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华盛顿的这些要员应当同麦克阿瑟一道对即将发生的事情负责。实际上,他们是麦克阿瑟的顶头上
司,他们有权把他那种务求全胜的思想压制住。
正如施纳贝尔和沃森在其《朝鲜战争期间参谋长联席会议史》一书中所说的那样:“不管作出何种解
释,在中国人后来称之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攻势之间出现了连续三个星期无战事的局面,这为
美国提供了一个喘息的机会,它完全可以趁机重新调整其策略,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但终因优柔寡断、
举棋不定和判断失误而错过时机。”
国务卿艾奇逊后来曾说过:“本届政府失去了在朝鲜停止走向灾难的最后机会。在这件事上,总统的
所有文职和军事顾问都清楚,某个方面出了严重问题,但他们却坐失良机,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如
何找出这一问题,也没有考虑如何去对付它。”
这决不仅仅是坐失良机,而是一种失职的行为。当身居要职的人意识到某个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他
们就有责任立刻提醒人们注意,而不是要求继续执行会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政策。总统的顾问们并没有同麦
克阿瑟正面冲突过,尽管他们不久之后得到的证据表明,麦克阿瑟本人彻底改变了自己对中国威胁的判断
:他已下令从空中摧毁横跨鸭绿江的所有桥梁,以此减缓中国增援部队涌入朝鲜的速度。在两件至关重要
的大事上,即让联合国军继续发动攻势并轰炸鸭绿江上的桥梁,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政府对麦克阿瑟的态度
也前后不一,最初是举棋不定,接着是作出让步,到后来是撒手不管,听之任之。
麦克阿瑟于11月5日下达命令轰炸朝鲜一端的鸭绿江大桥(还包括从鸭绿江到联合国军防线之间的所有
工厂、通讯设施、城镇和村庄等),这离他对参谋长联席会议说无法对中国干预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后仅有一两天时间。而现在,他却下令投入远东空军的全部力量进行为期两星期的狂轰滥炸,给北朝鲜及
其盟友中国予以沉重打击,以图迅速结束战争。麦克阿瑟命令远东空军司令乔治?E?斯特拉特迈尔中将
:“如有必要,就让参战的机组人员飞到筋疲力尽为止。”
麦克阿瑟甚至没有把这道命令通报给参谋长联席会议。这一命令极具挑衅性,北京会把它看成是一种
直接对抗的举动。但斯特拉特迈尔将军完全明白这样做的潜在影响,所以,他提醒其在五角大楼的空军上
司重视这件事。在轰炸机将要从机场起飞前3小时,国防部的官员与艾奇逊取得了联系,他马上前去面见
杜鲁门。杜鲁门说他主要关心的是部队的安全,但又说麦克阿瑟应事先讲明进攻的理由,然后才能实施轰
炸。于是,参谋长联席会议于11月6日电告麦克阿瑟,要他立即取消对靠近满洲边界5英里之内的一切轰炸
,并要他尽快回电说明下令轰炸鸭绿江大桥的理由。
麦克阿瑟后来的愤怒答复不仅清楚地表明,不管产生什么后果,他都决心继续实施轰炸计划,而且从
中也看得出,他本人此时对中国干预的危险所做的估计要比原来的估计严重得多。假若以前还没有人这样
做的话,麦克阿瑟后来流露出来的情况也足以向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杜鲁门政府举起了示警红旗,促使他们
立刻停止一切行动,直到澄清存在的危险之后再行定夺。而相反,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政府却任由麦克阿瑟
口出狂言。此时此刻,他们本该当机立断,行使领导权,但他们却没有这样做,而是让可能产生灾难性后
果的政策继续下去,以致造成了可悲的结局。
这里是麦克阿瑟电复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电文:
大批人马和物资从满洲越过鸭绿江上的桥梁潮水般涌来。这一举动不仅对我指挥的军队构成威胁,而
且还有可能最终导致我的部队全军覆灭。过江的实际行动可以在夜幕的掩护下进行,而鸭绿江和我军防线
之间又很近,敌军遭遇不到什么空中封锁即可完成针对我军的部署。阻止敌军增援的唯一办法就是摧毁这
些桥梁,并从空中最大限度地摧毁北部地区帮助敌军推进的所有设施。每迟延一个小时,美国和联合国其
他成员国就要付出巨大的血的代价。按照原定计划,位于新义州的主要渡口将在几个小时内遭到打击,而
且轰炸任务实际上已经在执行之中。在提出最严正抗议的同时,我正在贯彻你们的指令,暂停这一轰炸计
划。我命令采取的行动完全符合战争规则,并且是在我从联合国得到的有关决议和指示范围之内的,它一
点也不构成对中国领土的任何轻微侵犯,尽管从那里发生了肆意违反国际法的行为。你们所施加的限制对
将士们的身心所造成的灾难性影响,我无论怎样强调也不会过分。我希望这件事立刻引起总统的关注,因
为我相信你们的指令很有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灾难;假若总统没有亲自直接地了解这种情况,我就不能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