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Ibn-Hishām,pp.336—337。
②Balādhūri,p.6;Bukhāri,vol.i,pp.106—107。
③贝克尔(C.H.Becker)指出,minbar原来是统治者所用的高座或者宝座,与祈祷毫无关系。见OrientalischeStudien.TheodorH(ldeke,ed.C.Bezold(Giessen,1906),vol.i,pp.331以下。
①Ibn-Sa‘d,vol.i,pt.2,p.9;F.Wüstenfeld,Geschichte
derStadtMedina(G(ttingen,1860),p.63;参阅Bukhāri,vol.i,p.107。
②Ibn-Sa‘d,vol.i,pt.2,pp.3—5。
③先知到达麦地那后一、二年,先考虑仿效基督教徒的习惯,采用敲木梆(nāqūs)以通知礼拜时间的可能性,后来又决定采用“艾赞”(adhān)叫人礼拜的方式。Ibn-Sa‘d,vol.i,pt.2,p.7。
---------------
这里,我们可以找到几乎所有的清真大寺的最简单的要素,就是院子、房顶和讲台。
阿拉比亚人在西亚和北非的扇形推进,使他们占有了无数的建筑物,有些是完好的,有些是坍塌的,都是高度的艺术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被征服的民族自古以来世代相传的技术知识和技能。这种技术,一旦用来满足穆斯林社会的宗教需要(如修建麦地那的清真寺),并根据各地区的地方条件加以因地制宜的运用,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了一种艺术,被称为萨拉森艺术,或者阿拉伯艺术,或者穆斯林艺术,或者穆罕默德教艺术④。至于建筑材料,究竟是用石料,还是用砖,还是用土坯,那要看各地区的具体条件。在叙利亚,伊斯兰建筑受到基督教的叙利亚-拜占廷式样及其前驱当地的式样和罗马式样的影响。在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受到景教和萨珊王朝式样的影响,这种式样是以当地的传统为基础的。在埃及,科卜特居民加了许多装饰用的花边。因此,逐渐产生了阿拉伯艺术的几种学派:(1)叙利亚-埃及学派,是以希腊罗马式样和当地的式样为范例的;(2)伊拉克-波斯学派,是以萨珊式样和古代迦勒底式样和亚述式样为基础的;(3)西班牙-北非学派,受到当地基督教和西哥特的影响,常被称为摩尔式或马格里布式;(4)印度学派,具有明显的印度式样的痕迹。至于中国的清真寺,则是佛寺的翻版①。在被征服的地方首先修建的清真寺,是欧特伯·伊本·盖兹旺于637或638年在巴士拉所修建的清真寺,这个欧特伯建筑了巴士拉城作为冬季的军营。这座清真寺,起初是一块空地,四周用芦苇做的篱笆围起来。后来,欧麦尔所委任的地方长官艾卜·穆萨·艾什耳里用土坯和泥重修了这座清真寺,而且用茅草盖房顶②。698或639年,征服伊拉克的将军赛耳德·伊本·艾比·瓦嘎斯修建了另外一座营地库法城,在城的中央修建了一座朴素的清真寺。地方长官公署(dāral-imārah)就在清真寺的附近。正如巴士拉城的清真寺一样,这座清真寺原来也是一块方形的空地,用芦苇做的篱笆围起来,后来,用土坯和泥砌墙③。穆阿威叶的总督齐雅德,仿照萨珊王朝的式样,用柱廊重修了这座清真寺。从别的方面说来,这座清真寺的式样,很象穆罕默德在麦地那所修建的清真寺。这座清真寺和巴士拉清真寺的遗迹,早已消失了。库法城的阿里清真寺,修建于656年,西班牙著名的旅行家伊本·祝拜尔约在1184年访问过这座清真寺①,关于这座清真寺的情况,我们一无所知。
伊斯兰教第三座重要的营地是阿慕尔·伊本·阿绥在弗斯塔特(旧开罗)修建的营地。642年,阿慕尔在这里修建了非洲第一座清真寺。阿慕尔所建清真寺的原址,正如其他古老的清真寺一样,没有什么古迹保存下来②,但是,这座清真寺也象其他清真寺一样,是一个简单的四方院子,没有“米海拉卜”
---------------
④现代穆斯林反对使用“Mohammedan”这个术语,因为这个术语是与“Christian”同类的,崇拜基督的人称为“Christian”,他们却不是崇拜穆罕默德的。
①中国的庙宇是宫殿式的建筑,这是封建皇帝特许的,老百姓不得使用这种建筑形式。佛寺、道观、清真寺都是宫殿式的,不是谁抄袭谁的,翻版之说是不正确的。——译者
②Balādhuri,pp.346—347,350;Yāqūt,Buldān,vol.i,p.642。
③Tabari,vol.i,p.2489;Yāqūt,vol.iv,323—324。
①Pp.211—212。
②关于许多早期清真寺的遭遇,可参阅Yāqūt,vol.iii,pp.899—(mihrāb,凹壁)指示礼拜的方向,也没有“米宰奈”(mi’dhanah,尖塔)。
---------------
后来,阿慕尔在清真寺里装置了一个讲台,那是努比亚的基督教国王赠送他的③。重要性仅次于这座清真寺的是欧格白·伊本·纳菲耳于670—675年在盖赖旺修建的清真寺,盖赖旺正如弗斯塔特一样,是一个营地。欧格白先修建清真寺,接着就修建政府公署,使民房以此为中心④。这座清真寺,由欧格白的继任者屡次重修。最后一次是艾格莱卜王朝的齐雅德特—艾拉一世(817—838年在位)重修的。这是伊斯兰教最大的寺院之一,一直保存到现在。穆斯林们在他们所征服的早已存在的城市里定居的时候,利用了那些城市里旧有的建筑。赛耳德·伊本·艾比·瓦嘎斯征服麦达因⑤之后,就利用波斯皇帝的穹窿大厅(Iwān)做清真寺⑥。大马士革的圣约翰大教堂,被韦立德一世改建为清真寺⑦。但是,在希姆斯,同样的大教堂却同时做清真寺,又做基督教教堂使用①。清真寺里指示礼拜方向的“米海拉卜”,是后来从基督教教堂抄袭来,作为清真寺的设备的。在清真寺的墙上增设“米海拉卜”,通常归功于韦立德和他的地方长官欧麦尔·伊本·阿卜杜勒·阿齐兹②,但是有人说,应归功于穆阿威叶③。麦地那的清真寺,显然是最初增设“米海拉卜”的清真寺。“米海拉卜”很快就变成了一般清真寺所同具的特征,而且象基督教的供坛那样,被认为是清真寺里最圣洁的地方。因此,“米海拉卜”的装潢特别讲究,由此可见,“米海拉卜”可以作为衡量伊斯兰教装饰艺术中各种日新月异的式样的质量标准。穆阿威叶在清真寺里增加了一件可憎的新花样,因而遭到普遍的非难④,这就是在大殿里用栅栏围起一块地方,叫做“麦格苏赖”(maqsūrah,私室),专供哈里发作礼拜之用。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保卫哈里发的安全,因为曾有哈列哲派分子企图暗杀他⑤。哈利发利用“麦格苏赖”来退隐(i‘tikāf)、休息和沉思,这是很显然的⑥。跟“米海拉卜”一样,“米宰奈”也是伍麦叶人增设的。因此,叙利亚是“米宰奈”的故乡。在这里,“米宰奈”采取了本地望楼的形式,或采取望楼的代替物——教堂高塔的形式,这种高塔是四方形的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