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然而,在朝鲜的某一个地方对中国和北朝鲜的进攻给予有力回击,灭一灭中共军事和政治上的威风,
这样做如果不会蒙受严重损失,将对我国的利益至关重要。
指示命令麦克阿瑟保卫在朝鲜现有的阵地。一旦部队被迫撤回到大田附近的锦江,中国集结大量兵力
,“在那种情况下,则有必要命令你们开始向日本撤退”。
麦克阿瑟将军在12月30日的答复中,坚决主张对中国开战这一完全相反的政策。麦克阿瑟争辩说:由
于中国的大部分军队已集结在中国东北和北朝鲜,其他地区十分虚弱,因此他提出采取四种行动。如果杜
鲁门政府“认识到中国当局强加到我们头上的战争状态”,可以进行这些行动:封锁中国沿海;以空中和
海上轰炸摧毁中国的作战能力;用国民党的军队加强在朝鲜的联合国军;允许国民党人对大陆本土实施牵
制性攻击。
这条建议会把战争扩大到朝鲜以外的地区,并且有导致世界大战的危险。而这正是杜鲁门政府想要避
免的。然而,美国却有许多人支持这种后来被称作“鹰派”的政策。这项政策的基础是传统的美国观念,
即战争应取得全面胜利。麦克阿瑟12月30日淋漓尽致地阐释了这一观念,从而在这两种人之间形成了鲜明
的对照,一种人主张结束这场战争,而无论后果如何;另一种人则主张把这场战争限定在一个目标范围之
内,即实现公认的清楚制定的国家目标。
麦克阿瑟承认,这样的行动步骤以前曾因可能会引发一场大战而遭到过拒绝。但他争辩说,中国已完
全介入,就中国而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使局势进一步恶化”。苏联是否会出面干预,他说
“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海军参谋长谢尔曼上将对麦克阿瑟进攻的立场给予了有限的支持。他主张,“一旦我们在朝鲜局势稳
定下来,或者等我们从朝鲜撤出之后”,即对中国进行海上封锁,取消对国民党军队作战行动的限制,给
中国境内的游击队以物资支持,并“在中共分子对我们在朝鲜以外的任何部队进行攻击时”,从海上和空
中打击中国境内的目标。
第50章 除夕攻势
麦克阿瑟主张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去,这个建议非常危险且富有挑衅性。正当华盛顿官员们为之大伤脑
筋之际,一部分重新组建的北朝鲜部队协同中共部队向美第8集团军发起了除夕进攻。自第8集团军从清川
江停止撤退后,在联合国军的防线后方,即西起临津江,大致沿三八线向东直至日本海一线,中国军队一
直在缓慢地集结部队和补充给养。刚刚撤退到朝鲜南部的第10军仍在继续整编。这次中共部队进攻的矛头
又一次对准了第8集团军。
根据观察,中国部队的主力显然正在汉城以北。因此,李奇微将军决定把大部分兵力部署在地势相对
较低的西部和中部地区。第1军由弗兰克?W?米尔本少将指挥,与美第25师,南朝鲜第1师,土耳其旅和
英国第29旅扼守临津江一线。美第9军由约翰?B?库尔特少将指挥,与美第1骑兵师,第24师,南朝鲜第6
师,英联邦第27旅和新到朝鲜的希腊和菲律宾营驻守中部地带。东部山区估计不会遇到敌军强大攻击,李
奇微只部署了南朝鲜部队。
共军展开了全线进攻。不过他们集中攻击的是美第1军和第9军的防线。在西线,中共7个军和北朝鲜2
个军向汉城方向渗透,在中部则直逼原州的铁路与公路要道。这场进攻迅速而来势凶猛,因此,李奇微命
令联合国军撤回到汉江南岸。此时,除了汉城周围的江湾以外,汉江上已漂满了浮冰。为了不让共军使用
汉江上的桥梁,李奇微希望能拖延中国部队攻占汉城的时间。由于联合国军全线吃紧,李奇微于1月2日将
第9军东翼的第10军投入战斗。阿尔蒙德上将率领的一个军也对汉江防线上南朝鲜的三个师进行了控制,
另外还有刚刚组建的美第7师与重新装备的美第2师和第187空降团战斗队。
此时,中国军队对联合国军的抵抗并不怎么担心,他们来势凶猛,其挺进速度远远超过了去年11月沿
清川江一线发动的进攻。在强大的攻击之下,西线的南朝鲜军队开始溃败。李奇微将军目睹了南朝鲜军夺
路而逃的惨象。他写道:“元旦上午,我从汉城北面开车出去,结果撞见了一副令人沮丧的场面。南朝鲜
士兵乘坐一辆辆卡车,正川流不息地向南涌去。他们没有指挥,没有头绪,没有武器,仓皇而逃,完全是
在全面败退。有些士兵是靠步行,或乘坐各种征用的车辆逃跑,他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逃得离中国军
队越远越好。他们扔掉了自己的步枪、手枪不说,就连数人操作的大炮、迫击炮、机枪等重武器也统统丢
弃了。”
李奇微跳下吉普车,站在路中央,挥动双臂示意迎面而来的卡车停下。可前面的几辆卡车不但毫不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