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妻。詹家在城中,也是家小乡绅。詹彩凤是一位勤劳节俭、善良贤惠的妇女,
种桑、种地、养蚕,终日劳碌。杨乃武性情耿直,平日看到地方上不平之事,总
是好管多说,伸张正义,又常把官绅勾结、欺压百姓等事编成歌谣,对官府见不
得人的弊端进行了大胆的揭露与辛辣的嘲讽。对于官府来说,杨乃武是一个" 刺
儿头" 式的人物,有一支厉害的笔,又有举人的头衔,因此,本来就与杨结仇的
县官刘锡彤对其更加痛恨,一直俟机报复。
刘锡彤原先只是余杭县城外一处关卡的九品小税吏,掌管着来往商客的船只
课税之权,对老百姓的正当买卖也是敲诈勒索,无恶不作,引起了当时还是秀才
的杨乃武的愤恨,早就打算为乡亲们出出气了。正巧当地修桥铺路,需要派人到
杭州府去采购基建材料。杨乃武急公好义,即自告奋勇到杭州府去走一趟,顺便
拜谒在杭州任知府的老师。杨乃武到杭州府购置建材装完船只后,乘拜望老师之
机,请知府出一份免税的公文,用以对付刘锡彤。杨乃武押运货船回到余杭关卡
时,既不对查税的税吏讲明船上是为公益之用的建材,也不出示杭州府免税的公
文,却佯称自己是商船,暂将货船停泊抵押,自己回去取税银。杨乃武在再去杭
州府的途中,悄悄将杭州府发的免税公文拿出来用双手拧成两截,一截立即销毁,
另一截揉揣在怀里去见自己的老师。他诬称" 刘锡彤扣船敲诈,见了免税的公文
欲夺取撕掉,幸亏自己抢得快,才抢到这半截" ,说完从怀里取出剩下的公文呈
给知府过目。知府看后大怒,认为有州府免税公文证明杨乃武是为公益办事,刘
锡彤竟然也要敲诈勒索,立即发一火签,将刘锡彤的税吏免职。这位九品官还不
知道怎么回事,自己的红顶子就被摘掉了。后来得知是当地的杨秀才从中捣鬼,
刘锡彤恨得咬牙切齿,发誓要报仇雪恨。他到北京花了五千两银子,捐到了余杭
县县官的职位,从此对余杭百姓更加横征暴敛,疯狂剥削。仓前镇是漕米集中的
地方,百姓完粮,陋规极多。交银子有火耗,交粮米有折耗,量米的时候还要用
脚踢三脚。受欺负的都是些中小粮户,他们叫苦连天。于是杨乃武代他们交粮米,
又代他们写状子,向衙门陈诉粮胥克扣浮收,请求官府剔除钱粮积弊,减轻粮户
额外负担。仓前镇收粮官何春芳反咬杨乃武一口,说他鼓动农民抗粮不交,代农
民包交漕米,从中渔利。县官刘锡彤立即传杨来讯问。杨据理力争,刘理亏,便
说他吵闹公堂,目无王法,将他驱逐出去,而钱粮之舞弊如故。杨乃武愤愤不平,
于夜间在县衙的墙上贴上一副对子:" 大清双王法,浙省两抚台。" 因为清朝明
令禁止量米时用脚踢,抚台也有布告,溢出的米准许粮户扫取,但是余杭县却仍
旧不改。经历这件事,刘锡彤恨不得将杨乃武碎尸万段。不久,报仇的机会终于
来了……
第36节:县官为何要栽赃
县官为何要栽赃葛品连向杨乃武家承租了住房,于同治十一年(1872)四月
二十四日与小白菜搬入居住。葛品连每天半夜要起床做豆腐,因此常常住在豆腐
作坊里,十天半月回家一次。杨乃武夫妇见小白菜聪明伶俐,性情温顺,都很喜
欢她。因为葛品连经常不在家,詹氏常叫小白菜到家里与杨家人一起吃饭。小白
菜也常请杨乃武教她识字念经。两家相处很融洽。小白菜从前经常遭到市井无赖
的欺侮,自从搬到杨家后,那些无赖再也不敢来了,因为杨乃武见到他们是要骂
的。那些地痞便制造谣言说" 羊吃白菜".谣言传到了葛品连耳里,他渐渐起了疑
心。于是有几个夜晚,他潜回家里,在屋檐下偷听,除了听见杨乃武教小白菜读
经卷以外并没有听见任何私情。接着,葛品连将谣言和偷听情形,告诉了母亲沈
喻氏。沈喻氏来杨乃武家时,也看到过小白菜和杨乃武夫妇及杨菊贞同桌吃饭,
听品连这么一说,心里不禁也有些怀疑。沈喻氏原是个糊涂人,竟愚蠢地和邻舍
谈起这事,于是街闾遍传,流言就更多了,而杨家人还蒙在鼓里。
一天,葛品连回到家中,杨乃武向他讨取房租,因房租已经欠了几个月了。
葛没有钱便向沈喻氏商借,沈喻氏说,外间闲言很多,为了避嫌,最好另行
租房居住。于是同治十二年(1873)闰六月,葛品连与小白菜移居到太平弄口喻
敬天表弟王心培家。自小白菜搬走后,杨乃武从未去过小白菜家,小白菜也没有
再来过杨乃武家。
搬到王心培家以后,小白菜又经常受到外人欺侮。县衙门有个捕役名叫阮德,
他有个姐姐叫阮桂金,已经嫁过三个男人,与粮胥何春芳有染。县官刘锡彤有个
儿子叫刘子翰,是个花花公子,经常与何春芳在一起冶游,素知小白菜美而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