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军事基地确保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内战中所需要的力量。到1949年10月,中国共产党人已把中国国民
党人赶出了中国大陆,迫使他们逃到了离岸一百英里之遥的海岛台湾省。
在对日战争中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作为的俄国人,竟成了日本战败的主要受益者。美国在对日作战中提
供了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力、物力和智力,却失去了大部分胜利果实,并为共产主义的扩张开辟了道路。
美国最大的错误是,直到1945年7月的同盟国波茨坦会议上,仍坚持要俄国介入太平洋战争,尽管到
1944年秋季美国已经摧毁了日本的海军,并已赢得了战争。日本人将没有能力抵御对他们的本土岛屿实施
的窒息性封锁。由于日本人对原材料(但最重要的是食品)要依赖进口,封锁就有可能使他们屈服。但是美
国人担心,日本人不论其情况如何,将会反抗到底;此外,美国仍坚持一种要求无条件投降的立场。富兰
克林?D?罗斯福总统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所持的这一论调来自美国的战争观念:美国人把战争看
做是一场善与恶的重大较量。因此,战争的目的是夺取全面胜利,彻底征服敌人。
这一观念跟19世纪伟大的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观念不相一致。克劳塞维茨在其
主要论著《战争论》中鼓吹的战争观念是,战争是国家政策的延伸。他在下面一句话中说明,必须把政治
目的跟进行战争联系在一起。“政治计划是目的,而战争是手段,决不能认为手段可以跟目的分割开来。
”克氏的观点在描述战争的正当目的方面远比全胜学说准确得多。
不仅美国人进行的这场太平洋战争被无条件投降论无望地弄得很不正常,而且战事的明显成功使得许
多美国人认为,全面胜利已被证明是战争的唯一目的。将战争看做是追求全胜的这一美国倾向,在朝鲜战
争中将给美国人的思维蒙上厚厚的阴影。但是,克劳塞维茨这位造诣最深的西方军事思想家,却拒绝接受
如下观点:战争的正当目的是将敌人踩在脚下,将其摧垮。克劳塞维茨说道:“战争只不过是运用别的混
合手段继续进行政治交往而已……停止外交照会断绝了不同国家和政府之间的政治关系吗?战争难道不是
另外一种表达思想的作品和语言吗?它肯定有自己的语法,但却没有自己的逻辑。”
若没有无条件投降这一准则,日本人也许早就投降了,有可能在1944年晚些时候,而到1945年春天则
是肯定的。日本人犹豫不决的原因是,无条件投降将会使他们的天皇面临被作为战犯予以处决的危险,这
是日本人无法接受的;天皇对日本人来说是一尊神,也是武装力量的权威中心。日本人愿舍弃其他一切,
但不愿失去他们的天皇,他们自己作为一个民族的观念维系在天皇身上。因此最大的讽刺是,哈里?S?
杜鲁门总统最终在这一点上对日本人作了让步,对无条件投降作了修改,把天皇排除在外——但这只是在
美国人于1945年8月6日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之后,也是在俄国人于8月8日介入战争之后。
这样一来,俄国人就得到了一份加入对日战争而又没有什么约束的真诚请帖。后来,美国人发现他们
被俄国人愚弄了,尤其是被俄国人那种跟西方团结一致的说法蒙蔽了。在战争中打垮了作恶者,给国与国
之间带来友谊的美国人发现,他们不仅消灭了对抗苏联势力的德国和日本,而且促进并帮助了苏联这个极
权主义的国家,其领土扩张、控制邻国的倾向跟第三帝国所表现出的情形不相上下。
难怪当时受挫的美国人开始鄙视俄国人,并怀疑俄国人到处在搞共产主义阴谋。
当北朝鲜的炮火打破夏天的平静之时,呈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形势。美国人很自然地认为战争是由俄国
煽动的,北朝鲜和红色中国都是共谋者,中国当时也被看做是苏联的一个附属国。美国人怀疑到处都有共
产主义分子,正是这种疑心削弱了美国领导人把共产党大国当作普通国家来对付的能力,共产党国家也有
自己的利益、需求和局限性。共产党国家被看做是黑暗的王国,是不能宽容的。因此,朝鲜战争——虽然
根本不具备圣战的条件——从一开始(并且几乎到最后)都被许多人看作是光明与黑暗的凶恶势力之间的某
种较量,是密特拉教和摩尼教式的较量。正是这一点才使许多美国军界领导人,尤其是麦克阿瑟将军,产
生了一种看法,他们认为,这场战争不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应获取全面胜利。
第3章 分割
朝鲜沿三八线被分割开来,由此引出了许多事端。但奇怪的是,这种分割却是漫不经心的安排,任何
一方都没有进行认真计算。最初的意图只是在进入朝鲜接受日军投降的美苏军队之间划一条线。尽管盟军
曾经答应朝鲜最终实现独立,但在战争结束时,朝鲜半岛仍被看作是敌占领土,因为朝鲜在1910年被日本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