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簿点卯:对照吏房等有关部门呈交上来的各种书办卯簿、差役卯簿等花名册,让他们 轮流报到一遍;
传考生童:又叫“观风试”,凡名在县学的学生都得参加,出题一般都与本地民风 、吏治、学风等有关,借此获取了解情况及评品学生才学优劣等多方面成效;
悬牌放告:宣布某日某时正式开始接收诉讼;
回拜缙绅:凡同寅(同事)、绅士及境内豪门等,都已在新官上任时来拜贺过 或递了名帖来,此时须一一回拜,或者也派人送张名帖过去;
与此同时,还要张贴各种告示,调阅各种号簿,传考代书、仵作等专职人员,了解本地 宣讲“圣谕”的情况,与前任官员及其幕职班底了结“办交代”的收尾工作,等等。不消细 说,没有个二十来天乃至个把月的时间去对付,是难以告个段落的。
最后,不妨再从明人江盈科所撰《雪涛谐史》中摘录一则和“新官上任三把火”相关的故事 ,作为阅读口味的调剂——
有官人者,性贪,初上任,谒城隍,见神座两旁悬有银锭,谓左右曰:“与我收回 。”左右曰:“此假银耳。”官人曰:“我知是假的,但今日新任,要取个进财吉兆。”
此外,亦有合署书吏先弄点糖精给新领导尝尝甜味,比如集资唱戏什么的。反正羊毛出在羊 身上,变着名目往老百姓头上摊派费用即可。《刘公案》第三回述,良乡县衙门前“搭着戏 台两 座,鼓锣喧天,正唱大戏,看戏的男男女女老幼不等,拥拥挤挤,人山人海一般。今日正是 知县唱戏,挂红贺官”。
我爱外官有排衙(1)
玉勒争门随仗入,牙牌当殿报班齐。
这是欧阳修《早朝感事》中的两句。虽说是白描百官上朝图景,但语气间很透着一些得 意情绪——同样是当官,可牙牌这东西,只有京官才可以用,插在腰间去金銮殿上参议国 政,有多神气!所以《卓异记》里说两个官员互相嘲戏,做京官的便说“输我腰间三寸白” ,当面取笑做地方官的缺少这块牙牌。
然而在明人李诩所撰《戒庵老人漫笔》中,倒有了更加实惠的说法——
外任官与京职官相遇,外任官曰:“我爱京官有牙牌。”京官曰:“我又爱 外任有排衙。”
这个“排衙”,照《土风录》的解释,就是大“陈执事,役吏叫头,皂隶吆喝”,从而 成为官署里“装门面”的代用词。那等处在“天高皇帝远”条件下极尽威风的情感体验,更 不是连打一把伞盖亦不许可的京官们有机会获取的,伏在天子脚下捧一块三寸牙牌,又哪能 与之相比?
“装门面”的场景太多,有关催科、问案、科考等部分,我们将放在以后的章节中叙述 ,这里则撷取若干通见常例来说说。
先说“衙参”,就是典型的苍蝇脑袋蚊子头,螺蛳壳里做道场。其根据是每个月必有若 干日期是大小佐属官吏参见县太爷的时间,有事议事,无事扯淡,最要紧的是制度和礼仪不 可稍有废弛。《笑笑录》云,“州县衙参情状可笑,有分段编为戏出者”。我们不妨就以该 书所引戏目,来略微说说衙参的情况。
“一曰乌合,二曰蝇聚,三曰鹊噪,四曰鹄立。”
这是讲一班县丞、主簿、训导、教谕 、典史、巡检、驿丞、税监之流,尽管都是八九品乃至不入流的芝麻绿豆官,有如蚊蝇之微 ,倒也是一人一顶乌纱帽,赶在黎明前来到县衙门里;先是一阵吵吵嚷嚷,好比鸦聒鹊噪; 随着堂上梆发炮响,全都各就各位地站好了,是为“鹄立”,又叫“小站班”,好比是百官 上朝那种大场面的翻版。
“五曰鹤惊,六曰凫趋,七曰鱼贯,八曰鹭伏。”
二梆敲过,堂鼓击响,于是肃然起敬 ,像鸭子般摇摇摆摆,似游鱼般首尾相接,一起走上堂去参见知县。为什么叫“鹭伏”呢? 原来鹭鸟的特征是颈足俱长,高大瘦削,而这些佐杂官吏们见主官时,又不用大礼,只须做 礼拜的样子便可,身体是不会矮下去的。
“九曰蛙坐,十曰猿献,十一曰鸭听,十二曰狐疑。”
官身虽卑,毕竟都有个座位,但 坐的姿式得带点前倾,以示恭敬,是为“蛙坐”;坐定后,献茶谢茶,听大老爷讲话,若无 搭讪的话由,便是“静默五分钟,各自想拳经”,或者猜疑老爷此话因何而出,有何特别含 义,心里忐忑,仔细琢磨,所以称“狐疑”。
“十三曰蟹行,十四曰鸦飞,十五曰虎威,十六曰狼餐,十七曰牛眠,十八曰蚁梦。”
衙参的门面摆完了,县太爷端茶送客,各人走出来的时候,也得有一定姿式,这就叫“蟹行 ”;到了大门外,全无拘束了,又如“鸦飞”;接着便各自大耍“虎威”,唤轿夫,骂跟班 ,上轿后一路威风回家去,赶紧饱餐一顿迟到的早饭后,再上床补睡一觉,做一个“蚂蚁缘 槐夸大国”的美梦。
这等“小国君臣”、“土朝会”的情状,不是很滑稽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