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新的经济刺激体制”,“蒙古人民共和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在经济领域,政策、意
识形态工作,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行联更加紧密地接近,这是加速蒙古
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因素。”泽登巴尔在蒙古人民革命党十七大的报告中说:“以
在经济领域中全面接近的主要任务为依据,经常就一系列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同
苏联的计划机构和务部门进行协商。深人协调自己的计划,密切协商一体化和其他
共同措施,通过文件途径在计划工作领域中用一切方法加深和扩大同苏联的合作,
具有重要的意义。”蒙古同苏联的附庸关系,由此得到完全的显示。蒙古给自己国
家的发展,套上了沉重的枷锁。苏联这位庞大的巨人,一直压迫得蒙古喘不过气米,
这和七百年前的情形正好相反。当时的蒙古盛极一时,蒙古铁骑,日行数万里,所
当者破,所击者服,俄罗斯俯首称臣,欧罗巴惊慌失措。都已经成为历史。蒙古人
现在只有凭记忆来回想当年的荣耀了。而对被自己统治了近三百年的昔日的俄罗斯
人,今日却受它奴役和欺骗的苏联人,蒙古民族除了摇头叹息外,还能做些什么呢?
他们现在自以为找到了新的靠山。谁知却是与虎为伴,自投罗网,把整个国家送进
了灾难的深渊。蒙古酿造的这杯苦酒,的确够蒙古人民喝几代的,直到压在他们头
上的那位巨人消失,亦或另一位成吉思汗出现。
第三节 在中苏之间
l.反目的巨人
1917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占世界六分之一的广袤大地上建立起来,
它使世界为之一惊。三十二年后,又一个新的社会主义的巨人在东方站立起来了,
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当毛泽东那浓重的湖南口音还在天安门城楼上空回
荡时,他却乘上了抵达莫斯科的火车,对苏联老大哥进行了正式访问。斯大林以极
其复杂的心情接待了这位他曾打心眼里瞧不起的“土”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和斯
大林的两双曾令世界震惊的巨手握到了一起。《中苏友好国际条约》的签订,标志
着中苏两个社会主义的巨人的关系进入了“蜜月期”,苏联答应在经济上援助中国,
政治上支持中国,当时在中国普通老百姓中存在着这样的观念,在社会主义阵营中,
苏联是老大哥,中国位居第二,朝鲜居第三,蒙古居末。中苏两国度过了一段兄弟
般的美好时光。那时、中苏的友好关系令社会主义阵营欣慰,令资本主义阵营眼热
得咬牙切齿。岂料斯大林逝世后,风云突变,中苏在评价这位伟人时产生了严重的
分歧,亲如兄弟的两国关系出现了难以痊合的裂缝。斯大林亲自选定的接班人赫鲁
晓夫在1956年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进行了尖锐激烈的批判,说要消除斯
大林的“个人迷信”。但是,中国共产党并不那样认为,毛泽东大手一挥说:“我
看斯大林的功过是非,可以三七开嘛。功劳占七成、错误占三成,功大于过嘛。”
对此,苏联新领导集团很为不悦。中国共产党还认为,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报告会
造成苏联共产党内思想混乱和国际共运内部的混乱局面,从而使帝国主义有机可乘,
破坏了国际共运的团结和打击了共产党的威信,还会引起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矛盾和
政治上的不稳定。于是中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及《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文,把中共的观点公布于世。中共还不同意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革命可以不经过武装斗争,就
可“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策略。苏共二十大是中苏分歧的开始,它给中苏关系
蒙上了一层阴影。
1958年,台湾海峡局势紧张,国民党和蒋介石大有反攻大陆的趋势,美国第七
舰队在台湾海峡游弋,中国驻福建的边防军则向驻守在金门和马祖岛的国民党军队
进行炮击。当时,苏联支持中国,苏联政府一再发表声明:“针对英国侵略性的报
复封锁……苏联不会无动于衷,决不会袖手旁观。”赫鲁晓夫在给美国总统艾森豪
威尔的信中声明:“对我国伟大的盟友和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也就是对苏
联的侵犯。”而美国则支持台湾政权。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在
这件事情上(指台湾海峡形势),美国迫不得已时不会回避使用武力。”世界大战
大有在台湾海峡暴发之势。赫鲁晓夫对此口头上虽较强硬,但内心实是很惧怕美国
的,他把美国的军事力量估计过高,于是就向毛泽东建议苏联和中国共同在中国建
立长波电台和成立苏中联合舰队,以对付美国和台湾。但当时,中国大陆的空军力
量薄弱,根本没有组成联合舰队的可能,而且还牵涉到中国的主权问题,所以这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