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0 苏联红军全力支援共军在东北发展
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八路军更是利用接收与复员的机会,全面地扩张,迅速将不少伪军部队与武器装备也纳入扩张的部队之中;此外,八路军更利用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的机会,迅速尾随红军,大举进入了内蒙与东北,抢先建立起共军在东北的武力;苏联红军也陆续移交大批关东军的武器装备给八路军(并且断然拒绝中国政府使用旅顺、大连的港口,使得国军无法及时运送部队进入东北与进行接收工作),于是八路军很快地拥有了东北、华北与内蒙的广大地盘,以及经由收编伪军、游击队来扩张的军力,在抗战胜利之后,就有与国民政府分庭抗礼的武装实力了。
本书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历史,初步的归纳是,在准备抗日时期,中共以灵活的文宣与组织,深入中国的群众基层,加速凝聚中华民族共同抗日的民族意识,是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力,但是也促使中国无法在卢沟桥事件上退让,而在没有准备好的状况下,提前与日军进行全面作战。而在中日全面战争爆发之后,中国共产党把握了历史的机遇,极力地扩张武力,虽然在过程中,的确是与日军进行了不少的浴血作战,也有着牵制与消耗日军的真实贡献,但是中共与日军爆发的各种游击战争,主要是因为共军扩张与求生存而引发的冲突,其目的并非在战略上主动打击与消灭日军;仅有的例外是发生在一九四○年下半部的"百团大战",却也是一次下不为例的绝响。
也许这样的历史事实陈述,恐怕会令一些政治立场不同的中国人难以接受。但是根据历史的事实,就只能得到这样的结论。面对所有为抗日而牺牲的中国军民,历史的真相是不容扭曲的。
附注:
[1] 作者先父就是因为发现共产党的这种发展远重于抗日的策略,因而退出共产党组织的抗日队伍,转投国民党的抗日部队。
[2] 关于平型关作战的历史真相,请参考第二十一章。
[3] 在文革期间,百团大战以没有奉到正式命令就发动作战,而引起国民党的注意、日军的反击,与暴露共军实力等原因,成为整肃彭德怀的罪证之一。
[4] 此时作者先父在胡宗南的指挥下的部队任职,颇能了解国共之间雍兵对峙的过程,以及彼此之间玩弄的手段。
第三十章、滇湎
中国军队在滇缅地区的作战行动,依时间可以分成两次作战,第一次是一九四二年三月,当时日本大军开始横扫南洋,中国派军企图协助英军防守缅甸。由于盟国之间的猜忌以及政治的斗争运作,华军成为第一次滇缅作战的最大牺牲品。第二次是从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开始,英、美盟国更是违反协议,强迫中国将最精锐的美援装备的部队,投入缅甸北部作战,完全消耗浪费在缅北的野人山区,造成中国自身缺乏兵力,无法在中国战区迎击日军发第373页动的全面攻击。在缅甸的华军虽然大胜,但在中国自己的战场,华军却遭到日军最猛烈的打击,战线一度几乎全面崩溃。
自从全球对抗法西斯的作战合流以来,中国与盟国之间,为了“如何”与“何时”在缅甸作战,双方发生了极大的歧见与战略的争论,这些摩擦严重破坏了中国与盟国间的合作关系,更影响到华军对中国战区本身的防卫。
综观两次滇缅作战所得之历史结论,就是国际强权从头到尾,都理所当然的把中国当成一个牺牲品,任意出卖以遂其政治的阴谋与野心。
30.1 英国事前不愿中国出兵协防缅甸
日本在封锁了中国所有的海岸线之后,中国对外的国际联络通路,只剩下了由云南经缅甸出印度洋的滇缅路,以及经由新疆进入苏联中亚的西北通路。这两条公路可以说是维系中国抗战所需资源与人心士气的“生命线”。
但是当时身为中国抗日“盟国”的苏联,于一九四一年六月与日本签下“中立条约”,以及公然承认满洲国;苏联不但停止了对中国的一切军售,同时还切断新疆对外的交通路线,禁止中国借道通过苏联与国际联系。
因此中国就只剩下滇缅公路来维系中国取得抗日战争需要物资的唯一生命线,这条生命线提供中国抗日战争中,最为重要的石油与军火原料、零件等的供应。蒋介石在日军一九四一年年底开始横扫南洋之时,就已经主动关切这条国际通路的安危。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七日,蒋介石在重庆召开盟国军事会议,向英军提出华军进入缅甸协防的建议,但是遭到英军冷淡地拒绝。
当时英国仍然摆出一个“日不落帝国”自恃的姿态,认为自己在南洋的军力,多少可以与远道出击的日军对抗;何况缅甸已经是在印度洋地区,就算日军有意进攻缅甸,至少要等到先攻占东南亚之后,才能对缅造成威胁。
同时英国对于中国要派兵进入缅甸协防,更有着政治上很大的顾虑。因为当时英国统治缅甸的政策相当失败,造成缅甸人民经常反抗英国政府,甚至进行武装独立的对抗。
而当时的日本,已提出驱逐欧洲人离开亚洲,以建立亚洲人的亚洲口号,更让英国政府担心,假如允许中国部队进入缅甸,那么很可能会影响到第374页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1,所以英国对于蒋介石主动的提议,让中国军队进入缅甸协防之事,完全加以拒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