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委书记兼省府主席及军区政委;谭启龙为副书记兼皖南区党委书记;
黄岩为组织部长;曹获秋为宣传部长;张劲夫为省府副主席;汪道涵为财办
主任;张悄帆为秘书长;曾希圣为安徽省军区司令员;梁从学力第一副司令,
孙仲德为第二副司令兼参谋长,赵汇川为副参谋长;杨光池为政治部主任。
(三)上述决定,已经中央批准,应立即实施。”
2月底,我奉命到达合肥,即召集曾希圣、张劲夫、汪道涵、曹获秋、
彭涛 (皖西区党委书记)、桂林栖(皖西区党委副书记)等开会,宣布中共
安徽省委成立,明确省委的中心任务是集中全力在皖北地区开展渡江支前工
作,同时筹建省委工作机构 (仅设组织部、宣传部两部)。大兵团集结于一
地作战,物资需要量极大,支前工作艰巨、繁重,安徽省应全力以赴。在华
东支前委员会和安徽省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合肥、蚌埠设立了办事处,在部
队运动途中及集结地设立了兵站,构成了四条补给线,组织和运用了各种运
输力量,克服了种种困难,保障了部队所需的物资和器材的供应。合肥、六
安至安庆路上,数十万民工日夜赶送军粮。为了筹集渡江船只,我们与部队
共同组成船只管理委员会,派出大批干部搜集、打捞和修补船只,积极启发
和提高船工的政治觉悟,通过船工与部队合练,建立了同舟共济、胜利渡江
的思想基础。整个渡江准备,是在解放区人民“要粮有粮,要人有人,要船
有船”的伟大支援下进行的。
当时,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发展很快。4月初,华东局向中央报告:“由
于要集中主要干部负责城市工作,由于主要干部仅够配备,因此决定,暂不
成立安徽省委,而分开成立皖北区党委和皖南区党委。”中央批准了华东局
----------------------- 页面 117-----------------------
的报告。这样,中共安徽省委遂结束工作,皖北、皖南区党委相继建立。我
奉调到南京工作。
----------------------- 页面 118-----------------------
第十二章 接管南京前后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我奉命进入南京,协助刘伯承
同志进行接管工作。
南京解放,
军管会宣告成立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军队主力被我人民解放军歼灭。
我军厉兵袜马,准备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在此形势下,蒋介石于1949
年1月1日提出愿与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建议。我军虽然有足够的力量和充
分的把握在不长的时间里全部消灭敢于顽抗的国民党反动军队,但为了争取
一切可能尽早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表示愿意以真诚的态度进行和平谈
判,并提出八项条件作为和谈的基础。从4月1日起,国共两党经过半个月
的谈判,共同拟定了8条24款的国内和平协定。当时,中央指示,如“协定
签订成功,则原先准备的战斗渡江即改变为和平渡江”,但着重强调“立脚
点应放在谈判破裂用战斗方法渡江上面,并保证一举渡江成功。”4月20日,
协定被国民党政府拒绝,充分暴露了他们阻挠用和平方法解决问题、坚决与
人民为敌到底的反动立场,也充分表明,他们当初提出和谈建议,只是为了
取得喘息时间,妄图重整旗鼓,卷土重来。翌日,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布《向
全国进军的命令》,发出了“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
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的伟大号召,我各野战军奉命向
尚未解放的广大地区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大进军。
也就在这个时候,即1949年的4月,我奉命协助刘伯承同志接管南京。
在进南京前,我们为参加接管南京的工作进行了紧张的准备。我们组织干部
认真学习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使大家明确
认识到党的工作重心已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入城后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
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
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代表
人物站在我们方面;必须学会在城市中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资产阶级作
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者作外交斗争。在学习中,
强调了要防止骄做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以及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
的情绪,特别要警惕敌人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为了使解放区干部了解
南京的情况,我和张霖之、彭涛同志组织一些从南京来的地下党员编写一套
介绍南京概况的资料。这些同志积极性很高,多方收集材料,在不长的时间
里编印出了介绍南京的土地、人口、风俗习惯,国民党的政治、经济、文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