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是平等的。于是,西方国家的一些官方人士和通讯社不禁惊呼中苏条约“必然
成为反殖民地宣传的强有力武器”,“拆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台”。美国“国务院方
面伤心地承认了这是一个事实”,是“最黑暗的噩梦”,是表示“世界局势的巨轮
在莫斯科——北京轴上旋转。”
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在中苏友好条约签订的过程中已经做出了不小的牺牲。
因为他们懂得,一个国家既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努力维护自己的主权,又要有适当
的外援,必要时也得以小小的妥协换取长远的利益。但是,完全依赖外国以至损害
民族利益也是不允许的。因而,面对苏共领导人难填的欲望,他们有理,有利、有
节地虚与委蛇,致使不愉快的事情,并未能影响两国双边关系的全面合作。
中苏关系至此展揭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二、最后的努力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
3月8日,周恩来到达莫斯科参加斯大林的葬礼。
斯大林静静地躺在鲜花圃拱的水晶棺里,身上覆盖着党旗。虽然一息无存,却
比他生前任何一个时候更安祥、宁静、柔和。他的棱角鲜明,充满男性美的面孔,
仍然焕发出尊严的光泽,好象刚刚发表过讲演,刚刚露出过一抹微笑,就在闭上嘴
的一刹那固定了,连同唇上的威武的胡髭和向后精心梳理过的头发。他在那一刻陷
入了沉思和反省,似乎在沉思未来,似乎在反省过去的历史,并且将永远地继续下
去……
周恩来曾饱受斯大林暴躁吝悭之苦。在他迈步走在这个逝去的“共产主义世界
的统治者”的遗体后面时,他必定记得他是怎样等待这个人作出冷淡的决定的。他
也必定记得,斯大林是如何象一个站在摩天大楼上的警察企图指挥下面街上的交通
一样,指导中国革命。但周恩来的思想很快便转到了实际领域。新的苏联领导人与
斯大林截然不同,他们公开大肆宣扬同中国的合作的重要价值,那么他可以从这些
新领导人那里为中国争得些什么呢?
守灵的苏联党的领袖人物们都垂下了头。
当对,马林科夫已经出任党中央第一书记,但是可以看出,赫鲁晓夫的地位正
在升高,并且竭力要使前来吊唁的世界各国共产党的领袖们看出这种提高。从周恩
来到达的那一刻,他就表现出与其他苏联领导人不同的活跃与主动。
“斯大林的去世对我国人民,对全世界人民都是极大的震动,我们都感到无比
悲痛……”周恩来一见到赫鲁晓夫便迎过来招呼,“他的逝世给世界革命留下的空
缺是无法弥补的。
在整个吊唁过程中,赫鲁晓夫不断地过来与周恩来握手打招呼。他一会儿说:
“团结,现在我们需要团结”;“现在首要的是维护中央团结……”一会儿又跑过
来,眼睛湿漉漉地眯成一条缝,声音悲切:“斯大林是我们生命的保卫者”;“斯
大林使我们取得了对敌人的胜利,他的突然去世使我们忧虑担心……”;
“我们要团结,一定要团结起来”。
周恩来回国不久,马林科夫的第一书记职务就被赫鲁晓夫取而代之了。
1954年10月,尼基塔·赫鲁晓夫同布尔加宁一起率领苏联党政代表团到北京参
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的庆祝活动,受到了极其热烈隆重的欢迎。
这是克里姆林宫的高级人士第一次访问中国朋友。
赫鲁晓夫在苏联党内要巩固他的地位,是需要获得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支持的。
在他第一次访华期间,曾多次与毛泽东、周恩来会谈。
赫鲁晓夫曾提着毛泽东的手说:
“中国人民在您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尽千辛万苦,走过了坎坷不平的道
路,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建立了新中国。现在,英雄的中国人民在朝
鲜打败了美国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充
分显示了新中国的力量。中国已经屹立在东方,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中国革命的胜
利具有世界意义。”
毛泽东:中国革命得到了世界各国共产党特别是苏联共产党的支持和援助。感
谢苏联党,政府和人民对中国的无私援助。
赫鲁晓夫:不,不能说是无私的,而应当说是有私的。援助中国实际上也是帮
助我们自己。中国强大起来又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
这些新的苏联领导人不仅弥补了过去的疏忽,而且他们甚至解决了过去遗留下
来的悬而未决的棘手问题。他们同意从旅大撤军,把过去双方共管的股份联合公司
移交中国,给予中国大批发展贷款,并扩大两国的科学技术合作。
中南海紫光阁。不眠的灯光。
毛泽东满脸喜色。他被赫鲁晓夫这次来访解决的那些问题鼓舞着。他靠躺在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