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白昼一片蔚蓝,夜里星光闪烁,在阳光充沛、视线清楚的日子里,翰海温顺至
极,平等至极,偶而能触动人的感觉,使人摆脱那种死寂的,只有海市蜃楼——瀚
海之梦,在沙漠和辽阔的平原上,眼前骤然涌现湖泊、河流、沙野、绿地,层次分
明,近在咫尺,历历如画,恍若仙境。探险家们称瀚海之行为“梦之旅”,这大概
是一种祝愿,也是一种推崇,不管怎样,能亲眼看到海市蜃楼,可算是达到旅行的
最高地界,才可以说不虚此行。
蒙古多河湖,有高原母亲河之称的色楞格河气度雍容,河宽流朴,水质清澈,
流域长达千里。沿途,到处绿草畅茂,野花烂漫,铺地如画,牧草和田禾一色、畜
群与犁锄齐驰。克鲁伦河、鄂嫩河、翁金河……,群星拱月,小心翼翼地保卫着、
服侍着母亲河。河水,应该说地天造化的乳汁,哺育着万世臣民,支撑着这里的文
明,难怪游牧人世代依恋!
“陂陀折叠路回环,到处盐场死水湾”。这是元朝人邱处机对高原的记述。
“死水湾”是由内流河水在一些洼地潴集而成的湖泊。高原平湖,水泊连天,自然
为静寂、变幻的高原增色不少。湖水或咸或淡,或温。咸湖中水不用煎熬,不必风
吹日晒,可以随便取用;淡湖多鱼,潮涨时鱼出水无数,足以养活人家;温泉经常
是在千山回合处,形成云蒸气吐的气象。
……
蒙古高原的奇异难以描摹。
她绝不是古人眼中的“山无绿兮水无情,风既毒兮沙亦腥”,或者“云沙映茫
天光闭,河色阴沉海色凝。”
但是,她也并不优越:地处内陆,没有出海口;酷寒、大旱、使马背上的人终
年艰辛。的确,蒙古高原先天不足。神奇的她,似乎是神话中身有残疾的佳丽,她
那美丽中总有几分哀怨,几分凄楚。一方水土一方人。
正是这样的高原,养育出了有铁一般性格,不怕苦,不辞贫,不避风寒,不羞
简陋,纵横驰骋的马背上的民族。这个民族的独特风采是高原赐予的。
文明,起源于马背,又从马背开始延伸。
历史,始于游牧,更从游牧开始嬗变。
于是,在宏阔的历史画卷中留下了许多痕迹,是涂鸦,是妙手丹青。自然,那
入画的不仅有毡鞋、骏马、蒙古包、更有那凝聚着千年文明的蒙古魂,查甘沙拉
(白月),那达慕:
日日的日子来到了
在院子里铺上自檀
我向明朗的天空鞠躬
我向美丽的
羊任、杜力木叙述
自己秘密的思想
……
这是蒙古民谣描述的查甘沙拉(白月)——新年节。按月历算,它是第一个春
季月份的第一天。在这一天,人们穿着盛装,赞颂蔚兰的天、亲爱的富有的养育者
——土地,和即将到来的春天、灿烂的阳光、崇高而忠贞的山峰。
“那达慕”,意为游戏、娱乐。古时,每一家族的亲属,为了分配牧场,检查
自己的力量,每年夏季都要举行和平的竞技活动,通过共同参与骑马、射箭,摔跤
等骑士“三艺”,祀祭保护神。
每年七、八月份,辽阔草原上,人群川流不息,熙熙攘攘。蒙古族人身着五颜
六色的盛装,闪着绚丽的光彩。游人群群聚集,花团锦簇,就象织在地图上的图案
一般。喧闹声、笑语声更使这场面增添了活跃的气氛。每当此时,蒙古人常常千方
百计地用华美词藻夸赞自己的伙伴和良友——骏马,赞赏它跑起来象草原上的疾风,
漫步如海上的浪花一样柔和,毛色象闪电那样火红;往往千方百计地赞扬、敬酒,
歌颂蒙古勇士的丰功伟绩和灵巧技艺。每当此时,蒙古人那粗犷、刚强兼忧郁凄凉
的长调,总会响彻高原:
它那飘飘欲舞的长鬃,
好象闪闪发光的金伞随风旋转;
它那炯炯发光的两只眼睛,
好象一对金鱼在水中游玩;
它好宽阔无比的胸膛,
好象滴满了甘露的宝壶;
它那精神抖擞的两只耳朵,
好象山顶上盛开的莲花瓣;
它那宽阔而舒适的鼻孔,
好象巧手编织的吉祥结;
它那潇洒而蓬松的尾巴,
好象色调明快的绵缎;
它那坚硬的四只立蹄,
好象风驰电掣的风火轮
他从七勃里处挥舞而来,
震得山岳动荡不已;
他从八勃里处跳跃而来,
踏得大地震撼颠簸;
从前面猛一看云,
犹如一支斑虎;
从后面乍一看云,
犹如一只猛虎。
他有雄师般的力气,
他有巨象般的身躯。
这摔跤手的功夫呀,
实在令人惊奇!
骏马、勇士伴着颂歌,分明在展示一个民族的英魂,分明在呐喊“我是蒙古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