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历史] 《重建三国》作者:兰子龙【完结】
有读者说我:官不大为何封将数多,而且部下没有异意,这不是造反吗?,其他势力也怎么不叫嚷?
在这里说明一下。
三国时期,各势力都占地为‘王‘,各自发展自已.常以州刺史自居的.董卓、曹操等都均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当然也不服,以壮大自已与此相抗,河北袁氏,江东孙氏就是,到了后来刘备也是.只要能为天下百姓谋福址,又有何不可呢?
刘备取荆州之后,也是任了太守,将军之类的将驻守荆州。
相关官职如下:
君主为皇帝时:丞相 司空 太尉 司徒 大都督 卫将军 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
君主为王时:光禄 大司农 卫尉 廷尉 征东将军 征南将军 征西将军 征北将军
君主为公时:尚书令 太仆 太常光禄大夫 镇东将军 镇南将军 镇西将军 镇北将军
君主为大司马时:中书令 御史中丞 执金吾 少府 安东将军 安南将军 安西将军 安北将军
君主为大将军时:秘书令 侍中 留府长史 太学博士 左将军 右将军 前将军 后将军
君主为中郎将时:谒者仆射 都尉 黄门侍郎 太史令 军师将军 安国将军 破虏将军 讨逆将军
君主为州刺史时:郎中 从事郎中 长史 司马
威东将军 威南将军 威西将军 威北将军
君主为州牧时:太乐令太仓令 武库令 卫士令 牙门将军 护军 偏将军 裨将军
君主太守时:主簿 谏议大夫 侍郎 中郎 忠义校尉 昭信校尉 儒林校尉 建议校尉 奋威校尉 宣信校尉 破贼校尉 武尉校尉
还有什么问题,请加作者QQ:305699509
读者疑点说明
更新时间2006-4-23 11:50:00 字数:0
有读者说:煞笔作者,汉朝15岁已经立字成年了,柱头一个。连这个都不知道也来写架空三国的书,这不是找骂吗?
所以我不得不在这里把此说明。
在三国游戏中武将是只要满15岁就可“成年”立将,处理一切事务,而且在曹营中曹操之子曹冲12岁(三国志10)亦可为将,处理内政,难不成亦成年乎?不言而知,非也!在大多数书中所说不一,然古时到底是何年算是成年呢?先看看古代岁年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15岁(男)---成童;也称束发;
20岁(男)---弱冠、冠、加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称谓解释: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指男子。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