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在妻子的哀叹声中,穆之已经大踏步走出门去了。
天色逐渐变亮,视野也渐渐开阔了起来。穆之走到田埂上,手搭凉棚向远方望去——
越过上百间低矮的平房,可以看见刺史府的雕梁画栋。此刻,火势基本上已经被扑灭了,有浓烟从院子里向上升腾而起。
百姓们仍然不敢出门,有不少人打开窗户的一条小缝,露出一只眼睛向外窥探,个个惊魂未定。
这时,从大路上有一骑快马飞奔而来,向穆之家的方向跑去,看见穆之,马上那人用力勒缰,坐骑长嘶一声,踏着泥地转了半个圈子。
“请问先生可是刘道民?”
路上也只有穆之一人,而且形貌如此独特,骑者便作出了这样的推测。
“嗯——”
穆之默默点头。
“请先生随我同去拜见刘下邳,有要事相商!”
然而,穆之依旧是那副冷冰冰的样子,死板的面孔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令使者不禁大为困惑。
他又复述了一边刚才的话。
穆之仍然沉默。但是,在他的心里,却像火山喷发般充满了狂喜和活力。
——刘道民,刘道民,你要镇静下来!
他拼命在心中说着。终于,他总算可以自由操纵自己的声带了:
“你……先等一会儿。”
穆之快步向家走去。
“干什么呢?”
使者不禁用手挠起了头,呆呆地等着对方。
不久之后,穆之又出现在路上,他扯烂了一件布裳,扎成绑腿,一副军人的打扮。
“走吧!”
他对使者说着,此时已经完全恢复了平静。
大约在中午十一点左右,穆之来到了刺史府中。此时,义士和新加入的人们在府衙中川流不息,水泄不通,使者手脚并用开路,才终于把穆之带到了刘裕面前。
——瘦得好像麻竿一样。
这是在场的刘裕、魏咏之、何无忌三人心里同时产生的第一印象。
“卿就是刘道民吗?”
“正是。”
“有一件事,我想找卿商量一下。”
刘裕目光炯炯地注视着穆之,缓缓说:
“我等始举大义,人手匮乏,十分艰难。现在急需一名军吏,卿替我出出主意,看看有谁堪选?”
穆之深深一揖到地,抬头正色说:
“贵府初建,万事草创,作军吏的非要有真才实学不可。当此仓卒之刻,似乎也没有比在下更合适的人了!”
“哈哈哈哈,好。”
刘裕仰天笑了一阵,点点头。
“卿能自屈,我等大事可成!”
随即,刘裕便在座中签发文书,任命穆之为府主簿。
“那么,请分给我五名会打算盘的助手,十名跑腿的下人。”
穆之向刘裕请求,刘裕一一予以满足。穆之便在府衙的一间侧房里设下办公室,开始调度城中的钱粮物资;并立起木牌,让新参加的人们来此报到,编组成队。
到了下午,刘毅、孟昶等人也从广陵赶回。
“大功告成了!”
一进来,孟昶便脸色通红地嚷着;刘毅则竭力表现出镇定自若的神色,不过,还是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了几分喜悦和倨傲。
“哦!是怎么成功的?”
无忌问。
孟昶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昨天我和道规到广陵之后,劝说桓弘今天早开城门,大家一同出猎。桓弘果然中计。早晨,盘龙的人马如闪电般攻进桓弘府衙。对方还正在喝瘦肉粥,就被盘龙取下了首级。真是一场天衣无缝的大成功!大胜利!盘龙,你说是吗?”
刘毅的黑脸上掠过一丝自傲的笑容,点了点头。
“那真是恭喜二位了,成此大功,青、兖二州已悉数反正。接下来,就等京师的消息了。” 刘裕微笑着夸奖两人。
“对了。”
刘毅不紧不慢地说,“我进门时,看见有很多人在侧房里出入,听说是新任的主簿在办公,不知道是哪位当此重任?”
“东莞刘道民。”
“是他?好像是个无名之辈吧。”
刘毅不屑地笑了笑,“莫非真是军中无人了?我看主簿的位子不如让孟主簿来坐,岂非更合适一点?”
“刘道民之才,无人能替。”
刘裕淡淡地说。这句回答,不禁让孟昶和刘毅都脸上变色。
“哈哈……原来下邳如此看重刘道民。那么,在下也真想见识一下那位先生到底有何高才了。”
刘毅板起脸孔,拉上孟昶一同向侧房走去。
“哎,不太好吧。”
一边走着,孟昶一边小声说。
“哼,刘下邳刚夺取城池就重用无名小辈,结党营私,不可不防!”
刘毅冷笑着说,“如果那个刘道民是个吃白饭的家伙,就让他滚蛋,由老兄来掌管主簿。”
两人走到侧房门前,向里面看去。
此时,那位竹竿般的刘穆之正斜着身子坐在榻上,面前的几案上摆满了空白的黄纸白纸和送来的报告信笺。边上站满了人,有来报告情况的,有来等候吩咐的。穆之一边听人的汇报,一边看信笺,一边写批示,一边对助手下达命令。四件完全不同的事却同时运作得井井有条。他的脑子仿佛能一心四用,办事效率之快已经超出了凡人所能想象的速度。不,也只有“神速”这个词能用来形容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