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世纪晚期,出现一本影子戏文学的完美范本,书名是《影子戏要略》(Jayf al-Khayāl fi Ma‘rifat Khayāl al-zill,关于影子戏知识的 想象的幻影),作者是毛绥勒人穆罕默德·伊本·丹雅勒·胡扎仪(约卒于1310 年)。他是一位穆斯林医生,原来大概是一个犹太教徒或基督教徒,活跃于拜伯尔斯时代,他的著作是中世纪时代伊斯兰世界硕果仅存的剧诗的范 本。影子戏大概是远东的发明。穆斯林大概是从印度或波斯学会影子戏的。 九世纪末,阿拉伯的说书人,开始在他们的故事里采用民族典型,并且力求 收到滑稽的效果。十二世纪时,他们发明了影子戏。十一世纪在西班牙,哈 兹木在一个隐喻中提到影子戏(khayāl al-zill)。这种艺术,从西亚和埃 及传入君士坦丁堡,在那里主角叫做“盖拉孤兹”(Qaragz,黑眼睛);再 从那里传入东欧。土耳其影子戏的某些材料,显然是从《天方夜谭》取来的。 土耳其的“盖拉孤兹”可能影响了以卓别麟为代表的那种现代演员。
在铁血政权占统治地位的麦木鲁克人时代,最令人惊喜的,是在建筑和 艺术方面产生了丰硕的成果,自托勒密人时代和法老时代以来,在埃及历史 上,这种成果无论从规模和质量来说,都是没有可以比拟的。在盖拉温、纳 绥尔、哈桑等所修建的清真寺、学校和陵庙里,可以看到穆斯林建筑学所达 到的最华丽的表现。在布尔吉系的时代,贝尔孤格·嘎伊特贝和奥里等的建筑物,都是同样著名的。此后,就再没有什么重要的建筑物出现于阿拉伯国 家了。麦木鲁克王朝的建筑学派,起初是以努尔王朝和艾优卜王朝的建筑物为 楷模的,后来又接受了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学派的新影响,因为在十三世 纪蒙古人侵略西亚时,埃及变成了从毛绥勒、巴格达和大马士革等地逃亡出 来的穆斯林美术家和工匠们的避难所。在十字军战役结束后,到北方产石的 地区去,已经不再有什么困难了,因此清真寺尖塔的建筑材料,就改用石料, 不再用砖了。附设学校的清真寺,按照十字形而建筑的设计,已发展到完美 的地步。圆屋顶构造得那样巧妙、秀美、富丽、堂皇,真是无与伦比。这些 建筑物的一个特色,是条纹石工装饰法(ablaq)。这种装饰法,是用各种彩 色的石料,交错着镶成花纹。它是从罗马或者拜占廷传入的。这个时代所以 值得注意,还因为发展了钟乳石状的三角穹窿和穆斯林装饰的另外两种习见 的特征:几何的镶嵌细工和库法体的铭刻。在整个穆斯林时代,动物的形象, 在埃及和叙利亚,不象在西班牙和波斯那样随意应用。麦木鲁克王朝建筑物 最精美的范例,都幸运地保存到今天,而且仍然是吸引旅行家和美术研究者 的主要魅力之一。应用美术的一切部门。差不多都与建筑,特别是宗教建筑,有着密切的 联系。用青铜制成的清真寺大门和清真寺里的枝形灯架,都有阿拉伯风格的 华丽图案,还有用宝石作钉子的金质古兰经匣子、凹壁旁木质讲台和读经台 上的精美的镶嵌细工,所有这些流传下来的美术品的样品,都能证明应用美 术的繁荣。这些结实的清真寺大门,几乎都是用大马士革的金属工艺品镶边 的。清真寺的灯笼和彩色的窗子,都是用最精美的有色玻璃制成的,都带着 花草的图案和阿拉伯语的铭文。清真寺的内墙,是用最精美的花瓷砖来装饰 的。在开罗城堡中纳绥尔清真寺的尖塔(1318 年)里,有建筑上使用最早的 麦木鲁克王朝的法国彩色瓷器标本。在布尔吉系统治时代,镶嵌变成特别普 及的工艺,嘎伊特贝清真寺的大门和讲台,都表明了这一事实。在镶嵌、象 牙雕刻和搪瓷等方面,从伊斯兰教以前的年代起,科卜特的工匠就已经是能 工巧匠了。泥金写本比任何一种工艺都更具有个性和特征,但是,泥金彩画只限于“真主的皇言”——《古兰经》。各种彩色的巧妙安排,各种花纹的精心结 构,都需要无限的精力和高度的技巧,因此,即使最佳美的《古兰经》,也 只有两三页完全是泥金写本。泥金写本《古兰经》的最精妙的珍藏品,也都 是麦木鲁克王朝素丹的珍藏品,从各城市清真寺搜集来的《古兰经》泥金写 本,现在收藏在开罗的国立图书馆里。
艺术的精制品,并不仅仅用于宗教的目的。杯、碗、盘、香炉等各式各 样的奢侈品,都保存下来了,这些东西都能够证明当代的编年史家所描绘的 奢侈生活,确是实有其事。王后和公主们所佩带的耳环、脖链儿、手镯、脚 镯、护符等,跟现代埃及妇女还在佩带的首饰,没有什么差别。麦木鲁克王 朝的大宴会,后面都有娱乐,有舞蹈家和魔术师的演出,还表演影子戏。宫 廷的官员,包括这样一些高级人物,如宫廷总管(ustādār)、武侍卫(amir silāh)、御马长(amir ākhūr)、上酒官(sāqi khāss)。贝尔孤格在大马 士革和开罗之间,沿途设置驿站,以便用骆驼把冰运到埃及。布尔吉系的麦 木鲁克国王中的哲格麦格(1438—1453 年),在三年之内耗费了三百万第纳 尔,有的是用于购买奴隶,有的是用于赏金。
自奥斯曼人征服叙利亚和埃及后,麦木鲁克王朝的工艺美术,几乎全都 开始衰落了。有些建筑师、技术工人和地毯工人,被素丹赛里木送到君士坦 丁堡去了。只有琉璃瓦工业的技术水平,在土耳其人征服之后,胜过从前, 南肯辛顿博物馆收藏的大马士革琉璃瓦就是明证。今天在大马士革制造的镶 嵌的盘、碗、蜡台、花盆和其他的黄铜器皿,大半是仿造麦木鲁克王朝的式 样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