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东北的游击队在日军的严密围剿之下,大部分进入山区。各地的游击队活动纷纷陷入低谷,有的游击队甚至……”有人提醒道。
华飞点了点头,无论是蒋百里还是郑士琦的考虑都有道理,并且如今的郑士琦,已经完全站在华飞的嫡系身份考虑问题。虽然他的话华飞并不完全苟同,但他对于国家新建,根基未稳,一旦出现军事失利,会给中央带来极大的挫折认识,还是颇为赞同的。如今表面上南方基本上处于国防军统一之下,可是各地,尤其是四川的地方军阀还未完全整编,许多地方护院武装也未完全清除,中央政府的地盘乍然扩大,对于许多省份的控制力还非常有限。
他们都赞成趁机在东北做出点动作,这点意识空前统一,分歧就在于所采取方案的强度罢了。华飞相信,即使是在计划书上签字的人,恐怕也不是完全赞同李越的计划。
军部提交了意见,政府的人大都没有出声,当华飞开始询问后,在场的几人普遍都持谨慎态度。其中内阁秘书处秘书长席元离,也就是在当初自治区第一次公员考试中取得第一名的席元离观点非常明确,他不赞成在这个时候采取军事行动,因为那明显违背中国人的基本道德观点,不仅幸灾乐祸,还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不仅会在国际上招致谴责,损害中国的国际声誉,也会引起国内众多文人评论家的大量批判,使得政府陷入无比的被动。
席元离的观点很具普遍性,也是在场大部分政府人士的观点。对于东北,他们也希望早日统一到中央治下。不过相对于军人,他们们,没有迫切,也没有那么激进,完全出于政客的立场说出他们的担忧。
本来军部的人提出看法的时候,政府的人大都没有说话。现在政府的人反对对东北用兵,那些大兵们可受不了了。立即针对他们的观点争锋相对,但这种战略决策的辩论,本就没有对错。所谓的对错,也只有历史才能证明。到最后,大家的焦点却集中在军队不能过分干涉政务。而军队的人也回击说,东北被日军占领,所以现在讨论的是军事行动,而不是政治决策!
296 绝无仁慈
类似激烈争执的场面。华飞已经有段时间没有遇到了。他一直认为,即使是与他最亲密的嫡系,在某些方面,包括建议和说话都会有所保留。但是这种争执一旦出现,强烈的说服别人的意愿,也会让他们说出更多的内心话,说出许多平时状态说不出的话。所以华飞对这种在可控范围内的争执还是非常喜欢的。不过见到争执的重心已经偏离,华飞发话了。
“我们今天讨论的不是决策,而是向你们每个人就地震事件发表个人的看法。每个人的观点如何,都有他表述的权利。天色已晚,我看今天的临时会议就到这里吧,散会!”
散会?就这样就散会?大家在收到消息后,全都丢下手头的工作,然后又在这里等了一下午,绞尽脑汁,思索着这次地震将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机遇,我们有什么机会可以利用。时不待我,大多数人无比心急火燎,但是最后的结果,却只是一句散会,什么命令决定都没有做出。
看见众人根本没有挪动屁股的打算。华飞愣了一下,只好补充道,“路上我已让情报部门动用一切力量,最快速度把日本地震的详细情报送回来。目前我们除了知道日本关东地区发生地震外,对于其他一无所知,能做什么?”
“通知国防军各军待命,但暂时不要进行调动。如果我能决定出兵东北,我希望各部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能动身。最后,今天的会议列为最高机密,任何人不得向今天会议之外的人透露,散会!”
原本华飞还没有完整的思路和计划,可是在听完众人的讨论后,他已大致理出个头绪来,现在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日本那边的详细情报了。不过蒋百里等人说的对,如今的政府财政经过几次战争的严重透支,早就超过了破产的红线。如果不是华飞不断用似有资金购买债券,帮助中央度过这个难关,恐怕如今的他们,早就焦头烂额了。
但也正如郑士琦所说,这样的中央政府,根基未稳。一旦出现大的失利,或者是经济再发生点问题,那么华飞的资产运营将会受到致命的打击。而如果华飞缺乏足够的资金量,对于他日后更大规模,更加疯狂的吸金计划,无疑也是一个不小的影响。
情报机构的工作效率还是令人非常满意的,毕竟他们在日本经营了这么多年。加上日本震后混乱,各方面的管理都比平日里更加松懈。大量的情报涌来,让华飞及政府高层,参谋部,司令部等人迅速了解到日本关东大地震的详细情况。原本以为地震绝对不会小,但是随着一封封电报传来,有人看完竟然不忍心起来,并小声道,我们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实在有些……实在有些……。
“一大片森林以快逾火车、大约六十英里的速度,几近平移地从丹泽山上冲下!”在越过一个村庄和一条铁路后,它裹挟着几百村民与无数巨石直冲入海;片刻之后,“几平方英里的水域都变成了血红色”。
一列开往真鹤、载员二百余人的火车缓缓开进了根川府车站。几乎还来不及停稳,铺天盖地的泥石流就汹涌而来。轻易地吞噬了这列火车后,泥石流缓缓流向东京湾,与它同时消失的还有根川府的几个村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