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真的是人吗?”
孟昶瞪大了眼睛,结结巴巴地说。
他虽然也擅长文务,但和眼前的这个主簿相比,却像是小麻雀和大鹏鸟般有着巨大的差距,简直就连可比性都谈不上了。
刘毅的脸色变得像铁板一样,他听着孟昶的嘟囔,一言不发,过了一会儿,甩袖便走。
他再也不提更换主簿的事了。
第十一回 刘迈的犹豫
让我们把时光倒退到二月二十七日的下午。
这个时间,正是刘裕一干人在猎场决定作战计划的时刻;经过半天的疾驰,京口倒桓义士派出的使者周安穆已经来到了建康城中,向王元德、王仲德、刘迈、童厚之、辛扈兴等人传达了指示。
安穆首先向王氏兄弟通报,得到了热烈的响应和欢迎。随后,他又快马赶往刘迈家。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驰,人和马都已经又渴又累,安穆向刘迈家看门人通报之后,便牵着坐骑走到荫凉处,用衣袖擦拭汗水。
本以为很快就会被接见。然而,一直等到人和牲口身上的汗都干透,皮肤渐渐生出凉意时,门内还是没出现招呼的人。
——不对劲。
安穆感到凉意侵入了心脾,他开始有点担心了。
幸好,就在这时,有人让他进门,安穆便揣揣不安地走了进去。
“啊,你好,请坐请坐。”
刘迈表面上十分热情,但可以看出他心里颇为紧张。
安穆简略通报了情况。
“是吗?京口方面一切顺利,这太好了。那么,刘下邳对我有什么指示吗?”
“请伯群尽快集结人手,和王氏兄弟等人准备按计划行事。”
“按计划……是指在今夜劫击陛下,不,桓玄吗?”
“当然啦!”
安穆疑惑地看着刘迈。
“唔,好,好。”
刘迈沉吟着,终于点了点头:
“我会去找王氏兄弟的,那么,你还要去哪儿吗?”
“还要联络辛扈兴、童厚之几位。”
“好,那么卿就赶快通知他们吧,时间已经很紧迫了。”
刘迈催促着。
“嗯,我这就去。”
安穆连忙告辞,走出大门,他的背上开始沁出冷汗。
——不能让人放心!
他心里的寒意越来越浓,连扈兴、厚之几人的宅第都不去了,火速快马驰出京师,往京口的方向奔逃而去。
目送安穆离去之后,刘迈好像一下子就泄了气,四肢无力地把身体挪到榻上,垂头丧气地沉默了下来。
他哭丧着脸,心里万分犹豫。
为帮助大家了解刘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来简单追溯一下他的履历:
最初,他担任前任荆州刺史殷仲堪的参军。当时,桓玄还在南郡领国内闲居。由于桓氏几代人先后统治荆州,无论是庶民还是士人,无不敬畏身为桓温嗣子的桓玄。有一天,桓玄和仲堪在议事厅前骑马游乐,用手中的长矟对仲堪做了一个虚拟的刺击动作。刘迈当时在座,便大声说:
“骑马舞矟的本领有余,可惜风度不足!”
众人无不大惊失色。事后,仲堪对刘迈说:“卿真是个狂人!桓玄晚上一定会派人刺杀卿,我可救不了!”刘迈却泰然自若,仲堪强令他离开江陵避避风头,果然有刺客追杀,刘迈仓皇逃窜才得以脱身。
然而,桓玄入京掌权之后,这个刘迈突然又冒了出来,向桓玄求职。
“你以为本公不会杀你吗?竟然还敢前来拜见?”
桓玄吃惊地问。
刘迈则满脸堆笑地回答说:“古人有射钩(管仲、齐桓公故事)、斩祛(渤缇、晋文公故事)的美谈,加上迈的话,正好是三人。”
这句话,既把桓玄比作桓、文一流的明君,又抬高了自己的身价,桓玄颇为欣赏,于是让他作了刑狱参军,此时则已经升迁为了晋陵太守。
他是个说话行事不经过大脑,而且又趋炎附势的人。
在几天前,由于目睹刘裕和王元德兄弟的果断行为和魄力,他浑浑噩噩的就加入了倒桓党。然而,这几天来,他日思夜想,却对自己当时的莽撞举动悔恨不已。
——只有那么几个无权无势的寒人,就想和雄据天下的楚帝桓玄抗衡,这岂不是死路一条?
他觉得自己是掉进了陷阱,感到绝望灰心。
正当他呆呆的坐着时,下人送来一封书信。
“是谁的?”
“从宫中送来的。”
“啊!”
刘迈连忙跳了起来,好像被雷击中了一样,脑子一片混乱。
他洗了洗手,便手指颤抖着打开了书信。
这是一封很寻常的皇帝写给宠臣的手诏,并没有什么实际内容。不过,信中的几句话却让刘迈不禁心惊肉跳了起来。
“……现在北府的那些人情况如何?前几天卿到刘裕那儿,谈了些什么事?……”
这些字眼像一支支利箭般插进刘迈的心,让他目光呆滞,畏惧感笼罩了全身心。
——事情败露了。
他想,没有别的可能了,这封信是陛下试探我的,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那就和那帮叛贼一样,死无葬身之地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