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的墙上;对另一个老师他们采取了另一种方法。课间休息时,他们把碎纸
片沾上唾液,贴到天花板上,到上课时纸片干了,从天花板上纷纷落落飘落
下来,课堂大乱,老师气歪了鼻子。
中学毕业考很快就到了。考试之前,他和几个同学事先得知三个德文作
文考题以及规定考的拉丁文课文。在阿登纳的领导下,他们成立了一个委员
会,在同学中间分配好题目,并拟定好了文章结构。为了使拉丁文考试的准
② 康西安斯(Hendrik Conscience,1812—1883),佛兰德所作家,作品有《佛兰德斯的狮子》。
③ 弗里德里希·威廉·韦贝尔(FriedrichWilhelmweber,1813—1896)德国作家,作品有《十三株菩提树》。
④ 约翰·路德维希·乌兰德(JohannLudwigUhland,1787—1862)德国诗人。
⑤ 埃马努埃尔·益贝尔(EmanuelGeibel,1815—1884),德国诗人。
备做得更充分,他们甚至按照一向的评分标准预先确定好了应错几个。但一
向诚实的阿登纳并不感到轻松,他度过了好多个不眠之夜,有时他梦见补考,
从睡梦中惊醒。这件事他终身牢记,从此对弄虚作假深恶痛绝。
大量的阅读使他在拉丁文、历史、德文等几门专业课上相当突出,这些
知识成为他今后在政坛上发挥的深厚基础。他在以后的政治讲演之中常常突
如其来地引用拉丁文成语,而这些成语大多是在他中学时学来的。中学8 年
级时,他的德文老师对他十分赏识,给他的作文下了如下评语:“文章简洁,
构思严密清楚,阿登纳,构思是你的特长!”这一评语让他感到相当自豪。
实际上,简洁和严密也正是他后来发表政治演说的特点。
到了高年级时,阿登纳就开始对政治感兴趣了,因为俾斯麦当政带来了
德国内外政策的巨大变动,引起社会各界的争论。这时,阿登纳开始用自己
的眼光观察这个变动的社会,经常加入大人们对政治的讨论。
当时,德意志帝国还处在从各个方面建立和巩固帝国基础的阶段。为了
不让强邻法国在西方再起,“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外交以削弱法国为核心,
集中力量巩固和发展德国在中欧的强权地位。俾斯麦布下了一盘外交棋局,
即联合奥地利,拉拢俄国,挑起英俄争端,同时离间英法,以全力孤立和打
击法国。俾斯麦深知,1871 年虽然德国在普法战争中取胜,但法兰克福和约
决不可能完全摧垮法国。事实如此,70 年代法国已迅速恢复,1873 年法国提
前向德国交付了50 亿金法郎的赔款。9 月,最后一个德国士兵撤离法国的领
土,从而结束了法国6 省区的被占领状态。法国从1873 年5 月开始,政权又
回到了保守的君主主义者手中,麦克马洪元帅接替了梯也尔,当上法兰西共
和国总统,并做出卧薪尝胆的姿态。俾斯麦明白,这意味着法国有可能同神
圣同盟时期的路易十八一样,受到沙皇和其他专制君主、以及敌视新教德国
的耶稣教团的支持。这样,他想在外交上孤立法国的举措就很可能难以奏效。
同时,法国人也摩拳擦掌,战争的屈辱,使法国人中的民族主义复仇情绪高
涨。法国战后很快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重建军队,不久议会又通过改组军
队的议案,把每个团队步兵营数从3 个扩增至4 个。法德之间的矛盾日益尖
锐,法德关系也势同水火。
俾斯麦搞了一套回旋战术,领导着新兴的德国周旋于欧洲列强之间。俾
斯麦外交棋盘的核心是“三皇同盟”,他全力维护“三皇同盟”,①同时又适
当照顾英国利益,借英国力量来维持大陆均势,防止任何一方过于强大。在
1875—1878 年的东方危机①中,俾斯麦鼓动俄国挑起战争,同时又在柏林会
议上扮演“仲裁人”角色,压制俄国的过分要求。俄皇亚历山大二世是因得
到了俾斯麦通过外交官拉多维茨传达的“德国力图有裨于俄国政策并倾向在
重大问题上附合俄国的意见”这一讯息,又获得俾斯麦准予德国银行借予俄
① 三皇同盟:这是俾斯麦所策划的拉拢俄、奥匈,孤立法国的外交核心。1872 年9 月,德皇威廉一世、
俄皇亚历山大二世和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西斯·约瑟夫三皇及其外长会晤于柏林,达成成立三皇同盟谅解。
1873 年5 月,德俄先定立军事协定,4 月,俄皇与奥匈帝国定立正式条约,10 月德皇也在条约上签字。该
条约规定,三皇在发生争执时,有义务进行协商;遇到来自第三方面的攻击威胁时。有义务采取共同方针。
① 1875—1878 年:“东方危机”,1875 年夏天,巴尔于半岛的黑塞哥维纳和波斯尼亚爆发反土尔其素丹
的民族起义,俄奥共同进行干涉,英国宣布反对干涉土尔其,支持奥斯曼土尔其政府持强硬态度。1877 年
4 月24 日爆发了俄土战争,1878 年6—7月,英俄奥法意德和土尔其、巴尔干各国代表召开柏林会议以解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