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听完,感觉有些怪怪的看着武元衡:“这就完了?”
“完了。”武元衡笑了一笑,“卑职曾说过了,这个故事会有些无聊的。殿下肯定在想,此人一定得到了许多人的尊重,从此名扬天下或是还有别的什么曲折的故事发生。对么?”
李世民不置可否,微微皱起眉头,细细的玩味着武元衡那个故事里地最后一句话:“就是个郎中。”
对呀,既然是医者郎中,治病救人就是本份。除此之外。还想那么多的事情干嘛呢?还管那些人伤病好后会不会再次受伤、会不会过得比以前好或是比以前差干嘛呢?救人便是救人,仅此而已,十分的简单。
李世民缓缓的点了点头,说道:“明白了。你说,这个故事给你的启发很大。所以。你如今做官,心里就只装着皇纲国纪和民生百姓,不想其他的事情。对么?诸如权贵的压迫、流言蜚语甚至是自己地荣辱前途,也没有去想太多,对么?”
武元衡的眼神里闪出一丝略带欣喜和赞赏的光芒,仍然只是微笑的说道:“卑职没有殿下说的那么伟大。卑职想地,只是在其位谋其事,尽到应尽的本份而已。”
“唔,好一个尽到应尽的本份,说来容易。做来却是难哪!”李世民说道,“伯苍,假使你不仅仅是一个县令,而是一个刺史、宰相甚至是当朝首辅重臣,你又当如何呢?”
“这些事情。不该想的时候,卑职是不会想的。”武元衡淡然说道。“当县令地时候,就只会想着县令应该做的事情。做好自己的本份,对我来说,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地。”
李世民微微笑了起来,说道:“这么说来,你既能当一名称职的县令,也能当一名称职的刺史、宰相甚至是首辅大臣了?”
武元衡拱了拱手:“卑职不敢。如此狂妄无羁的事情,从来没有做过设想。卑职德才浅薄,充当一县令犹恐不能称职,不敢奢想这些事情。”
李世民却是呵呵的笑了起来:“伯苍啊,我知道你有才学,有能力,更有报负。只不过,你不像大多数的读书人一样,喜欢把济世安邦这样的大志宏愿挂在嘴边,而是装在心里。你这样的人才,不管担任了什么样地职衔,都必定是能够胜任的。眼下这个区区六品县令,实在是太过屈才了。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换一个更适合你的环境?”
“没有。”出乎李世民的意料之外,武元衡居然回答的十分干脆,表情也依旧是那副微笑地样子,不急不徐的说道:“天下之大,莫重于民。身为父母官,卑职觉得没有比奉公为民替百姓做点实事更有价值地事情了。大官是做,小官也是做。不管做到什么样的官,都是为君分忧为民请命。殿下说区区六品县令,卑职却不这么认为。这顶六品乌纱虽然品衔不高,但却是重于泰山,岂能用区区二字来形容?”
李世民眉头微微皱起,心中寻思道:这个武元衡,果然对我心存芥蒂……虽然他始终是这副客客气气的样子,但一会儿讲故事,一会对我进行反驳,都在反复强调自己会坚守本份,暗底里表明不会攀上我这颗大枝往上爬。如果仅仅是出于读书人的矜持和傲气,在我主动登门拜访以后,他应该会改变一些态度了。因为但凡有他这样脾性的读书人,心中其实往往是矛盾的。他们既盼望着能有机会出仕为官图展报负,又很矜持不肯攀附权贵。所以,盼望识识得千里马的伯乐出现在眼前,几乎就成了这种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这个武元衡,分明却不是这样的。莫非他当真是个胸无大志只想当个县令的庸吏吗?
这显然不可能!
那另外一种唯一的解释,就是他武元衡,对我李谊报有很深的成见了。或许,他之前就对臭名昭著的李谊有所认识?
想通这一点,李世民越发的肯定自己的这个判断。武元衡,这名内心嫉恶如仇的仕子,肯定是对之前的李谊报有很深地成见了。虽然眼下汉王李谊名扬天下,刚刚又在华原与他协手一起治了地痞恶霸。但这种成见,在读书人的心中是难以抹去的。名扬天下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有可能是机遇,也有可能是讹传;这两天的短暂相处,汉王李谊也更像一个恃权骄纵的权贵,虽然欺负的对象不同,但或许在他武元衡的心目中。体现出来地品格就是一样的。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自觉的轻叹了一口气,倒也不想隐晦,直接说道:“伯苍,对我可是有成见?”
一直都平静如水的武元衡。眼神里有了些许波动,却仍然微笑的对李世民拱了拱手:“卑职不敢。卑职与殿下素昧平生,何谈成见?”
“其实你也不用否认什么,我知道,我以前地名声不好。”李世民略有些无奈的笑了笑。“但现在,我只想与伯苍平心相交,诚恳相待。你是个人才。是大唐眼下亟需的那种人才,你应该站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为更多的百姓谋得福利,为大唐做出更大地贡献。六品县令,作为地方父母官的确是职责重要。但是,如果你能在一个更合适的职位上发挥才干,却远远比屈居于一个六品县令更有价值。你是个聪明人,我也不拐弯抹角了。如今长安京兆府府尹一职空缺。我有意把你推荐给阁部,让他们任命你为四品京兆尹。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