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他的登门拜访,庄允城置之不理。吴之荣见勒索不成,就向浙江将
军、满洲人柯奎告状,根据范骧的儿子范韩在《范氏记私史事》中的回忆,吴之
荣对柯奎说:" 庄氏巨富可扰。" 实际上是以庄家的巨额财产来引诱柯奎,以为
庄允城必定向柯奎行贿,自己也能分到一些。不出所料,庄允城果然向柯奎送了
许多厚礼。可柯奎并没有与吴之荣分享的意思。他把原书掷还吴之荣,还说:"
我系武职衙门,书籍的事情不归我管。" 不受理此事。吴之荣没有办法,只好厚
着脸皮重上庄家,提出只要庄允城给他些银两,让他挽回面子,事情就可以解决。
只是这庄允城有柯奎做后台,也觉得吴之荣实在可恶,反而向当地守道控告吴之
荣勒索。本地守道早就被庄买通,于是立即派兵将他押送出境。
第18节:亲自登门勒索
无奈之下,吴之荣找上了另一个出资刊刻《明史辑略》的朱佑明。朱佑明也
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大商人,他购买了一间大宅,加以扩建装饰,并收购朱国祯家
的匾额——" 清美堂" 一块,挂在家中的正堂上,颇为自得。谁知这恰好也姓朱
的匾额,即将为他引来灭门之祸。
朱佑明听说庄允城这般强硬,于是也对吴之荣置之不理。没想到吴之荣这个
无赖竟亲自登门勒索。朱、庄两家也自有一套对付的办法。家中所有的男子全都
回避,只留妇女一百多人,等吴一进门就群起辱骂他,乱成一团,当地的守备官
兵前来查看究竟,朱、庄两家于是支使银两,将吴之荣又一次赶了出去,一直撵
到吴江才回来。
吴之荣几次受辱,恼羞成怒,必欲雪之而后快,但是当地从省到州县的大小
衙门都被朱、庄两家用钱给买通了。他于是向北京进发,摘取了书中的一些违逆
字句,以造写逆书为名,并将书中原指朱国祯的" 朱史氏" 下面添刻" 即朱佑明
" 字样,向刑部控告朱、庄两家。
案子一到北京,就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清朝统治者以异族的身份入主中原,这在一向标榜自己是" 中央帝国" ,轻
视周围蛮夷之族的华夏民族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事实。在他们看来,满洲人统治
中原,是野蛮民族凌驾于有着悠久文化和历史的汉族之上,这就好像是青天塌陷、
大地分解一样。因此,尽管清朝人已经进入北京即将20年,也成功地击败了几个
在江南苟延残喘的明朝小朝廷,但是,在广大的老百姓,特别是南方的读书人中
间,对这个异族的抵触情绪仍然很深。他们采用结社交流文学的方式,从事着反
抗清朝统治的活动。对这种情况,顺治皇帝生前就已经注意到了,他曾经下令禁
止民间文人之间的结社活动,朝廷也曾经通过几次大的案件来打击江南文人的反
抗情绪。在和我们的故事发生地相距很近的南京,在一年之前,两个月之内,连
续发生了" 奏销" 和" 哭庙" 两起大案,被处死和流放的超过百人。
那么,对于紧接着出现的同样涉及到违逆的庄氏史狱,清廷自然不会放过。
康熙元年(1662)十一月,刑部派一个叫罗多的满族官员来湖州调查此事。
经过一番初步审理,庄允城、朱佑明被押解北京,打入刑部监狱。庄允城经
过这一番惊吓,再加上拷打,一个月以后就病死狱中。而朱佑明,恰好同赵君宋
关在一处,朱佑明知道赵是首先出来告发此事的,便以事成之后以家产的一半相
赠,请赵为他掩饰。赵君宋一时心动,便在审讯中说:" 此书(指吴之荣所持,
到北京控告两家的书)并不完全,我自己就有一部,经过细查,其中朱史氏下就
没有朱佑明字样。" 浙江督抚一听这话,立刻抄出那部原刊本的《明史辑略》。
第19节:覆巢之下竟得脱
原来,当时吴之荣上北京控告朱、庄两家,本来只是因为勒索不成,反而受
辱,内心激愤所致,与其余参与修订、作序之人无涉,更何况他和同样参与作序
的李令皙的关系还不错,哪里会让自己的朋友受到牵连?
于是,吴在向刑部检举时,已经将书中记载序文和参与修订者名字的几页撕
毁。
这样,这些参与者还有蒙混过去的可能。但是,赵君宋那部原刊本的《明史
辑略》一出,证据俱在,就无可挽回了。
覆巢之下竟得脱康熙二年(1663)正月二十日清晨,湖州城关闭城门,文武
官员率领八旗兵丁数百人,按照书中姓名,到各家去捉拿那些参与者。凡是涉及
到的人,其家中的大小人口,包括奴婢在内,都被抓获。仅在李令皙家就抓了一
百多人,因为正值正月新年,有人到李家拜年,这些毫无关系的人也没能幸免。
在审讯朱佑明的时候,朱佑明极力辩白那个所谓的" 朱史氏" 并不是自己,
并说" 朱史氏" 下面的" 即朱佑明" 字样,乃是吴之荣假刻上去的。负责审理此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