地,宾格哈姆描述了这些在陡坡上用石头砌成的一块块小小的平地,认为这些就是印加
人修建的梯田,宾格哈姆一直走到了这个山脊的顶端。他事后写到:“蓦然问,我发现
自己正站在印加人修建的具有极好质量的石头建筑房屋废墟的墙壁前面。这些墙壁已经
很不容易看见了,因为,这些废墟的大部分都被几个世纪以来所生长的树木和苔藓所掩
盖,它们隐藏于竹林灌木丛和缠绕着蔓藤所形成的阴影之中,不时隐约可见断墙残
壁……。这一切景象微妙地结合在一起”。在两个陡峭山峰的鞍地里都有着石头构成的
废墟遗址,诸如:集市和可能是寺庙的一些大建筑物,以及许多房舍。宾格哈姆已经来
到了当今称为马丘·比丘的印加遗址了。
激动不已的宾格哈姆急忙赶下山去,唤起了在营地的人们。翌日他们一道出发去这
个地区寻找其他遗址,沿乌拉巴姆河而行,在距马丘·比丘以北约60哩(1哩=1.609公
里)一个被当地居民称为埃斯皮瑞图·帕梅拍(意为鬼魂平原)的地方,宾格哈姆的考
古探险队在丛林低洼处发现了一个更大的印加城市的遗址。宾格哈姆确认这第二个被发
现的遗址就是消逝了很久的印加首都——维尔卡巴姆巴。
1912年宾格哈姆再次回到马丘·比丘,对山顶的遗址进行考察研究。1914至1915年
间他又再次来此,在马丘·比丘新一轮考察之后,宾格哈姆推翻了他自己早期的论点,
确认马丘·比丘才是古代印加的首都——维尔卡巴姆巴,而位于低地的那个城市遗址并
不是印加首都。然而,近代的印加历史研究者们得出的结论却认为宾格哈姆最初的第一
个观点才是正确的,即位于低地的那个城市遗址应是维尔卡巴姆巴,兼作当时礼仪庆典
活动的中心。
马丘·比丘被浪漫地称为“消逝在云雾之中的城市”,宾格哈姆也因发现了这个城
市而闻名于世,然而正如很多古代遗址曾被称之为消逝了的城市那样,马丘·比丘实际
上并没有真正消逝,尽管它已被一些植物大部掩盖着,但毕竟还能窥见它,它并未像特
洛伊或克罗索斯那样被泥土掩没而成为一些土堆,居住在这山区周围的人们都知道有这
么一个遗址存在,一些当地农民甚至从古印加人残留的梯地上清除掉灌木和荒草,用以
种植如玉米、土豆和胡椒等类农作物。马丘·比丘也曾来过一些远道客人,其中不乏有
人在那白色残壁上信手胡写乱划。但是却只有宾格哈姆第一个告诉世人有关这个遗址的
大量事实,同时组织了对遗址的科学考察:1918年他从积极的考古工作上退休下来,但
他仍继续坚持作对马丘·比丘的考古工作,撰写出了有关自己旅行方面的几本书并继续
为美国参议院工作。他于1956年去世。
一些被发现的古城遗址,重现了古时全部历史文化,这些事实从未曾被怀疑过。譬
如亨瑞琪·斯里曼发掘了特洛伊和迈塞勒遗址,这一工作给曾对爱琴海文化属支配地位
的迈塞勒文化带来了新的见解。在查可坎曲对印弟安人材庄的发掘成果,产生了把美洲
西南部的阿纳萨斯收集于历史文献之中的成果。
然而马丘·比丘和维尔卡巴姆巴却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当欧洲人征服了印加帝国并
将其变成他们的一个殖民地时,与宾格哈姆同年代的历史学家们已从西班牙人入侵及其
随后的数十年的西班牙编年史中了解到了许多有关印加帝国的事。而更多的近代研究更
让我们对这个山区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公元1200年前后,印加人升华了一种存在于库斯科(秘鲁的城市)流域的早期文化。
印加人在他们的国土安居到1438年,直到一位名叫尤潘琪的国王统治结束时为止。尤潘
琪自命为佩查叩提,其寓意为“地球震憾者”。的确,那时他真正地震憾了印加人。佩
查叩提的统治确实证实了他不仅是一个征服者,而且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统治者。他建
立了一个特有的政府体制,居然把纷杂散居的人们团结在一起,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帝国。
在潘查叩提国王之后的100年中,大约在西班牙人到达时,印加帝国由贵族们统治
着这个他们自称塔奂苏亭优(意为四季之乡)的地域。这个帝国从现代哥伦比亚国的北
部沿着安第斯山脉向南延伸2500哩,抵达圣地亚哥(智利首都):向东抵达巴西地势低
洼的热带大雨林地区;向西则以沿南美洲西海岸直至阿塔卡马沙漠一线为界。印加帝国
共有900万国民,分属100个不同的民族。
佩查叩提建立的政府体系统一了这个地域辽阔的帝国。帝国的统治者把被他们征服
了的国民中发生的动乱降低到了最小程序。虽然地方官员必须只受命于印加帝国当局,
但同时也容许地区人民保留他们的统治者和神。但是各地国民都必须将对印加太阳神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