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志乱_白云中的船【完结】(310)

  底下所有的人全都惊讶的看着我,连贾诩都不相信会有这样一个人:“主公!您说的这个人是谁啊?居然这么厉害!”

  我叹了口气:“这个人你们很多人都认识,他就是刘备刘玄德,我的另外一个师兄。”

  “不会呀,这个人行事比较谦恭,名气也不大,虽然有一定的能力,但是还不至于这么强吧?”郭嘉说。

  “那只能说他隐藏得很好,让我们都看不出他这么有本事。是个真正的大奸大恶之徒。弄不好还真是个枭雄的材料。”贾诩给刘备下了定义。

  “不过。”贾诩也没完全想明白:“丁原为什么要接见他呢?他不过是青州的一个县令罢了,怎么会有这么大面子?”

  我一边给自己倒酒一边回答:“这就得从我叔祖和公主去给先帝下葬说起了。他们实际上并不是只带了黄将军进京,他们还带了几个人,这其中就包括原来在青州有职任的卢植卢大人,和他的学生刘备。”

  我拿起酒杯喝了一口:“这两位一进京就得到圣上的赏识,卢大人直接就被封为尚书。刘备就更了不得了,居然攀上了皇亲,据说还是什么皇叔,所以也被皇上委以重任,直接送进了尚书台。”

  “而董卓这次进京以后,竟然胁迫皇上下圣旨封丁原为执金吾。而作为传旨官的太监基本上都被袁家兄弟杀光了,所以这传旨的重任就落到刘备身上了。董卓也舍得下本钱,不知道通过什么手段买通了刘备,就出现了我刚才说的事情。他不仅杀掉了丁原,还利用伯平和咱们的关系,让伯平放了他一马。然后刘备回京交旨之后就变成了乡侯。”我说完以后,重中的拍了一下桌案。

  张辽说:“那伯平怎么会听董卓调遣了呢?”

  “这还不简单,董卓再让皇上下道旨,封自己或者自己的手下为并州牧就行了。”沮授轻松得说。

  “所以现在京里的形势很诡异,好像咱们的人不少,但是却不知道谁是真正能信任的人。这让我心里很乱,甚至不知道我们是接着打呢?还是现在就回师青州。”我真的有些头疼了。

  我知道丁原肯定会被董卓干掉,但是杀掉丁原的竟然是刘备,而且他的提前出场,让我感到对这段历史第一次失去了掌控。这种感觉实在是太不好了,以前我知道历史的进程,现在的历史还会按照它特有的道路前进吗?这让我感到迷茫,所以才会那么气愤。

  但是这个时候大帐里传来了两种声音,谋士们意见相左,开始争执了。贾诩和郭嘉支持我继续打下去,而沮授则坚定地认为‘攘外必先安内’。

  沮授分析的确实也很有道理,以董卓的性格来讲他还会进一步实施暴行的,一旦达到大家能够承受的底线,必将引起公愤。那个时候,我们正好趁极而起,以我们青州的实力,绝对是可以取得比较有利的形势的,甚至可以直接影响朝堂。

  我想低头沉思,再作出判断。可是贾诩却不给我这个时间,而且说出了一句震惊四座的话:“文则不忠。”

  第三百三十七章 青峰

  我来到这个时代所知道的最严重的骂人的话就是不忠不义,对于世人来讲说他们不忠,简直可以上升到西方世界要求决斗的高度,那就是直接的侮辱,对灵魂和家族的侮辱,这是不可以胡乱拿来说的。

  可是今天贾诩竟然说沮授不忠,这确实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沮授的反应更是直接,直接站起身来就要拔剑。河北每多慷慨豪杰之士,沮授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了,他哪里受得了这个,直接向贾诩发出了邀请:“贾文和,你今天要是不把话说清楚,咱们俩个至少有一个人得血溅三尺。”

  贾诩当然早想好了,所以不顾其他人的拦阻也站了起来:“好,我就让你心服口服。”

  说着话,他走到沮授面前,直视沮授手中的三尺青峰,毫无惧色:“既然你不愿承认你不忠。那我问你,你忠于与主公还是忠于大汉?”

  沮授看着面前毫无惧色的贾诩面目铁青得说:“既忠于主公,也忠于大汉。这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当然要说了。”贾诩不仅没有一点退让的意思,还把胸脯拔了拔,离着剑尖更近了:“如果按你的说法,你既帮不了主公,也帮不了大汉。所以你不忠。”

  沮授虽然有些冲动,但是在话没说完之前也不能就这样直接送进贾诩的胸膛,他还是尽量的让自己冷静下来,抖了抖长剑:“说吧,为什么既帮不了主公,也帮不了大汉。如果你说的不对,小心我取你的性命。”

  贾诩却并没有再往前走,而是突然转身冲着大家发问:“桓帝和先帝在日,天下如何?百姓如何?士人如何?”

  大家都低头沉思的时候,贾诩把话锋又转到了沮授面前:“文则兄你来说说怎样?”

  沮授沉着脸说:“天下虽未分崩,但是盗贼异族纷起,社稷不稳。百姓食不果腹者日多,嗷嗷待哺者众。权宦啸聚朝堂,士人多遭杀戮。”

  贾诩嘿嘿一笑:“看来这些你也知道。可盗贼如何而起?异族为何不服?百姓躬耕辛苦,却为何食不果腹?权宦不过阉人,如何得以叫闹朝堂,杀戮士人?你想过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