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和武器上占有很大优势,但他们却从整个中部走廊全面推进,压向敌人。这一战略虽将美国和韩国军
队封锁在一个严密的作战圈内,但却将美韩军队一步步逼回到了他们的给养供应地,使他们得以集中力量
进行抵抗。
第13章 锦江之战
北朝鲜对锦江防线上美国人的打击尽管是可以预见到的,但仍是毁灭性的。7月14日开始进攻之时,
美军到朝鲜才仅有两星期时间,而地面战斗的经历也不过10天。在此期间内,美国人的态度发生了极大变
化,从原来的从容自信变成了惊恐万分。锦江的进攻造成了新的不安:迄今已登陆的少量美国军队也许遏
制不住北朝鲜人,他们也许会占领朝鲜半岛。在锦江一线,双方在争取时间上的争夺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
与此同时,麦克阿瑟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对朝鲜的军事介入也迈出了一大步:7月12日,第8集团军正式
将其司令部从日本移到了大邱的一所学校大院内(该校原先曾是日本的一个兵站)。次日,该军司令官沃尔
顿?H?沃克中将便来到大邱领兵挂帅。7月14日,南朝鲜总统李承晚将韩国军队置于麦克阿瑟这位联合国
军司令官的统帅之下。麦克阿瑟又委任沃克为所有在朝联合国军的陆军司令官。
朝鲜已不再是一个附带事件:对于远东司令部和整个美国军界来说,朝鲜已成为主要事件。美国开始
往远东紧急空运急需的装备和人员。军事空运部队在加拿大和比利时的帮助下,已扩大到了原来的4倍。
加拿大派出了一个中队,共6架运输机,比利时也支援了几架运输机。空运部队从原来的60架四引擎运输
机增加到了250架。美国西海岸的港口开始堆积起为朝鲜紧急征用的各种各样的装备。凡能调集的船只也
统统被征用。麦克阿瑟根据北朝鲜所取得的惊人成功,就所需援军的数量和种类问题,通过洲际电传打字
电报,和联席会议的参谋长们进行了详尽的,有时甚至是激烈的讨论。美国大规模的军事集结活动正在紧
锣密鼓地进行。
然而在锦江一线,7月13日那天,美国所能集结的用于抵御北朝鲜前进的兵力只有一个兵员不足的第
24师。在这个饱受创伤、仅有1.14万名兵员的第24师身上寄托着守住联合国军防线的希望。然而该师是根
本靠不住的,因为它的3个步兵团都以不同的方式被削弱了力量。第19团的兵员最多(2276人),但却被立
即投入到锦江一线的直接防守上,没有时间进行调整适应。第34团有2000人,但一星期前曾在锦江以北受
到沉重打击,现已不堪一击。第21团在阻挡北朝鲜人的前进方面表现得相对较好,但它也为胜利付出了代
价,其实力大为削弱。该团兵员现已减少到1100人(其第3营受到北朝鲜军队的重创,仅剩下132人,被重
新改编为兵员不足的两个连)。
针对第24师,北朝鲜人投入了第3师和第4师。这两个师经过3星期的战斗,实力也大为下降,其兵力
约为原来的百分之七十(每个师约有6000人)。等到他们抵达锦江之时,大约还剩下50辆坦克,其中第4师
有20辆,第3师约有30辆。但是北朝鲜人占有主动权,必要的时候,他们可以请求驻扎在定州的第2师前来
助战。
第24师师长迪安将军将第34团部署在其中一条通往大田的公路上,将第19团部署在锦江上游、公州以
东8空里处的大坪里(“里”在朝鲜语里意为村庄)。但是,从此地再往东边上游9空里,是汉(城)釜(山)铁
路经过信川的一座桥梁。第19团也不得不负责此地到那座桥梁这一整段锦江战线的防守。另外,第19团在
开往锦江途中,从鸟致院撤退下来的第21团的队伍旁边经过。在第19团那些既缺乏经验又易受影响的士兵
看来,第21团混乱不堪的队伍状况,又使第19团丧失了信心。
迪安将第21团部署在玉井的后备阻击阵地上。玉井坐落在大田东边的汉釜公路上,距大田6英里(在大
坪里东南12空里处)。第21团的任务是保证至关重要的公路和铁路线畅通无阻。同时,如果北朝鲜人决定
将其第2师投入战斗,以图突破东边韩国军队的防线,并在美国防线后面进行扫荡,该团也要进行阻击。
7月12日夜至13日晨,工兵炸毁了位于公州和大坪里的锦江公路大桥的几段道路,并炸毁了信川的铁
路大桥。侦察部队还把沿河一带所能发现的渡船付之一炬。
图3 1950年7月14日 第34步兵师的锦江防线
在公州,第34团新任团长罗伯特?L?沃德林顿中校将第3营的两个连(L连和I连)部署在公路左右两侧
河边的高地上,其身后还部署有几门迫击炮(参见图3)。该团的K连是一支拥有40人的混合队伍,原先被部
署在防线上,但该连的心理和身体状况欠佳,成了部队的累赘,于是被撤出阵地,送到大田接受医疗去了
。与此同时,该团的情报和作战参谋也由于战斗疲劳撤出了阵地。
支援这两个步兵连的部队是第63野战炮营(105毫米榴弹炮),部署在锦江南岸2英里半处一个叫做三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