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们他一定要飞往华盛顿与杜鲁门磋商。
显然,华盛顿方面在这个问题上正变得失去理性,比如,在12月1日举行的由政府各主要政治及军事
顾问参加的一次大型会议上,艾奇逊建议如果红色中国从满洲撤军,美国也将主动从朝鲜撤军!让联合国
和中国同时从朝鲜撤军的建议有望实现,但是,指望中国从本国不可分割而且被中国领导人视为受到最大
威胁的一部分领土上撤军简直是无稽之谈。
这次会议还讨论了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许多建议,但所作的唯一明确决定是即日派柯林斯将军前往东
京与麦克阿瑟进行商讨。12月2日,杜鲁门与艾奇逊、马歇尔及布莱德雷举行会晤,探讨了两种寻求停火
的办法:联合国通过一项决议,或者利用外交手段与苏联或红色中国进行接触。最终他们决定等待柯林斯
回国及杜鲁门与艾德礼磋商的结果,然后再作定夺。
12月3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收到了麦克阿瑟发来的一份令人沮丧的报告。报告说,如果得不到大量增
援部队,联合国军就将被迫进行一系列撤退,而每一次撤退都会削弱部队的力量,否则就会被逼入滩头阵
地,只能在那里死守。麦克阿瑟还沮丧地报告说,联合国是在不宣而战的战争中面对着整个中国,如果不
采取措施,这种情形将“慢慢导致一场消耗战并最终使联合国军全军覆没”。
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及国防部于12月3日召开了联席会议。两个部门的主要官员及参谋长联席会议
成员(柯林斯除外)都参加了会议。然而,麦克阿瑟的报告远没有使参加会议的军方领导人感到绝望,而是
起到了相反作用——使他们倍感鼓舞。布莱德雷将军不喜欢以下观点,即美军正在被赶出朝鲜,因为那样
会使美国在世界上威信扫地。他说德国人已在暗地嘀咕,说什么美国是软弱的。谢尔曼上将则坚决反对要
求停火。他说,如果中国想要战争,美国就应该认真奉陪,直到打败它,否则,其他国家就会“任意摆布
我们”。然而,比较讲求实际的艾奇逊指出,那时美国是在“跟第二梯队打仗”,第一梯队的苏联会很高
兴地看到美国陷入与红色中国作战的泥潭而无法自拔。最后,助理国务卿迪安?腊斯克建议说,任何停火
都应该限制在一个在三八线重新建立一条分界线的协议之内,这一想法得到了普遍赞同。大家还一致认为
,麦克阿瑟将军同时应将部队集结在滩头阵地上。
散会后,艾奇逊、马歇尔和布莱德雷立即前往白宫,向杜鲁门汇报。结果由参谋长联席会议于当天电
告麦克阿瑟:“我们认为,保存你的军队是目前首要考虑的问题。我们一致同意将部队集结在滩头阵地上
。”
很明显,麦克阿瑟对于朝鲜局势所作的悲观评估,使美国军方领导人及杜鲁门政府得出令人沮丧的结
论,即美军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而这绝对不是在朝鲜战场上节节败退却仍然浴血奋战的陆军及陆战队士兵
的看法。一些在朝鲜的陆军和陆战队的指挥官已经开始认识到,中国人由于其原始的补给系统而拖了后腿
,因此,将联合国军赶出朝鲜,虽说不是不可能但也绝非易事。他们会让联合国军蒙受可怕的伤亡,他们
会大挫西方人趾高气扬的思想,但他们却无法持续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进攻,把坚定不移的联合国军赶进
大海,除非他们准备承受难以想象的损失。
然而,12月4日,当柯林斯将军与麦克阿瑟将军在东京坐下来讨论时,他发现这并非麦克阿瑟的观点
。麦克阿瑟估计中国在朝鲜的军队有50万人,而北朝鲜的军队也已回升到10万人。11月24日开始进攻之前
,麦克阿瑟明显低估了中共军队的力量,现在却又过高估计了中国的力量。他说,这样雄厚的军事力量意
味着敌人能够包围联合国军的任何固定防线,最终迫使第8集团军退回到汉(城)仁(川)地区,而此时第10
军已经开始在咸兴周围建立另一处滩头阵地。柯林斯虽感到震惊,但并不完全相信。在他抵达朝鲜后,他
发现情形虽然严重但并非令人绝望。此时,麦克阿瑟命令第8集团军尽可能长时间地守在汉城,但如因形
势所迫,可以逐步撤往釜山,而第10军也将从兴南撤走,等它在南部登陆后,归属第8集团军指挥。
第49章 重返三八线
柯林斯将军在远东期间,杜鲁门总统于12月4日至8日会见了英国首相艾德礼。艾德礼赴华盛顿之前,
曾于12月2日在英国与来访的法国总理勒内?普莱文进行了短暂会晤。双方在“观点上基本达成一致”。
因此艾德礼一行此次赴美代表了英法双方的意见。
尽管美国人与英国人将其分歧大部分掩盖住了,但双方仍未达成完全谅解。英国以及几乎所有美国的
盟国面临的部分问题是,麦克阿瑟仍在不断地公开抱怨为中国提供“特许庇护所”和欧洲国家不支持在远
东摆出挑衅的架势。最后,杜鲁门于12月5日发布了一项指令,要求凡涉及外交或军事政策的公开声明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