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外蒙古独立内幕_师博【完结】(2)

  [军事理论] 《外蒙古独立内幕》作者:师博【完结】

  第一章 中华北疆——外蒙古

  第一节 悠悠高原情

  中华大地的正北部,横卧着广袤、多山的蒙古高原。在这里,绵延着一片辽阔

  的富饶的沃土,她就是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国,过去中国人习称为外蒙古的地方。

  不熟悉外蒙古的人,常常觉得那是一大片宽阔无垠的浩瀚沙漠、除了苍茫沙野、

  骆驼刺和荒原孤烟等混合而成的一副雄浑、古朴和静寂的景象外,再也没有什么可

  人的景致,置身其中,难生激荡的情怀。事实果真如此吗?我要告诉你:不!决不

  是这样。这里的地型风貌,和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息繁衍的民族,都有一种奇异的迷

  人风采,一种与众不同的超凡情调,令人神往,令人忘返。

  这是块真正的热土。

  她有无穷的魅力,这不仅是因为她有天苍苍野茫茫的广阔外貌,气度阳刚而又

  不失阴柔,更因为她哺育着一个神勇、剽悍的民族,这个马背上的部落总是顶着一

  个灵气十足、万人景仰的光环。

  正是靠着这些天赋异禀,在奔流不息的苍茫历史长河中,她虽然没有那种气吞

  山河、发聋震聩的大手笔,但却是独树一帜,大有任你姹紫嫣红,风景这边独好的

  气势。

  多么神奇的地方!

  袅袅的炊烟。

  熊熊的篝火,

  这里是蒙古人生长的地方。

  ……

  古老的民谣是高原情调的真实写照。是啊,白烟人云,牛马粪干燃起篝火,每

  当蒙古人用他们那独具特色的悠扬长词吟诵时,整个高原上都流动着一种自豪,回

  荡着那一声声“我是蒙古人”这肃穆的宣告,委实让人神往、陶醉。

  真正的高原情调远比这些民谣内涵丰富。

  蒙古几乎没有象撒哈拉或阿拉伯半岛上那洋的沙漠,这里的沙漠大都镶嵌在山

  脉之间,象依偎在母亲怀中酣睡的孩童,虽然面积不小,但由于山峦的分割,并未

  形成一望无际的气势,没有构成地貌的主流。这就给另外一些有灵性的天地造化留

  下了些许裕余,使得那山泉、瀑布、草木和湖泊,在群山和大漠共同装扮了这片沃

  土,使她阴阳兼具,物华天宝。

  蒙古多山。但山的王国里弥漫着钟灵毓秀。西北部和北部,蜿蜒着阿尔泰山、

  唐奴乌拉山、萨彦山和肯特山,构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只可惜,它既挡不住年复

  一年的西伯利亚寒流,使这里的生灵免受酷寒的肆虐;也未曾挡住沙皇俄国的大举

  入侵,使这里的先民免受异族的蹂躏,横亘在版图中段的广阔的杭爱山,和在疆域

  南部伸展开的蒙古阿尔泰(阿尔泰奴鲁),都改变不了这种地理的、历史的命运、

  只能默然挺立着,为历史作见证。

  这里的山太柔和、太可爱了。它们大多轮廓柔和、连绵,很少有鬼斧神工、陡

  岩峭立的悬崖绝壁。或许是因为无力使生灵免受气候、异族侵袭的缘故吧,这里的

  山峰大多终年戴孝,银装素裹;那散居其间的冰河,大概就是她们的眼泪凝成的!?

  山亦有情,“阿尔泰”一语源于“阿尔坦”,原意是“金”。在蒙古高原上,

  “阿尔泰,表示阿尔卑斯那样的草地,和可以游牧的山峦。“杭爱”,则表示水草

  肥美、森林茂密、气候凉爽。绿色是生命之色,是灵异之色;她使绿山脉脉含情,

  显示出一种高贵的气度,依托起一个坚韧的民族。

  蒙古多戈壁,文人多雅致,所以汉语中变幻出了“瀚海”、“大漠”“龙沙”

  “朔漠”等,不一而足;用作蒙古高原的代词。其中,“瀚海”一说广为流传,浮

  想连翩的文人雅士。往往情怀激荡地意会:黄沙飞腾,似浊浪滔天,人或马消失就

  象沉人海底一样,不露痕迹:当然,看起来象海,但绝不是真正的海域。对于其中

  的浮夸之处,却无心甄别。

  渤海,外貌“山阜连绵、沙石间杂”,脾气变化无常。当气侯稳定时,她是那

  样的无边的平静敛声息气,而当风翅骤展,天色突变的时候,她就变得狂暴、躁动,

  而到了严冬,她又是“渤海阑干百丈冰,悉云惨淡万里凝”,令人怯步。

  渤海非旱海,这里散布着许许多多的“窥布尔”(浅泉),随便用手清理一下,

  水就能涌出。流动的泉水汇成小小的沼泽,招来水鸟翔集,游人至此莫不流连忘返,

  忘记这是在沙漠瀚海之中。这里青草肥美,色泽洁白,是牛羊驼马的上好饲料,也

  是编织艺人采用上乘的原料。这里多碛石,五色兼备,玲珑透剔,很象琥珀;每天

  旭日东升之际,远远望去,到处铺锦,极为壮观,似乎顽石有灵,在娓娓述说关于

  远古苍茫浩荡的水域的故事。

  翰海的灵异,更在于她拥有海市蜃楼的奇景,蒙古高原雨水稀少,天空非常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