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授意制定“格洛布克计划”, 1961 年西德分别同东欧的波、匈、罗、保
四国建立了贸易关系。这些再加上1962 年他授意起草的一份将两德置于平等
地位上的对德和约,都反映出他想迎合美国缓和的调子,跟上时代的节拍。
但是,阿登纳的步子太慢太小了,既不能使苏联人满意,也没有引起肯尼迪
政府的重视,好象他就注定了要被抛弃了。
这一时期内,阿登纳偏重于欧洲的外交政策引起了国内广泛的争议。联
盟党内部阿登纳与艾哈德的总理之争,实际上代表了“欧洲主义”和“大西
洋主义”两种政治观点之争。后者主张遵循一条更为灵活的方针,倾向于向
英美作出妥协,在欧洲共同的政策和大西洋联盟问题上、以及更有想象力的
东方政策上支持英美立场。反对党社会民主党也在1959 年通过了一个《哥德
斯堡纲领》,破天荒地承认了阿登纳外交政策“在西方联盟体系中为德国人
民所起的作用”,并且宣布社民党要在新的国际形势下,采取新的适应性政
策。社会民主党已经准备要作出变革了,维利·勃兰特和埃贡·巴尔正在考
虑用一种新的东方政策来打开西德的外交僵局。这种新东方政策的基础,就
是承认东欧和德国的现状。无独有偶,作为西柏林市市长的勃兰特与大洋波
岸的肯尼迪非常谈得来..
1963 年的秋天,阿登纳因为《明镜》报事件的影响,引发了政府危机,
内外交困中不得不提出辞职,从而结束了联邦德国长达14 年之久的“阿登纳
时代”。他已经八十七岁了。
1963 年对整个西方来说也是糟透了的一年。1 月14 日,由于戴高乐拒绝
多边核计划和英国加入欧共体,肯尼迪“全球战略”的宏图破灭,英国也遭
受沉重打击。5 月8 日,德国联邦法院为法德条约加上了一个限制性序言,
戴高乐建立一个以德国支持法国政策为基础的欧洲的雄心,也在波恩宣告失
败。阿登纳和麦克米伦都在10 月交出了政权。肯尼迪在一个月之后也被暗
杀。
1963 年使所有西方大国蒙上了一层阴影..
第十一章
夕阳余辉
“做出新的开端,为时始终不晚!”
——康纳德·阿登纳语
“明日犹如往日”
他说:‘明日犹如往日!”
我悲伤地久久凝视。
看着他举步走下山来。
他的面颊如此红润,
他的目光眺望远方..
勒恩多夫的书房里,阿登纳坐在安乐椅上,对着窗外莱茵河的雪色,轻
轻地吟出了这首叫做《何日君再来》的小诗。
这是1963 年圣诞节前的周末,阿登纳正在审阅送礼的名单,看看他是否
遗漏了谁。每年圣诞他想到的都是这些人。莱茵河岸上已经积盖了一层薄薄
的白雪,彼岸的罗兰兹博根在昏暗的暮色中若隐若现。一艘艘拖驳船神秘地
向前移动,消失在莱茵河谷那模糊不清的景色里。阿登纳说,他不喜欢雪,
下了雪,万物毫无生气,使他伤感。拖驳船发生阵阵低沉的号声,增添了忧
郁的气氛。
离开权力的顶峰已经有一年多了,阿登纳常常会生出一些忧郁的感情。
有时他沉思,有时他会吟出一些忧郁的诗句。
1963 年秋天的那一幕有时会浮现在他的脑际。
1962 年秋,《明镜》报的所谓“法莱克斯”报道揭露了联邦德国防御系
统的某些弱点,警察发动了一次午夜行动抄了《明镜》周刊办公室,并且在
汉堡逮捕了周刊出版人鲁道夫·奥格斯泰因等人。结果却抓错了人。警察搜
捕是因为得到情报机关提供的错误消息——认为奥格斯泰因可能是苏联特务
——而造成了这次错误行动的。与这件事直接相关的是国防部长施特劳斯。
但是,社会民主党人借机而发,鼓动公众舆论,将矛头指向阿登纳,攻击政
府触犯新闻自由。在社会民主党人的强烈推动下,《明镜》事件转变为一次
真正的政府危机,自由派司法部长辞职、国防部长施特劳斯下台也不足以平
息事态。最后,阿登纳在一片滥用权力的抗议声中不得不引咎辞职。
1963 年10 月15 日,阿登纳在联邦议院中作了最后一次演说,离开了他
工作了十四年的绍姆堡宫。
这富有戏剧性的一幕,是自1958 年柏林危机以来内政外交危机的总爆
发。
为了使这位昔日的联邦总理习惯于他离休后的生活,辞职后不久,阿登
纳身边的人就建议他到卡德纳比亚去休假。阿登纳犹豫再三。因为阿登纳一
向喜欢卡德纳比亚,他身边的人希望这里和煦的太阳、清新的空气,以及阿
登纳最爱玩的意大利滚木球,能够将他与波恩的政治空气隔开,习惯并享受
去离公职后的生活。
卡德纳比亚到处是阴沉苍翠的柏树,长着节节斑斑的老橄榄树以及树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