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党处分。他建议把这些人设法遣返到台湾。柯林斯把这件事转到了参谋长联席会议,坚持说既然台湾仍
然是中国合法的一部分,这样办也算符合日内瓦公约!柯林斯又补充了一条建议,说一切敌军俘虏都不应
该让其回到共产党的统治下。就在这时,麦克卢维尔将军又向李奇微请示,问俘虏们是否可按他们的意愿
划分。很清楚,这就是实行自愿遣返政策的第一阶段。
李奇微并不太支持这种想法。他指出要是全面和平解决,日内瓦公约自然要求遣返全部战俘。正是因
为这一点,他说他打算甄别,以便把现按战俘看管的4万名南朝鲜人送给南朝鲜政府。这些人原是被北朝
鲜人俘虏后,强行编入北朝鲜军队,又被联合国军俘虏的。南朝鲜认为这些人不能被看做是俘虏。这个步
骤,显然是对战俘身份不明确这一类人的解决办法。对于确是敌军士兵而被看管的战俘,不论其个人对被
遣返抱什么样的态度,这项计划也不算合法。
这时柯林斯将军的提议已被送交给参谋长联席会议联合战略研究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51年6月18日
起草了一份致李奇微的电稿,问他是否同意在征得战俘“完全同意”之前不遣返战俘的原则。李奇微的答
复是,这样的政策符合人道原则,但却开创了违反日内瓦公约的先例,而且会在将来的战争中阻碍美国战
俘归国,并为当前敌人提供宣传材料。
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把这件事提交给国防部长。当时罗维特是代理部长,但在马歇尔辞职前已被提名
继任部长。罗维特又把这项提案提交给了国务卿艾奇逊。艾奇逊与李奇微持相同的理由,于8月27日表态
,不赞成自愿遣返,认为这违犯了日内瓦公约。但艾奇逊一贯圆滑,当即建议对那些不愿回家的战俘采取
宣誓释放的办法予以处理,这就搅混了水。日内瓦公约中有宣誓一说,但与艾奇逊所建议的形式根本不同
。不过他的这一主张却叫美国领导人考虑后搁置到一旁。
罗维特部长的意见是,美国既然出于人道主义关心战俘,就不应该用我们战俘的福利为代价进行讨价
还价。柯林斯在读完艾奇逊的答复后改变了想法,并劝说他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同行们撤销自愿遣返主张。
因为只有坚持日内瓦公约,在朝鲜战争和未来战争中,才真正有指望要回自己的战俘。
前述关于战俘自愿遣返的整个想法,到10月29日杜鲁门总统意外地过问这件事时,好像很快就要消失
了。在他与当时的代理国务卿詹姆斯?E?韦博谈话时,他说如用联合国军的全部战俘去换共产党的全部
战俘那就太不公平了,因为联合国军看管的战俘数量要比共产党看管的战俘多许多倍。另外杜鲁门害怕共
产党战俘,特别是那些自愿投降过来及与俘管人员采取合作态度的战俘,会在回家后立即遭到处决。杜鲁
门对于共产党战俘遣返问题当时虽还没有做出决定,但他却明确反对以“全体”交换“全体”的解决方法
。除非联合国军能得到从其他任何途径中得不到的一些对方的重大让步才行。
杜鲁门的观点影响了国务院和国防部。他们在11月期间起草的战俘交换方案中,本来就包含有自愿遣
返的胚芽,该计划指示李奇微设法搞“一对一”交换;如不行,就叫战俘们对遣返表态,按战俘的愿望达
成协议。 [ 译者注:这就是美国后来一再坚持的“自愿遣返”主张。 ]
共产党当然要求在停战后立即释放双方看管的所有战俘,而联合国军要求首先交换战俘的名单。12月
18日,共产党在这方面让步了,双方交换了名单。联合国军方面收到的数字惊人,共产党交出的名单共有
11559名战俘(3198名美国人,7142名南朝鲜人,其余为其他联合国成员的军人)。联合国军方面的失踪人
数,美国为11500名,南朝鲜为8.8万名,因此就必然认为共产党应掌握比名单列出数多得多的战俘。
联合国军方面交给共方的名单为132474名,其中北朝鲜人95531名,中国人为20700名。另外,还有
16243名原南朝鲜人,这些人是战争爆发后被俘而编入北朝鲜军的。但联合国军方面犯了一个大错误。它
在这以前曾多交出过4.4万人的名单,这些人的名单是原先递交给日内瓦国际红十字会的,其中大多数属
于原南朝鲜的居民而为共产党作战被俘的。对这些人联合国军已进行过甄别并重新做了分类。这件事在当
时给了共产党一个宣传上的把柄。他们利用这件事攻击联合国军,说联合国军扣留了他们4.4万人。联合
国军方面同样为共产党交出的人数不够而感到愤慨,因此也谴责对方扣留了5万名联合国军和南朝鲜的俘
虏。联合国军代表团是根据战争初期北朝鲜广播中的数字,当时北朝鲜吹嘘说,他们在南进中俘虏了美国
和南朝鲜6.5万人。
关于战俘名单的激烈斗争持续了很多天之后才缓和下来。1952年1月20日,联合国军代表、海军上将R
?E?李比提出了一项联合国军基本提案,主张一对一地交换战俘。直到联合国军所看管的战俘中所有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