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姨送走女儿后,整个心便放到了儿子身上.儿子初小毕业14年来,一直竭尽全力帮着二姨撑起这个家.他先是做报童或给人当差,后在一家自行车铺当学徒,几年后又在一家照相馆做事,虽然上下班得走很远,只要薪支好一点他就于.最后他在北京动物园找到一份工作.
从1937年到1949年,中国的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抗日烽火紧接着内战狼烟,经济萧条,物价飞涨.原先粮食和日用品的价格月月攀升,后来发展到上午和下午都大不相同.失业者不计其数,许多人无家可归,冻馁街头.二姨一家不但挺过来,而且女儿还读完了中学.二姨清楚,这一切如果不是儿子作出巨大努力和牺牲,简直难以想象.
1949年后,内战止息,通货膨胀得以控制,人们的生活逐渐回复正常,二姨的儿子却差不多过了成家的年龄.他28岁,还没一个女朋友,虽然他长得不难看,但这些年他简直没有积蓄,要想赢得女孩的芳心并不容易.二姨知道,才子佳人的浪漫爱情只能出现在戏剧里,在舞台上,而现实生活中的婚姻考虑的问题要实际得多,她深为儿子将来的幸福担忧.二姨决定要帮儿子挣钱娶亲.
于是她答应跟着我父母去瑞士.她和我父母的协议上写明,一旦他们带她出国,二姨要为我们做满5年.这其间她的收入,按中国当时的生活水准会相当可观.但二姨若非为了儿子,她是不会接受这份工作的.
过去她从未离开过北京城,飞机的声音能把她吓得半死,火车、汽车、轮船等等都会让她着晕.现在她要去到一个她根本不知道在哪儿的外国,跟洋鬼子生活在一起,吃他们的饭,住他们的屋,看他们骇人的白脸,闻他们刺鼻的膻味,听他们叽哩咕噜讲话,不知所云,他们也听不懂她说的中文.除此之外二姨还顾虑在瑞士被人当下人,支使她,呵斥她,那时她又不能辞职回家.但所有这一切担心都抵不过成全儿子幸福的决心,二姨义无反顾地辞别儿子飞往欧洲.
到了瑞士,她拼命干活,一个子儿都不花.四载寒暑,她在银行的存款达到了近2000元人民币.攥着这些票子,二姨幻想着返家后幸福的一天.她要如数将钱交在儿子手里,他会兴高采烈地拿来娶媳妇.儿媳妇准是一位温柔贤惠的姑娘,刚过门,她大概还有点儿羞答答的样子,很快她就会像蜜糖溶在牛奶里一样,完全把这个家当成自己的家.二姨想着想着,竟喜欢上了这个未来的儿媳妇.第二天,二姨到商店为这个虚构的儿媳妇买了一块名贵的瑞士手表,浪琴牌的,和她早些时候买给儿子的作对儿放在一起.
就在二姨沉浸在这美好憧憬、等待我父亲即将工作期满之际,命运再次和她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二姨的儿子在北京得了一种奇怪的热病,后来听说是从动物园的动物身上传染得来的,医生无法确诊,对他的病情发展束手无策,得病后他根本没活几天.
部里的领导闻知此事,竟没把消息通知二姨.他们怕二姨听了噩耗,无法再工作,那就得万里迢迢派人过去替换她.
几个月后二姨回到北京,发现她家空无一人,当她问起邻居和亲戚关于儿子的去向时,他们都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向她说出事情的真相.于是他们东拉西扯,推说她儿子去了东北出差,走得很急,会很快回来的.
当然她的儿子永无归期,也没有片言只语的来信.二姨一个人呆在家中,越来越不安,不祥的预感有如一条巨蟒缠住了她.阒静的屋子显得这么空旷,这么阴冷,住了几天,二姨决定搬到奶奶家,一边帮奶奶干活,一边等儿子回来.为了安慰自己,她替儿子寻了好些理由.
终于二姨在一个晚上获知了儿子的死讯.告诉二姨这个消息的是奶奶家新雇来的帮厨女工,二姨几乎不认识她.这位女工完全没有料到二姨竟会不知自己儿子已经不在人世,这路人皆知的事实本不是秘密,她无非想好心安慰二姨一下罢了.但这个消息对二姨来说不啻晴天霹雳.
犹如一道眩目的电光划破黑夜,一切都变得雪亮.不再有任何疑惑,也不再有任何希望.不用说他已成了阴间一鬼!如果他还活着,怎么可能不立时扑进老母亲的怀抱?那是怎样的一位慈母呵:千针万线、千辛万苦地一手将他带大,背井离乡,操劳五载,为的是帮他娶亲.只有死神的力量才能阻止他来与老母团聚!她早就应该想到了!
也许她儿子在弥留之际也曾作过拼死挣扎:他怎么能不见母亲最后一面就魂归九泉?至少他得对母亲道别,请她老人家好生珍重,颐养天年.他得请求母亲原谅,恕他不孝,未能如他所许诺的那样为母亲养老送终.现在他不能再照拂母亲了,那么母亲年迈体衰时谁会替他尽孝?他死不瞑目.无奈死神威力无穷,他已气若游丝,母亲远在万里之外,他坚持不住.绝望弥漫在他心头,使他意志崩溃,灵魂随一阵风飘出了躯体,翻越关山重洋,去与母亲在梦中相会.但是路途实在太遥远,人们的梦就像亿万只漫天飞舞的萤火虫,他捕捉不到它们,他不得不走了.就这样二姨一直没能得到儿子托来的梦.
我仍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的情景.奶奶家所有人都赶到二姨房间,设法劝慰她.二姨面白如纸,嗓子沙哑,头发从小圆髻里散落出来,她在床上来回翻滚着,撕心裂肺地嚎啕不已.我那时还不太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二姨为什么这样大哭,我吓坏了,因为在此之前,我还从没见过大人哭的样子,所以我对这个场面至今记忆犹新.
等我长大些,从二姨自己和其他人那里知道了她的遭际,我的心也为此变得沉重起来.在中国,人们常说"养儿防老",二姨含辛茹苦养大了一双儿女,而到了垂暮之年,竟没了可指望的亲人.虽然我父母答应为她养老,我知道二姨不敢大把这话当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