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专家对此表达过深深的遗憾,一直有人在通过各种渠道强调:如果北方的游牧民族的入侵再晚上五十年,宋朝一定可以再涌现出另一个王安石似的人物,顺利地完成社会的转型,形成一种稳固的新型国家的统治结构,即便皇权依然坚固,仍可改变许多腐败的现状,加强国家的凝聚力。到那时,北金甚或后来的蒙古骑兵将难以对抗中华文明。
显然,这只是后世之人的自我安慰罢了。朱云天心里非常明白,假若历史可以重来,宋人也几乎完不成这个重任,因为当时的历史条件也是有着非常强的局限的,皇权虽然被大大削弱,但仍然强大,不可能任由这种新兴的思想发展下去。
事实上,就连明朝建国、汉人重掌天下之后,也没能再恢复北宋时期那种开明的社会发展思想,朱元璋甚至吸取了宋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种倒行逆施的国家发展策略,把本已衰落的皇权再度集中提升,收回相权,由皇帝全面控制一切权利,削弱臣僚的权力,而且设置锦衣卫这种严酷的特务机构,完全把中国带到了封建社会皇帝集权制度的最高峰,也杜绝了重回唐宋开元风气的可能性。
到中国再次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时候,已经到了明未时期。这是中国社会最后一次走向更先进文明、从而继续领先于世界的机会,但随着满清的入侵,又一个马上草原民族征服农业文明民族的悲剧诞生了。
朱云天越想越觉得思路混乱,因为他一直是抱着一种小混混的思路来厮混于当今天下,故而从思想上,就没有做好承受这种压力的准备,尽管他意料到,只要他的地位不停的向上升,那么这种压力必然会来到。
随着手下军队的不断强大,地盘的不断扩充,必然面对着跟蒙元朝廷摊牌的可能。打下江山的可行性是存在的,在众多贤士良将的帮助下,又有着历史经验的相助,他自信有七分把握可以针对陈友谅的性格弱点充分布局、稳定应对,击败对手。
问题是打下这锦绣江山之后,应该怎么办,要把此时的中国带往何方,是他最难以决断的事情。
说实话,他缺乏这种具体的才识,只能根据自身的优势,提出一个理念性的东西,在细节方面却等同于白痴。
小魏见朱云天嘴里自言自语,想得入了迷,刚才一脚差点踏进沟里,急忙伸手拉住了他,道:“云天,你糊涂啦?前面尚是一道水沟,还没到汴梁城!”
一语惊醒梦中人,对,朱云天想到,还没到汴梁城,我急什么,走一步看一步吧,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他妈还是抓紧吃喝玩乐要紧。
“亲爱的,你对我真好,如果不是你,我就掉沟里了……”
小魏撅起嘴,嗔道:“摔死你才好呢!不知你在想什么,那么全神贯注!”言外之意,你这色狼一定在想别的妞吧?
朱云天反应很快,忙澄清事实:“我在想,为什么朝廷没在汴梁建都呢,你看这里风景多好,真是一块举世罕见的宝地啊。呵呵,想着想着,我就走神了,你不要多疑啊……”
小魏歪着小嘴,似信非信,跑一边去了,不再理他。
“听说宋亡之时,几十万儒家弟子自杀殉国,这其中包括不少名士大儒,这事儿真实吗?”朱云天想求证一下,看跟历史书上说得是否一样。
冯国胜听了,赶紧装出一脸的凝重,点头道:“我曾听老人讲,南宋未期,全民皆兵,抵抗蒙古人的入侵,这也因为蒙古兵屠城的暴行天下皆知,令人难以容忍。老人家说确实有十万儒士弃笔从戎,战死沙场的记载,这是有据可查的,但至于随小皇帝自杀者数目多少,已无从考证,只能有待后人论断了。但我朝精英文化,从宋灭之时,便折损了那一口传承的元气,断了血脉,这是不可否论的事实,将来无论是否有机会加以复兴,都不太可能提升到我前朝的高度了。”
看得出来,冯国胜对于宋朝人取得的文化成就极为推崇,甚至这时就做出了后世子孙将难以复兴这种优秀的文化的论断,真可谓是准确至极。朱云天心中暗叹,汉民族的自信心从这时起就受到沉重打击了。他做为一名汉人的后世传人,血液里流着汉人的基因,来到这元未战乱之世,经历了几年的腥风血雨,目睹着汉人低下的地位,百姓被蒙古人压迫的残酷的生活处境。再一想到这些,无法不为之感伤。
说话间,徐达默默的从背后跟了上来,刚才这番话,他都听在心里,此刻突然闷声闷气的道:“大哥担心的无非是我大汉文明无法恢复到汉唐盛世,依小弟看来,这个目标尚且太远,目前最现实的,却是汉人能否推翻蒙古人的统治,重新夺回我们的江山。”
他一针见血,字字敲击朱云天的心脏,以求给予老大最强烈的刺激,让他早日做出以武力强驱蒙元、带领大家闯出一番光明正大之事业的决定。
朱云天回头笑道:“兄弟所言句句如玑,我听了更感到肩上的压力之大,几乎难以承受啊!我早前曾说过,我大汉文明的复兴,单靠武力是不行的,夺天下容易,但如何将这江山牢牢握在我们汉人手中,把我大汉文化发扬光大,使得国力增强,领先于这世界之上,莫再让外族轻易侵犯,方才是我等要多加考虑的问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