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家园_酒徒【完结】(674)

  "我等谢大人宽宏.无论我等将来到了何处,大人之恩,没齿难忘!"还是祖得仁脸皮厚,走上前,再度长揖倒地.

  "咱们有幸在同一地方为官,本来就是缘分.互相帮忙是应该的,总好过互相拆台不是!"李旭向旁边避开半步,然后以平级之礼相还."诸位先别忙着道谢,看看我写的奏折,除了剿除盗匪、安顿灾民的功劳,还漏了些什么.大伙不要客气,群策群力!"

  话说到这个份上,旭子和众人之间终于有了些同僚的模样.几位郡守互相推让了一番,最后选定由博陵太守张君明和赵郡太守祖得仁两个为代表,将李旭已经写好的奏折接过去粗略看了一遍.大隋目前地方动荡,所以旭子尽拣了勤政爱民、协助征剿流寇方面的实在功劳给众人向头上安.几个郡守乐得合不拢嘴,却也在旁边非常适时地提醒道:"李大人抬举我等,是我等的荣幸.但陛下恐怕不爱听各地有这么多盗匪的事情.大人今后给朝廷的奏折,不如多写一些地方风调雨顺,朝廷德被万民,你我尽心教化的功绩.虽然看上去有些不着谱儿,但能让皇上听着耳顺,也是咱们做臣子的福气!"

  "如果几位大人不说,我倒疏忽了!"李旭遗憾地拍了自己一下,笑着道歉.他赶紧命人将赵子铭传进来,把几位郡守的意思大致说了,叫他下去重新草拟给朝廷的奏章,待自己再次用印后,快马加鞭送到洛阳.

  "烦劳赵长史!烦劳李大人!"张君明等人连连拱手,半年多来,他们从未像今天这般对李旭和他的下属客气过.旭子摆摆手,吩咐赵子铭抓紧时间修改奏折.然后拿起自己的曾经颁布的政令,继续说道:"几个大人认为李某行事唐突,其实是一个误会…"

  "误会,绝对是误会!"张君明、祖得仁等连连点头,唯恐再惹抚慰大使不快."我等一时被霄小蒙蔽才做下这等糊涂事.好在大人解释得及时,否则一旦酿下大错,纵使大人事后宽容,我等也再难于地方立足了!"

  "那倒不至于.几位大人是出于一番公心,李某非常理解!"旭子友好地向大伙笑了笑,接受了对方的妥协,"其实这个办法并非李某独创,此乃上柱国、左光禄大夫张须陀大人在齐郡的旧例.想那历城仅一县之地,招贤榜张贴后还请来了罗士信这样的绝世勇将.咱们以六郡之大,燕赵千古灵秀,岂会发现不了遗贤?"

  "肯定有贤良埋没在野,这都是我等应该替大人做的.让大人做在了我等前边,大伙好生惭愧!"祖得仁顺着李旭口风,马屁之词源源不断.刚刚被打了一闷棍,此刻李旭即便强要他们在政令上联署,众人也不敢说半个不字.况且对方还给了他们一个天大的人情,几位郡守没理由继续分不清好歹.

  "我见几位大人平常实在辛苦,所以也就将此事接了过来,大伙别怪李某越俎代庖就是!"旭子点点头,对祖得仁的识趣表示嘉许,"这次征召,并不是所有来投者都用,首先要通过一轮考试.然后分文武补充入我的军中.主要充当底层军官和幕僚,其次是为民屯找几个尽心尽力的主官.等他们在军中把规矩都学会了,李某才会酌情推荐给诸位大人.至于诸位大人录用不录用,还看他们自己的本事,李某决不敢强求!"

  闻听此言,六位郡守立刻点头如鸡啄碎米.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李旭硬向地方安插官吏,把手强伸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没想到对方事先已经留好了缓冲余地,更没想到自己最后还有决定权."早知道这样,我等找李将军闹个什么劲儿!"有人后悔得直想抽自己嘴巴.转念一想,没这次冲突大伙也不会了解李将军的手段,心态立刻平了,目光中除了感激和恐慌之外,隐隐还带上了几分佩服.

  "就怕地方士绅那边不会理解大人的苦心!"张君明想得长远,把自己最担心的事情摆到了桌面上.各郡的属吏中,有很大一部分出身于地方望族.无论哪个郡守上任,都会迅速和那些望族达成妥协.维持表面上的和气对他的政令是否能得到有效执行至关重要,如果地方望族不肯,郡守大人再强项,有时也难以压住地头蛇.

  "我已经给崔、李、张、王几家的长辈打好了招呼.他们几家的子侄多年习文练武,准备应举,结果科举说停就停了,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再开.几家的子侄正愁找不到出头机会,当然不会拒绝与他人同场相较.真正公平比试的话,他们这些人师出名门,胜算十中有九…"

  "原来大人已经和几个豪门早打了招呼!我等真实傻到了家!"几位郡守以目光相视,心里不约而同地想.

  既然地方豪门都表了态,他们何苦再得罪人.当即郡守们争相在政令上附属了自己的名姓,并表示一定动员好本郡英才前来博陵参加考试.李旭笑着接纳了对方好意,把政令重新完善过了,用了印,交给几位郡守带回各自的治所向下颁发.

  招贤的消息传出,民间立刻人声鼎沸.自从大业六年起,朝廷已经暂时中止了科举.很多出身寒微的读书人失去了进身之阶,不得不从事一些帐房、管家之类的低贱工作以谋生存.还有一些郁郁不得志者,则暗中与土匪流寇联络,以求将来对方真成了事,自己也好有个进身之阶.

  猛然间走正经路子谋求出身的渠道又畅通了,前来应试自然就成为不甘平庸的地方名士们首选.虽然据传闻汾阳军大总管为人粗鲁了些,对下属要求亦极其严格,但好歹他让大伙看到了改变出身的希望不是?而一些肩膀上有些力气的练武之人更是踊跃应募.李将军本人的功名便是取自马上的,他应该不会狗眼看人低.况且依照大隋惯例,每个级别将军手中都有一堆空白告身,主将升得越快,手底下空缺越多.追随着升官像李将军这么快的主将,大伙不愁没缺可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