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民大会可能也选出的贵族代表,贵族在全部议员中也已占五分之三,可是
另一方面,选举制度却比那不勒斯和威斯特法利亚更为开明,因为在这两国,
选民团的成员都是国王指派的,他们也只能选举国王指定的候选人,而在波
兰则选民享有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并举行名副其实的选举。
由此可见,拿破仑很能因地制宜。在伦巴第和威斯特法利亚,资产阶级
具有一定程度的巩固的地位仅力,拿破仑就不给贵族特殊的代表权。在意大
利南部,贵族的势力比北部贵族要强大得多,他就采取不同措施;但是,又
由于在波旁王朝统治时,那不勒斯王国的贵族已经在政治上被剥夺了一切权
力地位,所以拿破仑只给他们一个由国王任命的上院。在波兰,比起资产阶
级微不足道的力量来,贵族的权势看来非常强大,以致拿破仑只好让贵族占
支配地位;况且不久以前贵族还统治着波兰,拿破仑只得同意让他们在遵守
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真正的政治自由,这种政治自由同时也使平民间接
地得到好处。因此,拿破仑想把贵族拉到自己一边来的努力,在波兰表现得
比在其他地方更为突出;波兰贵族保持了它的特殊身分,而国家大权也就操
在他们手里。
这种情况对于农民是有害无利的。宪法在维持贵族的政治特权地位时,
也宣告了公民平等和废除了农奴制;1810 年8 月15 日采用了《民法典》。
这样,农民就不再被固定在土地上,并且得到诉讼的权利。但是土地仍然属
于贵族所有,而且1807 年12 月12 日的命令规定,除非农民能够提出契约根
据,否则份地是靠不住的,领主可以随时收回。这项规定使土地耕作者的处
境更为恶化,因为农民世代拥有的或终身拥有的土地,通常只以习惯法为依
据,并没有书面的佃约。一切封建赋税、地租田税、劳役和什一税全部照旧;
甚至额外任意加重的劳役也未受触动。政府也委派了公证人,并且公布了佃
约的标准格式,用以提倡明确规定佃期、租额和劳役条件;但是缔结书面佃
约者寥寥无几。领主既有了撤佃权这个武器,便用来胁迫农民维持现有的沉
重负担,甚至借此更加重农民的负担;可以肯定,不少只耕种极小块田地的
农民,利用他们新获得的自由权,干脆弃地出走。但是波兰当时没有工业可
以吸收这些自由劳动力,其后果只能是导致经济和社会的动乱。至于僧侣的
产业则原封不动,在以前普鲁士统治的地区已经世俗化了的产业,则划归大
公国所有。当时代表法国驻在华沙的大使比尼翁在1812 年写道:“农民的处
境根本没有一点改变。”
尽管如此,波兰贵族仍然惶惶不安,因为他们深恐拿破仑并非到此为止。
各大家族尤其愤愤不平,因为宪法把全部贵族地主不分大小置于同等地位,
并允许平民进入议会,在他们看来,这是对他们长期以来一直拥有的权势的
不能容忍的打击。然而他们现在仍然盘据国家的高官显职,或者安置了他们
的代理人。特别是恰尔托雷斯基家,虽然他们本人都没有出面,在内阁里却
有他们的耳目,如斯坦尼斯拉斯·波托茨基的妻子卢波米尔斯卡娅就是亚
当·恰尔托雷斯基的表妹,财政大臣马托茨维奇被公认为是亚当·恰尔托雷
斯基的人,而非常敌视法国的元老院秘书涅姆策维奇也继续对亚当·恰尔托
雷斯基忠心耿耿。罗马天主教会对拿破仑的敌意也不可忽视,因为教会对农
民很有影响。宪法规定思想自由和信仰自由大大地触怒了教会,尽管宪法承
认它是国教,并且除了离婚改由民政当局办理外,户籍工作仍然交给教会负
责。虽然世俗僧侣并没有表示任何反对,但属于各僧团的僧侣却迥然不同,
特别是在拿破仑同罗马教皇决裂之后;结果不得不把德意志人占多数的贝农
教派驱逐出境,因为他们受罗马教廷驻维也纳圣使的操纵。共济会发展了一
些支会,在1810 年共济总会统计在波兰有十二个支会,这构成了天主教会不
满的一个新的理由。犹太人的问题,同时也就是一个社会问题,给天主教僧
侣提供了反对法国的一个绝好的武器。宪法并没有把犹太人排除在外,因此
犹太教徒得与基督教徒享有完全同等的权利。但这引起了舆论大哗,以致在
1809 年宣布,除了缴付特种税者经大公个别特准以外,所有犹太人的政治权
利一概暂停十年;1808 年禁止了犹太人未经批准而购置地产;1812 年又禁止
了他们租种国有土地和经营酒业:甚至为了限制他们人口增长,仍然要先经
批准才许结婚。应该承认,看来犹太人并不急于想被同化;1812 年,据说是
根据他们的请求,允许他们在付出一笔代役金后,可以不服兵役。
六、欧洲文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