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曹家几代人担任这一职务,表明他们跟皇帝有一种特殊亲密的关系。曹玺的
妻子孙氏做过康熙的保姆,康熙南巡时还在江宁织造府内接见过孙氏,称她为"
吾家老人".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小时候曾做过康熙的伴读,以后又担任御前侍卫。
曹寅在给康熙的奏折中自称" 臣系包衣下贱" ,说明曹家具有一种特殊的地
位:对于皇帝来说是奴才,但对一般人来说,则是一个极为显赫的大官僚,是属
于最高统治层中的成员。雍正继位后,曹家遭受冷落,曹时受斥责。雍正五年
(1727)
末、六年(1728)初,曹因织造差员勒索驿站及亏空公款等罪,被下旨抄家,
曹被" 枷号" ,曹寅遗孀与小辈等家口迁回北京,靠发还的崇文门外少量房屋度
日。
曹家从此败落。经历这样家族变迁的曹雪芹,因此而获得对贵族之家种种黑
暗与罪恶的深切体验,这便成为他创作《红楼梦》重要的生活基础。
第21节:一块曹雪芹墓石
曹寅有很好的文学修养,藏书极富,是当时一位有名的藏书家和刻书家。会
作诗词,又兼作戏曲,有《楝亭诗抄》、《楝亭词抄》、《楝亭文抄》等著作。
他曾奉旨主持刊刻了《全唐诗》和《佩文韵府》。他跟当时一些著名的诗人和作
家如施闰章、陈维崧、尤侗、朱彝尊、洪昇等都有过交往。
家庭中这样的文化传统,必定使曹雪芹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化教养和艺术熏陶。
他在《红楼梦》中表现出来的非凡艺术天才,是所来有自的。
胡适通过他的代表作《红楼梦考证》,对曹雪芹家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他
所编订的曹氏家族世系,也只是从曹雪芹的远祖曹振彦而下,已经考出的人物关
系,随着新资料的发现和研究的逐步深入,可探讨和分析的地方逐渐增多。
1992年7 月,在北京东郊通县张家湾出土了一块曹雪芹墓石。据发现此墓石
的当地村民李景柱讲,这块墓石是1968年被发现的,当时" 文革" 还在高潮期间,
乡里为了平掉张家湾镇周围的荒坟,改为庄稼地,才决定把张家湾村西北的窦家
坟、马家坟、曹家坟平掉。这三座大坟是相连的,面积很大,曹家坟高出地面有
1 米多。就是在平曹家坟的过程中发现了这块墓碑,墓碑埋在地下1 米多深处。
墓石正面刻" 曹公讳霑墓" 五字,左下端刻" 壬午" 两字。" 午" 字已残。
在墓碑下面约离地面1 5 米左右的深处,挖出来一具尸骨,没有棺材,是裸葬
的,尸体骨架很完整,据说是一具男尸。
当时急于要平坟地,特别正是在" 文革" 中" 破四旧" ,李景柱自称没有敢
多想。他读过《红楼梦》,知道曹霑就是曹雪芹,并告诉了在场的人。当时有一
位一起平地的人听说曹霑就是曹雪芹,认为墓里很可能有东西,就下去墓坑里拨
弄尸骨,结果一无所获。到晚上,李景柱就与他的堂弟李景泉一起把这块墓碑拉
回了家里,埋在院子里。直到1992年镇里规划要发展旅游,建立" 张家湾人民公
园" ,想把周围的古碑集中起来建碑林,因而想起了这块碑,才又把它拿了出来。
由于当地没有人研究《红楼梦》,就辗转请来了红学会的会长冯其庸先生,
请他来做鉴定。冯先生通过仔细观察勘定,认为这块墓石应该是属于那位文坛巨
匠曹雪芹的。
墓碑约1 米左右高,40多厘米宽,51厘米左右厚,墓碑质地是青石,做工很
粗糙,像是一块普通的台阶石,只有粗加工,没有像一般墓石那样打磨,碑面上
粗加工时用凿子凿出来的一道道斜线都还原样未动,证明是根本未打磨过,碑面
上凿刻有" 曹公讳霑墓" 五个字,也不像一般碑文的写刻,就像是用凿子直接凿
的,因为字体是笔画一样粗细、方方正正的字体,有点类似八分书,但毫无笔意,
所以说可能是未经书写,直接凿刻的。总之给人以十分草率的印象。因为刻得很
浅,字迹与石色一样,几乎已看不清楚,仔细看看,才可以辨认出来。
第22节:父亲是何人
由此关于曹雪芹的家世祖籍问题,更加引发了学术界一直在进行的争论与研
究。其中周汝昌、冯其庸两先生用力最勤,多年来汇集了不少有关资料进行考订。
周先生的观点,是曹雪芹上祖的籍贯是河北丰润,在学术界影响很大,虽然
此说中有着一定猜测成分,与之商榷的文章也出了很多,如南京师院中文系编的
《曹雪芹年表》中说:" 雪芹远祖曹世选(又作' 锡远' )祖籍河北省丰润县咸
宁里,后迁居东北。" 西北大学中文系的《论曹雪芹》一书也说:" 曹家原籍河
北丰润县,后迁居到东北铁岭卫(今辽宁铁岭县)至辽阳这一带地方。" 可见这
个说法确是代表了当前关于曹雪芹祖籍的较为普遍的看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