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贸易中,逆差越来越大。1965年一1971年,从苏联进口11亿卢布,而出口不到4亿
卢布,而且蒙古从苏联进口的机器设备,都是些陈旧存货,苏联出售给蒙古的这些
东西,价格都比世界市场高。例如,苏联卖给蒙古的拖拉机每台售价三千卢市,而
同期世界平均价格只有一千八百卢布。又如,苏联卖给资本主义国家的石油价格,
比卖给经互会务成员国的价格还低,它卖给意大利的石油每桶价格是1.31美元。卖
给日本是1.26美元,卖给西德是1.27美元,而卖给蒙古则为2.61美元。可见,苏联
是怎样地照顾“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成员了。但同时,作为蒙古向苏联出口的畜产
品,苏联方面并不客气,不仅进行百般挑剔,而且还竭力压低价格,因而从1963年
到1971年的七年中,蒙苏间的相互贸易中,蒙古的逆差就达七亿多卢市。在和苏联
做生意时,吃亏的总是蒙古一方,或许他们双方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算
是两厢情愿,也怨不得别人了。
蒙古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但令人觉得奇怪的是,在六、七十年代,广
大蒙古人民却普遍感到吃肉很有些困难。蒙古政府也向人民大肆宣传起吃蔬菜的好
处来,说蔬菜的营养价值如何如何地高,似乎蔬菜真的胜过了肉食。政府还号召人
们要“多吃蔬菜,少吃点肉,”令全蒙古人民大惑不解。原来,苏联在“国际分工”
的幌子下,要蒙古着重发展它的畜牧业。把蒙古变成苏联的牧场。为了满足苏联的
需要,蒙古每年要把大量的活牧畜源源不断地从自己的牧场赶往苏联的加工工厂。
据统计,蒙古每年征购的马、牛、羊等牲畜,有百分之八十三是运往苏联的。1961
年—1965年,苏蒙长期贸易协定规定,蒙古平均每年要向苏联供应活牧畜二百五十
万头,即蒙古平均每人每年要供应苏联三头牲畜。而实际,蒙古运往苏的活牲畜,
每天大约有一万五千头,每年达五百五十万头之多。由于大量牲畜都被运往苏联,
蒙古国内肉食供应自然就显得紧张起来。但蒙古政府宁肯让普通百姓吃不上肉,也
不敢得罪苏联这位兄长。对苏联的供应,还得保质保量限期完全。否则,苏联冲冠
一怒,可不会令蒙古这位小弟即使有肉也会“吃不了兜着走”。除了把大量活牧畜
赶往苏联外,蒙古还必须向驻在其领土上的苏联军队、各类专家、顾问和他们的家
属提供肉食,其总量等于蒙古国内肉食供应量的四分之一。由于这样的原因,蒙古
竞破天荒地在全国增加了蔬菜耕种面积,城市居民索食者也日益增多。照此下去,
这个几百年来一直以肉食为主的民族,恐怕会完全改变他们原来吃肉食的习俗。当
然,苏联人也并不是全都把蒙古进贡的活牲畜自己消耗掉,他还有更精细的打算。
苏联在同蒙古接壤的地区,建立大型肉类联合加工厂,专门加工从蒙古进口的活牲
畜。苏联还大搞转口贸易,把从蒙古进口的畜产品经过加工或不经过加工就向西方
市场高价出售。加苏联从蒙古进口马、羊后,供应法国马肉和供应英国羊毛线,转
手之间,就获得了大量利润。据估计,从1959年到1969年的十年中,苏联就从蒙古
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榨取了四亿多卢布的巨额利润。蒙古真正地变成了苏联
的巨大的天然牧场。成群的牛羊就象蒙古高原上空的白云一样,源源不断地运往苏
联,给苏联人民送去了福音,却使蒙古本国的人民处于有苦难言的窘境之中。
除了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进行控制外,苏联还对蒙古进行军事上的占领,文化科
技上进行渗透。蒙古虽然不是由苏联控制和操纵的华沙条约组织的缔约国,但苏联
通过苏蒙双边军事条约、早已把蒙古变成他的东方军事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蒙古境内原来就驻有苏联的军队,后来撤离回国,只留下少数通讯兵和空军技术人
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随着中苏关系的紧张,大量的苏联军队从欧洲调往蒙古。
从1962年起,苏联军队重新开入蒙古,首先是增加了苏驻蒙古的通讯部队,接着是
工程部队。1963年7月,苏蒙签订了旨在对付中国的“关于苏联帮助蒙古加强南部边
界的防务协定”,接着苏军就开始大量进驻蒙古,苏联军队还在蒙古境内各地构筑
军事基地,建造军事设施,积极进行战争准备。到1965年底,苏军实际上已形成了
对蒙古的军事占领。苏联还在南戈壁等蒙古南部边界省份设置了电台,在南部中部
省份设置了雷达站,在乌兰巴托以西省份设置了所谓地震观测站,在蒙古全境修建
了能与苏联直接联系的有线电话网等军事设施。一时间,中蒙边界上军队密布,战
云骤起,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更有甚者,1966年1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勃列
日涅夫访问蒙古,和蒙古签订了为期二十年的《苏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它实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