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外蒙古独立内幕_师博【完结】(4)

  这种自豪、自信、感染了神奇但并不豪阔,优越的那山、那“海”和那河湖,她们

  为子孙骄傲;于是,那山、那“海”和那河湖愈发神奇、奇异。

  高原,情悠悠。

  蒙古人,情亦悠悠。

  第二节 一代天骄撼欧亚

  一、高原鹿正肥

  蒙古高原上的游牧人,首先是匈奴人、他们自称先祖是夏人苗裔。

  在蒙古人心目中,“匈奴人——原始蒙古人”其颠朴不破的,同样是神勇、剽

  悍、刚毅,同样是大漠驰骋,同样是攻城掠地、威震朔方,从那金戈铁马、血雨腥

  风的历史中,他们似乎很容易就找到了自己民族魂的根源。

  触目所及,今日已经没有匈奴这个民族了。后世蒙古高原的游牧人相继兴起,

  其实未必是它的嫡裔。

  云雨高原草木青,风尘战地山河腥。

  在匈奴人的生命记录中,有和平、辛勤的劳动,也有激烈的浴血奋战,而战斗

  的号角往往比竹野芦笛吹得宏亮、吹得持久,他们在马背上称雄,在马背上衰落,

  在马背上消逝。

  匈奴先人的强盛,少有具体、直接的反映,但间接的印证,还是有的。秦、赵、

  燕曾竞相构筑长城,那长城的亭燧箭垛,面对着的不就是匈奴吗,涛朝有个胡曾的

  人作诗“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其实,“防胡万里城”可不是虚设,

  实在是很必要。

  可到了头曼单于时,情况已大不相同了。烽火连天,匈奴已经被驱人一条败亡

  的狭谷。东胡轻视他。月氏又要他的太子冒顿充人质,在南边,他又不是秦朝的对

  手。可昏庸的头曼只管与爱妻打猎取乐,还废太子另立爱妻生的少子。

  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冒顿登上了历史舞台。

  羁旅异域,饱尝屈辱的冒顿,是从月氏那里盗马逃回的。父亲头曼根本没料到

  他能生还,就在仓促中封他为“万骑”。历尽磨难的冒顿决意不等待、不乞求,他

  时刻提醒自己:“要篡夺!一定要篡夺!”

  他冥思苦想,绞尽脑汁,终于研制了一种发响的箭族——鸣镝,他命令下属:

  “鸣镝射向那里,你们就射向那里,违者立即斩首!”

  他先后选择了野兽、自己的骏马和美貌的爱妻作目标,诛杀了那些胆小的士卒,

  用鲜血染红了自己的训令。当他确信自己的训令已经足够神圣时,他就把鸣镝射向

  了头曼。

  鸣镝一支定龙庭,冒顿自立为单于。

  雄才大略的冒顿征东胡,讨户氏。蒙古高原上出现了大强国。

  西起今鄂毕河上游和叶尼塞河上游,中经安加拉河上游,东至贝加尔湖以东。

  确实是泱泱大国,威震朔方。匈奴人不仅在百蛮中首屈一指,而且使当时的汉

  朝也不敢小瞧。

  只可惜,有盛有衰,枯宽松常更迭。匈奴人虽然曾经有过使汉兵卒”平城之下

  祸甚苦,七日不食,不能弯弓弩“那样的军事上的辉煌,但在之后的岁月里,和亲

  加征讨,使匈奴木叶离落,当年那种际会风云,纵横天下的盛景,日趋颓萎。

  祸起萧墙,匈奴合了分,分了又合、再分……分崩离析的匈奴,或者归汉,或

  者灭亡。

  东汉时,鲜插人从发源地辽东往西迁移,占据了曾经是大国的匈奴旧地,漠北

  高屋子,即今逢春。

  北魏时,游牧部落丁零改称高车,但丁零人自称救勒,古民谣有救勒川:

  阴山下;

  天似弯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救勒人臣服北魏。后来,柔然占据了漠北。

  北魏末年,突厥灭了柔然,威服朔方,漠北重现大国。

  东起辽海西,西到里海,南起漠北,北到贝加尔湖。

  之后,突厥内乱。历史的悲剧再度重演,或者归顺,或者灭亡。隋朝时,突厥

  就开始南下归顺,唐朝时,南投的趋势仍在继续。

  唐朝贞观年间,太宗在色楞格河上游、鄂嫩河与克鲁伦河之间、肯特山一带、

  鄂嫩河上游、乌兰巴托东北、杭爱山东端等处,设六府七州;又在阴山南麓设燕然

  都护府,统辖上述州府。后来,又多次改制。

  唐后,这里相继出现过契丹族(辽)、女真族(金),那时的中华北疆,西起

  叶尼塞河上游东至黑龙江上游,其间包有贝加尔湖周围地区。

  朔漠高原,征战未息。

  二、弯弓射大雕

  “蒙兀室韦”中的“蒙兀”,是“蒙古”一词的最早汉文译名。“蒙古”最初

  出现在元代文献中。

  “蒙冗”(蒙古)原先只是古代民族部落群中的一支,后来演化成这些部落的

  统称。

  “蒙兀室韦”发源于额尔古涅·昆,也就是额尔古纳河山谷。统冶北方的回纶

  部瓦解后,他们就开始向西迁移,占据了东起兴安岭,西至三河源头的广阔森林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