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纳的心里打下深深的烙印。当时他们几兄弟都非常尊重和理解父亲。父亲
用过的象牙柄手杖,是全家引以为荣的骄傲。
小学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按照父亲的意愿,阿登纳进了科隆的教会中
学。当时的中学是9 年制,要学的东西很多,数学、理化、历史、地理、拉
丁文、德文、法文、劳动等等。每周有36 节课。阿登纳是个勤奋的孩子,在
学校里常得老师的表扬。在中学里他对文学、艺术、历史、自然科学都发生
了浓厚的兴趣,他几乎对所有的一切着迷。家里简单的机械都被他拆修过,
他常常钻到教堂和博物馆几小时几小时地凝神看里面的藏画,他会向他认为
每一个能够告诉他一些知识的人追问关于宇宙终极的问题,并且他每天不厌
其烦地伺弄他的花草和小鸟。这些爱好他一生都保有。当他当上联邦总理之
后,他几乎每到一个国家,总是提出要参观当地的博物馆,长年的兴趣与修
养的积累使他有着很高的评鉴水平。他最喜爱的一幅画是斯特凡·洛赫纳的
《蔷薇丛中的圣母》①,画中的圣母玛利亚贞洁而娴静地怀抱圣子,姿态优美
动人。他始终感到画中的圣母透
出一种伟大的爱和伟大的孤独感。他每次形容起这幅画时,总
是富有诗情画意。
阿登纳的家乡位于德意志西南部的莱茵兰,这里一直是德意志思想、文
化比较发达的地区。科隆是莱茵的中心,靠近法
国,大革命②的自由民主思想曾经一度在这儿兴盛,和德意志其它地区相
比,莱茵在思想上相当开放,接近于西方,有自
由主义的传统。大革命失败后,西欧一些自由主义者逃到莱
茵,带来了启蒙思想,因而莱茵人从不认同于普鲁士传统,直
到普鲁士宰相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用“铁和血”统一德意志,
将莱茵纳入版图之后,莱茵人仍为他们的自由传统而骄傲。
少年阿登纳像海绵吸水一般地拼命吸取莱茵的思想文化。他最早得到的
一本书是莱茵民间传说集,那是他用帮助母亲挑
花和在围裙上钉纽扣赚的钱一分尼一分尼③攒起来买的。他还用这些钱订
了一份美术月刊,上面刊登着各种绘画和雕塑学
派的精美复制品。他把这些看作他十分珍贵的财产。他渐渐地
热爱读书了,他念了索菲·韦里斯赫夫尔的许多著作,她几乎
每年出一本厚厚的书,描写在那炎热而遥远的南美洲所发生的
故事。他读完了儒勒·凡尔纳④和卡尔·迈⑤的全部作品,经常神游在凡
尔纳的探险世界。从中学六、七年级开始,他花大
量时间来研究艺术史。从十六岁开始,他每年的圣诞礼物都是
一本约瑟夫·康拉德①的小说。他喜欢圣诞节第一天从教堂回家后坐在圣
① 斯特凡·洛赫纳(stefanLochnerl410—1451)晚期哥特式科隆画派的主要画家,代表作之一是《蔷薇丛
中的圣母》 (MadonnnainRosenhag)。
② 指1789—1804 年法国大革命。
③ 分尼(Pfennig),德国辅市,一马克为一百分尼。
④ 儒勒·凡尔纳(JulesVerne,1828—1905)法国小说家。
⑤ 卡尔·迈(Karlmay,1842—1912)德国文学家。
① 约瑟夫·康拉德(JosephConrad,1857—1924)英国小说家。
庭树下快乐地读他的新书。此外,他还读康西安
斯②、弗里德里希·威廉·韦贝尔③等的书,以及歌德、席勒的作品,路
德维希·乌兰德④、埃马努埃尔·盖贝尔⑤等的诗歌。他喜欢那些富于哲理的
诗句:
我目睹那森林换上秋装,
灰蒙蒙的天空毫无声响;
我昏沉沉地感到即将死亡,
却不知道原因来自何方..
一个清脆的声音,
蓦然在头上高鸣;
那是一只过境的候鸟,
踏上了南飞的征程..
每当读到这样的诗,阿登纳感到思绪万端,充满了对人生探索的渴望。
阿登纳的求知欲在书海驰骋中日强一日。但他此时仍然只是科隆沙芬街
上的一个少年,少年人的心性使他也不乏顽皮。他像所有那个年龄的孩子一
样不喜欢学校。在念中学2 年级的时候,他所在的中学正值25 周年校庆,阿
登纳便和他的朋友们作了一首有趣的打油诗:
啊,你这古老的痛苦之箱,
二十五载于兹,
你成年累月,
把青年人折磨摧残。
他喜欢和朋友们一道高唱:
到了星期天三点半,
我们且去跳舞寻欢!
你看他风度何翩翩,
一颗颗耀眼的钮扣,
衬托出上衣分外鲜艳。
她的柳腰多纤细,
配上一对长长的金发辫。
他常和同学们一道玩捉弄老师的游戏。由于他们的顽皮,一位老师常常
恼怒到极点,于是他们画了一张老师怒发冲冠、气歪了嘴的漫画,贴到了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