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外蒙古独立内幕_师博【完结】(150)

  贡献力量。

  周恩来自己更是格外认真,一个字一个字地推敲。这是他一惯的工作作风。要

  从国家的利益出发,防止出漏洞。他说,

  “这个条约不仅要在今天看行。还要在以后看行不行,要经得起时间考验和后

  人检查。”

  条约金文的实质性文字还不到一千,但是每一个字都经过反复推敲,每一个同

  志,特别是周恩来,为它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例如条约草案中有一段原来是:

  缔约国一方一旦受到第三国的侵略。

  另一方得以援助。

  周恩来觉得“得以”不够肯定,没有表明条约应有的作用,经过再三考虑,将

  “得以”二字改为“即尽其全力”给予援助,这就更肯定更明确了。为了这后来只

  有几个字的改动,就讨论甚至争论了很长时间。

  几十年前,当列宁宣布废除以前俄国帝国主义在亚洲掠夺的成果时,象周恩来

  这样年轻的一代中国人曾为之振奋,并留下深刻印象。但现在列宁的继承人并不想

  信守诺言,没有一个中共领导人对莫斯科满怀热情。周恩来不得不修补尽了最大可

  能达成的最低限度的协定。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签订。在克里姆林宫本行了隆

  重的签字仪式。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等苏联主要领导人和毛泽东、周恩

  来、王稼样等中国同志出席了仪式。周恩来同维辛斯基代表本国政府,分别在两份

  条约上签了字。

  在签订友好条约的同时,双方还就中长铁路的租赁和管理,苏联在大连和旅顺

  的军事设施,以及有关苏联在北京和东北控制的各种财产等问题达成了协议。这些

  对周恩来来说是个主权问题,而苏联却大谈美国在重新扶植武装日本,会对中苏造

  成很大的威胁等等。这些包括中苏铁路和东北军事设施的协议允许维持原状,但最

  迟不得超过一九五二年底。

  苏联认为他们对东北设施的继续管理会有利于中国,因为中国缺乏管理和技术

  专家。但是,众所周知,使用中长铁路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要比使用他们自己的远东

  铁路方便得多。

  此外,双方还达成了另一项协议,苏联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信用贷款,年息为

  百分之一,供中国购买苏联的机器和设备。这个数目使毛泽东、周恩来很失望,因

  为它只是毛泽东开口要的十分之一。

  毛泽东显得心烦意乱,他实际上的确心烦意乱。这些让步触到了他民族自豪感

  的核心,根据印度政府的消息来源,接受一笔不足他原来期望十分之一的贷款,是

  一件丢面子的事。但当时毛泽东觉得,除了在斯大林面前屈下一膝,别无选择。他

  失去了美国,但他需要北部的安全和抗击日本人的保证,在别处得不到的这笔3亿美

  元对他很有用。

  第三项协议是关于苏联在中国东北和北部从日本和伪满政府手中获得的各种财

  产。这一协议使大家十分敏感,因为苏联军队对中国东北工业设施的“大肆掠夺”

  仍使中国人记忆犹新。后来,当苏联把这些财产无偿交还给中国时也表现出了一点

  宽宏大量的气度。周恩来在1950年2月14日签订友好条约及附件时所发表的讲话中重

  点突出了中国人民对斯大林元帅这一友好表示的巨大感激。

  但是,周恩来没有提到接受了外蒙古的独立。

  条约签订后,一些不喜欢苏联的非共产党知识分子评论道:

  “共产党要比蒋介石更爱国些。”

  用毛泽东的话来说

  “我们总算从虎口中夺得了一点食物。”

  中苏友好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了中国,传到世界各地……

  中国沸腾了——

  所有的城市和乡村都举行了盛会和游行。《人民日报》社论指出:

  长期存在于中苏两大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已经由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而

  巩固下来了。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所建立的拥有全球人口三分之一以上的中苏兄弟

  同盟,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不可战胜的同盟。

  苏联《真理报》以“中苏友谊万岁”为题发表社论说:

  这些条约和协定使得苏中两国人民友谊的发展与巩固进入一个新的纪元,标志

  着国际关系发展的新阶段,对于巩固全世界和平与民主的事业是一重大贡献。

  共产主义世界沸腾了——

  保加利亚、波兰等国报刊报道了本国人民庆祝条约签订的情形。

  然而,帝国主义分子傻眼了……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一直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政策,并象行将溺毙的人

  抓注一根稻草一样,死死抱注中长铁路及旅大问题,因为他们指望这些问题会成为

  苏中之间摩擦的缘由。他们胡说什么“苏联正在将中国北部地区实行合并”,企图

  “控制中国”等。这些条约的签订表明中国是独立地充分行使着主权的,同苏联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