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平山笑了:“比吃苦,我倒不怕。”
老梁见他还笑,就说:“还不只这些呢。一个叫丁宏显的处长说,他在工地都滚了二十多年,你照他的经验差远了。”
林平山听了,点点头:“他有二十多年工地经验,我是不如他,得跟他学。”他仿佛对老梁的读书心得,有了更深一层理解。
第二章 初战报捷(1)
一
林平山回国当天,东港核电公司的领导们在会议室开紧急会议,讨论现场的重大质量事故。
椭圆形的会议桌围坐着一圈人,人们心情沉重情绪低落。一开工就出现这么大的质量事故,往后的路子就更难了。初次接触这种特殊要求的高技术工程,一时间分不清东南西北。核电工程的下马威,把大家镇得只有抽烟发愣,静默无语等着听事故处理报告。
墙上挂着核反应堆厂房安全壳基础的设计图纸,设计处长指着图纸分析事故后果,向与会的领导们报告国外设计部门对质量事故的处理意见:必须把基础全部打掉重新做过。
为防止放射性产物扩散到外边,核反应堆厂房安全壳设计很特殊。它的内壁为密封钢壳,高六十米直径四十米的圆筒形钢筋混凝土墙,用层层叠叠一百多吨预紧力的钢缆约束住,能抗住八级地震情况下发生最严重核事故的内压,施工技术相当复杂。它的基础是厚度五米直径四十米的钢筋混凝土。
听完设计处报告核反应堆厂房基础的分析和结论,郑品吾阴沉着脸说:“强度不够只好打掉重来,没有第二条出路。”他不懂土木建筑,这事故是蓝焕成手下人的责任,照设计方意见办天经地义,没必要留情面。
张天伦点了点头:“工期肯定要拖了。质量第一,这是原则。”
卢书记看见坐在另一端的林平山,就问:“林平山,你刚从国外回来。根据你在国外见到的情况,有什么看法?”
林平山是刚接到通知,赶来参加会的,他已被任命为现场经理。没想到卢书记点自己的名,他看了看大家,小心谨慎说:“我刚回来,怕说不准。”
“就因为你刚从国外回来,才要你发表意见,旁观者清嘛。”卢书记说。
林平山看了看卢书记和张总,试探着说:“我回来之前看了资料,今天又到现场去转了一下。我觉得,工程必须除了返工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管理问题。为什么一个人搞错就会造成那么大的事故,设计人员、质检人员都没有起到作用,说明我们没有一个有效质量保证体系。因此,应当对现场进行整顿,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郑品吾歪一下脑袋说:“技术上偶然搞错的事情有的是,不要小题大做!”心想,林平山以前也没干过核电站,刚回来就抡!不行,要凭自己的地位压一压他的气焰,将来才好办事儿。他不懂行,此刻不管三七二十一,怎么对自己有利就怎么讲,枪口对准了林平山。
蓝焕成因为是自己的人管现场出的事儿,一直尽量少说话,见郑品吾说话又转了风向,立即附和:“我们搞基建这么多年,哪样事儿没经历过。我看老郑的意见比较实事求是。”
“如果不对现场加以整顿,类似的事儿还可能发生。我在国外,看到外国人办事儿都是严格按程序来的。咱们队伍这方面的概念很缺乏。”林平山知道他们对核质量保证缺乏认识,话既已说出来,就鼓着勇气说完它。
郑品吾瞪眼说:“工期耽误一天贷款利息损失就是上百万美元,你赔得起!”
听了这话,林平山心里翻腾起来。
他上午回到海州,到家放下行李,就匆匆赶去现场。
核反应堆厂房静悄悄的,只有附近的辅助厂房有一些工人在浇灌混凝土,他就走过去观察他们作业。
混凝土泵车轰响着,播料机的出料管哗啦啦往下流着混凝土浆体,负责振捣混凝土的工人东一棒西一棒往下插着振捣棒,远一点的,把振捣棒往前一扔,边振边往回拽。
承包核岛土建施工的是核三六公司,有核工程经验的一级企业,怎么会是这样,林平山觉得意外。又看了一会儿钢筋绑扎和模板安装,工人操作随意,比起国外工人的规范化动作,实在差太远了。
但是,整顿现场要延误工期,它的经济后果最后还得靠自己想办法挽回。他没有工程经验,要求整顿现场简直是给自己出难题!
可是核安全的质量要求是没有讲价余地的,昧良心的事情不能做。
想到这里,他铁了心非吞下这个苦果不可:“靠一支没有经过严格核质量保证知识训练的施工队伍,是建不好核电站的!”
张天伦望了卢书记一眼,说:“法电的专家也是这个意见,核安全局有类似看法。”
郑品吾还想说什么,卢书记挥一下手阻止他,想了想,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核电站的管理是新事物,我们没干过,应当高标准从严要求。”
张天伦听了,转身对林平山说:“老林,反正以后这摊子事儿归你管了,现场进行整顿对长远有好处。你就放开手干吧。但是要记住,要把中外人员全拢起来,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林平山点头说:“我记住了。”回答完,心却沉重起来:意见虽然得到领导支持,到头来必须靠自己想办法去执行这个任务——可自己呢?从未干过核电站施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