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位年仅三十多岁,虽然识字不多,但却很靠得住的老战友,让他担任“部长会
议主席兼外交部长”的职务。
“采林多尔济同志,经过组织上的认真考虑,决定任命你为我们的部长会议主
席,同时兼任外交部长,你看怎么样?”乔巴山亲自到采林多尔济的家,向他宣布
了这个决定。
“我,别开玩笑了。我的能力你是知道的,要文,我不能识字读书;要武,我
不会调度军队。你还是找别人去吧!”采林多尔济说。这几年的风雨,教他学会了
沉默。
“不行,采林多尔济同志。现在苏黑巴托尔同志去世以后,国内又出现了丹尚
的叛变,国家急需要人,你虽然说阅历不多,但至少是我和苏黑巴托尔同志信得过
的人,有这一点,也就够了。”乔巴山苦口婆心地劝说着。
最后,采林多尔济终于被乔巴山说服了,就任“部长会议主席兼外部长。”
正在这时,苏联政府向他提出要撤兵,他惊奇得不知如何是好。他知道,“蒙
古人民共和国”要不是靠着苏联的支持,苏黑巴托尔和乔巴山早就在恰克图被恩琴
的白匪军碎尸万段了。可是现在,苏联政府突然想撤兵,采林多尔济不知将要发生
何事,急忙跑到乔巴山的办公室,向乔巴山询问具体的对策。乔巴山回答说:“这
件事是明摆着的,如果苏联不撤兵,那么,它就会在国际社会受到谴责,尤其是他
同中国鉴定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向中国政府表示要在今年年初撤兵,所
以,苏联政府向我们发出照会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采林多尔济有点迷惑不解:“那么,我们蒙古就全靠我们自己的军队来支撑了。”
“不,我们自己的军队数量少,战斗力也不强,根本保证不了蒙古的独立和安
全。我们只能仍旧求助于苏联!”乔巴山语气坚定地对采林多尔济说。
“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既然已经鉴约要撤兵,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留住苏联
红军呢?”采林多尔济问。
“这么办,我们请苏联红军撤离以后,重新调军队驻扎在外蒙古与苏联的边境
上,同时,派一部分军队秘密驻扎在库伦,一旦有事,苏联红军会立即采取行动。
保证万无一失。”乔巴山十分自信地对采林多尔济介绍他的计划。“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回答苏联政府的照会呢?”采林多尔济问。
“这很容易!把最好的赞颂和感谢送给他们,把他们送回苏联,然后又悄悄地
请进来,谁会把咱们怎么样?”乔巴山胸有成竹地回答说,并开心地大笑起来。
这样,才有了采林多尔济签署的那份给苏联政府的照会。
第七节 “复辟时期”的外蒙古
1、丹巴多尔济主政
乔巴山在外蒙古推行的“赤化”政策,激起了蒙古人民党内的极大震动,很多
人对乔巴山的这种残暴的独裁统治严加指责,认为这是一种极左的错误。
因此,乔巴山在党内的地位很快下降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些具有较高的修养的
“政治精英”,如丹巴多尔济、札丹巴和札穆察拉诺等人。这时期,由于列宁的逝
世,苏俄上层正在进行错综复杂的斗争,正处在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期,对外蒙事务
无心进行过多的干预,因而外蒙古才可能有这么一个宽松时间。
丹巴多尔济出身于乌里雅苏台的封建主家庭。他从小受到中国《四书》、《五
经》的儒家影响,同时又笃信喇嘛佛教。他的家庭在西部蒙古地区具有很高的威望,
而且对人十分和善,因而深受西部蒙古地区的封建主、喇嘛僧侣和下层阿拉特的爱
戴。
丹巴多尔济的父亲曾在清朝为官,为政廉洁奉公,深受官民爱戴,清帝逊位以
后,博克多格根投靠沙俄,搞“自治蒙古”,他依然维持地方的稳定和繁荣,不参
预“自治”闹剧,受到中华民国政府的多次嘉奖。也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与爱戴。
十月革命后,苏黑巴托尔领导的人民革命党的革命兴起后,他极力反对。苏俄红军
进库伦后,他多次请内蒙古和北京政府出兵,均未获成功。后来,他孤身逃到了内
蒙古。丹巴多尔济认为,革命事关蒙古族兴亡,他不能置身事外,于是主动向贫穷
的阿拉特分发财产、粮食和土地,也受到了人民政府的赞扬和提拔。
丹巴多尔济亲眼目睹了发生在外蒙古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他看到苏黑巴托尔为
了实现苏维埃制度,而打倒了鲍陀;看到乔巴山为了坚持苏黑巴托尔的路线,而枪
决了丹尚。因此,他对乔巴山等人的统治很不满意。经过精心准备,他联合了几百
名党员代表,在第四次蒙古人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会主库,
苏俄上层困于权力斗争,对此偏远地区顾不上干预。从此,他掌握了外蒙古的命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