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武则天:从尼姑到女皇的政治搏弈_清秋子【完结】(111)

  从新改的年号能看出女皇心满意足的心态,也能看出革命已基本成功。

  在这个背景下,酷吏集团的存在,就不是一个有利于政权稳固的因素了,反而成了社会动荡之源。

  由于他们的手伸得太长,使官僚集团感到人人自危;因为他们陷害无辜,使起码的公平正义荡然无存。这样一个社会,不可能是一个常态的社会。

  古代人把管理国家比喻为“牧羊”,这个说法非常贴切。划定一个圈子,不得超越,然后就让羊儿吃草挤奶,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各得其所。偶有越界的,执鞭而警告之,这就能维持住基本的秩序了。

  但是若把国家变成屠宰场,依靠今天杀一批、明天杀一批来震慑,臣民们必然会聚集起越来越强的反抗心理,社会也将弥漫着不祥的戾气,焉得长治久安?

  那么,垂拱至天授年间的酷吏集团猖獗到了什么程度呢?

  十分可怕!

  据中宗复辟以后的清算,这个“妄滥杀人”的集团共有26人,他们“以粗暴为能官,以凶残为奉法”。无辜官民“倏忽加刑,呼吸就戮(眨眼之间就被杀掉)。暴骨流血,其数甚多。冤滥之声,盈于海内”。

  革命之前,制狱(也就是诏狱)尚无固定地点,革命后,来俊臣等把诬陷人当作了一项事业,案子越来越多,女皇就在中枢机关的集中地——皇城之南的丽景门“别置推事院”,这就是新开的制狱。

  制狱设在这里,是为了便于逮捕中央高级官员,借上朝之机就把你给逮了,不须惊动地方。

  到后来,抓的人太多了,连丽景门这里的地方都不够用了,就又在司刑狱设立“三品院”,关押三品以上的大官。

  以来俊臣为代表的酷吏所使用的酷刑,在中国历史上也堪称极有创意,或以醋灌鼻,囚禁于地牢中;或装入瓮中,用火来烧烤;或断其口粮,令犯人吃棉絮以充饥;或令犯人睡在粪秽之中,备受荼毒;或将铁圈套于人头之上,加插木楔,直至脑袋破裂……

  种种惨毒之刑,不是肉身可以承受得了的。史称“但入新开狱者,自非身死,终不得出。”

  酷吏们的为非作歹,引起了大臣的强硬抵制和抗争。天授二年(691年),继宰相岑长倩、格辅元等被杀后,另一宰相乐思晦和右卫将军李安静也被杀。李安静的得罪,不过就是当初不肯在劝进表上署名。来俊臣在审问他的“反状”时,这位李将军毫不屈服,怒喝道:“以我唐家老臣,要杀就杀!若问谋反,实无可对!”

  如意元年(692年)初,肃政台中丞魏元忠等七人被控谋反,侯思止奉命审案。他事先对魏元忠说明,不承认就要吃棒!

  魏元忠不肯承认。

  侯思止就叫人把魏元忠倒曳起来折磨。

  等放下来后,魏元忠站起来说:“我薄命,如乘恶驴坠倒,脚为镫所挂而被拖曳!”(《旧唐书*酷吏传》)

  侯思止目不识丁、满口土话,本来就被人视为滑稽人物。审这一案,被魏元忠一顿臭损,更是传为笑谈,连武则天听了都大笑。

  这个所谓的七人谋反案相当经典,首告是来俊臣,被告里面头一位就是宰相狄仁杰,两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撞到了一起。

  为了减少审案的难度,来俊臣事先奏准,只要承认谋反的,可以免死罪,也不给上刑。狄仁杰与魏元忠的斗争策略不同,他不愿受酷刑,就自己承认:“大周革命,万物维新,唐朝旧臣,甘受伏戮。反是实!”

  好,只要承认就好。不过这案子当然不能这么痛快就完了,另一个酷吏王德寿又诱供,要他最好把女皇母亲方面的亲戚、冬官尚书杨执柔也牵扯进来。狄仁杰坚决不干,说:“如此,皇天后土,必将谴我!”说罢以头触柱,血流满面。

  王德寿怕事情闹大了,赶紧抱住狄仁杰,说:“不牵扯就罢了,狄公何必如此?”此后,王德寿再见到狄仁杰,态度就尊敬多了。

  狄仁杰乖乖认了罪,对他的看管也就不十分严了。他趁机把被面撕下,写了冤状塞在棉衣里,以天热为由,托付王德寿交给自己的家人带回,让家里人把棉花掏空了再送来。王德寿自然很乐意去办。家里人收到棉衣,知道有名堂,在衣服里找到了密状。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马上拿着状子,前往皇宫告变。

  按照当时规定,凡是告变者,都可得到女皇召见。女皇听取了狄光远的汇报,又看了冤状,非常惊讶,就把来俊臣叫来问:怎么能对狄仁杰逼供?

  来俊臣巧言令色道:“狄仁杰等入狱,臣未尝去其巾带(还让他们穿着官服),起居妥为安置,若无谋反之事,他们怎么肯招认?”

  女皇不信,知道这个事光问是问不出名堂来的,就派通事舍人周琳前去监狱视察。来俊臣连忙把监狱现场伪装好,但是这个周琳畏惧来俊臣之威,根本不敢去见狄仁杰,回去就对女皇说监狱里一切都很好。来俊臣见有机可乘,就叫人以狄仁杰的名义,写了一份“谢死表”(认罪书),还假冒狄仁杰签了名字,进呈给女皇。

  正巧在这时,刚刚被冤杀的故宰相乐思晦,有个未满10岁的儿子被籍没在司农为奴,不甘心受屈辱,也告变诉冤。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