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苦笑一声没有回答,抬腿进了书房。
第96节 李翰林的机敏之处
刚坐定,刑部送官服的人到了,却原来是刑部侍郎何桂清。
何侍郎亲自来曾府送官服,曾国藩大感意外。何桂清却自有道理:一则赔理,一则也是想借此机会,结识曾国藩。
曾国藩以同仁礼见过,周升泡过一壶茶端上,两个人这才坐下来。
何桂清刚说一句“曾大人受苦了”,李鸿章等一班翰林已大踏步走了进来;见何桂清在座,众人急忙请安。
何桂清知道曾国藩与这班翰林公关系非比寻常,就只好告辞,口称“改日再来府上叨扰”,留下官服朝珠,乘上绿呢大轿而去。
众翰林这才重新向曾国藩请安,气氛自然也活跃多了。
何桂清是云南昆明人,字丛山,号根云,道光帝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帝二十八年,曾国藩已是礼部侍郎,何桂清则刚熬到正四品鸿胪寺卿入值南书房,为道光帝讲解《大学》。这年的二月,他通过教堂的一房亲戚,为大学士穆彰阿买了几包夜御十女而不衰的春药,博得穆相爷的好感。于是青云直上,半年就升至从二品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年底就升授了兵部左侍郎、户部右侍郎,一直到刑部左侍郎,创造了大清官员一年四迁的奇迹,被京师传为趣谈。百官皆云:饱读诗书不如饱尝春药。
曾国藩耻于与此流为伍,但在人前人后也并没有对何桂清的行径露出过一点不屑的意思。因为满朝文武都知道,何桂清与祁藻、杜受田最交厚。道光帝时,因祁、杜二人不得圣恩,何桂清只能拼出老命来巴结穆彰阿。而咸丰帝一登基,杜受田立时便受青睐,何桂清出头之日相信迟早都会到来。但曾国藩凭着相人的知识断言,何桂清得势之时,便是他断头之日。自然,这话他也不会对任何人讲。
“何大人来看恩师,恐非仅为送一官服吧?”翰林院庶吉士匡路同当先讲话。
李鸿章也道:“像何大人这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恐怕轻易是不会到同仁府上坐上一坐的。莫不是他又得了什么风声,敢则恩师要入阁拜相?”
曾国藩苦笑一声道:“何侍郎亲送官服到敝府,是不想结怨于朝中的任何人,这是何丛山的聪明之处。像本部堂这种人,能到目前的这个位置,已是破格提拔了。不像你们敢说敢为,虎虎朝气。唉,有一天,为师能被外放做上两任学政,正儿八经地教几名门生,就知足了。我大清国不缺官员,不缺军机大臣,缺的正是肯静下心来做学问的人啊!——少荃哪,我说得对吗?”
李鸿章未及回答,周升这时拿着一张拜客的帖子走进来,把帖子递给曾国藩,道:“老爷,湖广会馆的人送了张帖子。”
曾国藩展开一看,随口吩咐一声“备轿”,又举了举帖子冲众人道:“本部堂今晚做东,各位都随本部堂到湖广会馆吃豆腐。”
李鸿章笑着道:“有我们在,哪能让恩师破费。——究竟是哪个大学问家到了能让恩师掏口袋?”
李鸿章知道曾国藩平素重学问不重官位,不肯请高官吃饭却肯为大学者破费。
曾国藩边换便服边道:“去了不就知道了?”
众人就簇拥着曾国藩走出去。
到了湖广会馆,众翰林才知道原来是唐鉴唐镜海先生到了。
曾国藩一见唐鉴,当先跨前一步就行大礼。
唐鉴一把拖住,哈哈大笑道:“老夫现在是山野村夫,断不敢受曾侍郎的大礼。
——快给曾大人看座!”
曾国藩脸色一红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恩师不受门生一拜,门生是断断不肯坐的!”挣扎着,勉强行了半个礼,这才坐下。
众翰林也都一一和唐鉴见过礼。
会馆的账房奉上茶来。
李鸿章略坐了坐,便走出去安排宴席事宜。
曾国藩两眼望定唐鉴,见唐鉴是愈发的矍铄了,虽然胸前飘着的雪白的胡子,已白到不能再白,但皮肤红润,气色极佳,仿佛修成的道士,一点儿也不显老态。
曾国藩动情地说道:“屈指算来,恩师已近三年没回京师了,还这般健康,真乃国家之
福啊!”
唐鉴略沉吟了一下,道:“老夫是奉诏参加宣宗成皇帝奉安大典的,刚刚从宫里面圣回来。涤生啊,老夫听会馆的人讲,你在刑部大牢被关了几夜?”
曾国藩道:“恩师啊,刑部大牢能关得天下所有人,为何关不得门生啊?”
唐鉴没有接曾国藩的话茬,而是自言自语道:“广西这次匪事大概要闹点大乱子,那姓洪的如果不及时拿下,后果不堪设想。老夫已向皇上推荐了林则徐林大人。”
曾国藩道:“林大人不是在福建原籍养病吗?——咳,说起来,都是夷人闹的。——听说广西那个姓洪的,也参加了个什么夷教?”
唐鉴道:“可不是嘛,要不地方官怎么一直置若罔闻呢!——老夫早就说,夷人在我大清布教早晚要出祸端。他们哪里是真在布教,分明是要让我大清裂国百姓裂宗啊!涤生啊,宣宗安寝,老夫就回转归籍,你在京师要保重啊!——圣人云,明哲保身!——家中老小还康泰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