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说“出行”,那就更威风八面了。同样是七品官阶,假使在京朝当个主事,雇一匹脚 力还得自己掏钱,倘若是放到地方做县太爷,便是天壤之别了:稳端端坐在蓝呢大轿里,前 头一把蓝伞,一匹顶马,亲兵护卫、差役喝道不算,还有四块、六块乃至八块衔牌帮着逞架 子,官儿再小,拆开来写也有好多花头精,比如“丁未举人”、“甲寅进士”、“某县正堂 ”、“七品顶戴”、“赏戴蓝翎”、“加三级记录三次”,这就凑成六块了。轿子后面,还 有当跟马的,捧护书(公文袋)的,押班次的,再配上敲锣打鼓吹唢呐的衙门 “乐队”,这气派如何?
再说“行香”,这又是在老百姓面前“装门面”的机会,依据是地方官员必须于每月朔 、望两日,依着顺序去文庙(孔庙)、武庙(关帝庙)、城隍庙、 玉帝庙、文昌庙等处去拈香, 且听任民众围观。关于行香的写实,《妙香室丛话》里有一首《朔望贺》作得极妙——
月朔复月望,悬牌示行香。
某庙某宫观,曰文武玉皇。
送来一幅纸,某处倍趋跄。
(注:衙门号房先预先通知某宫观或寺庙,让他们做好准备。)
捧纸仔细认,未旦先NC023徨。
如僧挈拜具,小坐携匡床。
我爱外官有排衙(2)
(注:官吏们让各自的随从带上拜垫、马扎等。)
枯寂且默待,眼合睁欲强。
同人半困睡,呓语难猜详。
小吏强解事,斟送新茶汤。
挥手遣之去,茶非醒睡方。
钟声急作响,香烛光芒芒。
纠仪如獬豸,九叩咸矜庄。
(注:还派有专行监督纠肃礼仪动作者。)
东南班有序,文武人相当。
礼毕膝才起,行列相依将。
(注:拈香礼结束后,站班揖送,大老爷先走,依次类推。)
拱揖似摈介,两行如箕张。
舆夫偶停顿,流盼偶相望。
同列作私语,一顾真非常。
哪知适然遇,岂便分温凉。
旁观即诧异,推奉如圭璋。
(注:大老爷偶而回头看看谁,同列便诧为有意顾盼,或许是红人了。)
复趋衙投刺,道贺咸升堂。
向人学打恭,哪敢相遗忘。
槐厅别有坐,膜拜身翱翔。
岂是张禁尉,因揖声名扬。
何其劳心力,碌碌多奔忙。
渊明纵高士,折腰原不妨。
月吉必朝服,早已垂篇章。
上古久有此,何况官如郎。
解嘲旧有例,掷管神洋洋。
这也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冠冕堂皇”吧?
最后,“过节”也是值得一提的话题。中国古代的法定节日,通称“三大节”,即“万 寿”、“元旦”和“冬至”(也有些朝代以夏至替换冬至,别称“长至”)。 所谓“万寿”, 也就是当朝皇帝的生日。每逢这“三大节”的早晨,地方主官要把写有“当今皇上万岁万岁 万万岁”的“龙牌”请出来,香案供奉,张灯结彩,并率领合衙佐杂行礼朝贺。以
明朝的制 度为例,据《典故纪闻》载,“洪武初,凡遇正旦等节,在外大小衙门庆贺,俱行舞蹈山呼 十四拜礼。”因为这也是允许老百姓一起参加的大典,大大小小的乌纱帽们又视其为抖露两 手表演“团体操”的绝好机会,早早排练过好几回。后来不知怎么搞的,十四拜变成了九拜 ,“至宣德时,以安庆府潜山县知县俞益言,始定五品以下衙门仍旧行舞蹈山呼十四拜礼” 。看来这位俞大人是嫌九拜还不过瘾。
“三大节”外,诸如上元、端午、中秋、重阳等民俗节日,也要铺张热闹一番,不仅是 为了“装门面”,也缘于这些都是趁机扰民生财的好题目。这里引录一段南宋真德秀所写 的《劝谕事件于后》,便可略知一般状况:“前在任日曾有约束,圣节锡宴在近,窃虑诸县 循习成风,或于行铺科买物件,不依时价支钱;或于寺院科配钱物,并措借器皿幕帘之属, 因而干没;或妄追乡村农民充乐社祗应;或勒令良民妇女拘入妓籍。如违,许人陈诉。” (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此集乃宋人编纂的官府公文及诉讼判决书汇编)像这些现象 ,放在 京都官员中,是不太容易办到的。这就叫“衙门做节,百姓作孽”。如李伯元在《南亭笔记 》里说的一件事更妙,谓绍兴主官刘狱云用黄纸印刷“龙牌”,饬差传谕居民购买供奉,每 纸售钱24文,共售出一万余张,真是“创收”有道啊。
山呼舞蹈之后,接下来就是大吃大喝。观剧狎妓,也皆是保留项目。更有趣味的是,衙 门 里也组织机关节日舞会,即便是平素做惯道貌岸然模样的县太爷,此刻亦得意忘形,和同寅 、属吏以及歌伎、舞女们一起狂欢。明人彭大翼所著《山堂肆考》上说,商则当廪丘县尉时 ,为官清廉,而县令、县丞等皆贪污。在衙门里举办的节日舞会上,县令率领大家一块跳舞 ,商则仅仅做了两个旋转动作。县令问他,为什么跳舞时两只手不摆动。他回答说:“长官 动手,赞 府(指县丞)亦动手,县尉再动手的话,百姓还有活路吗?”于是全场大笑。有 人幽默道:“ 令丞皆动手,县尉止回身。”当然,这只能算是“装门面”过程中不多出现的扫兴事,况且 也当成佐料给消化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