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英军统帅魏菲尔(Varchibald Wavell),知道英国在缅甸几乎没有空军,却竟然要求蒋介石,将在缅甸受训成军的美国空军志愿军(AmericanVolunteerGroup)的战机,全部拨给英军调度使用。但这对于中国战区急需空军支援作战的华军而言,简直是无法接受的要求2,因此双方在协商之后,中国只有设法同意调拨部分的美国空军志愿军,在缅甸协助英军作战。
这支志愿军在缅甸发挥极其优异的空中战力,创造一比十四的空战战绩,使得美国空军志愿军“飞虎队”的威名,立刻扬声国际。
30.2 最后一刻才向中国求援
不料盟国在南洋的战局,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出现急转直下的恶化。
英、美、荷三国的军队,在南洋对日作战的表现,根本不堪一击(比起中国军队在战场的作战表现,可以说是差得太远了),这些殖民大国面对日军的进攻,可以说是毫无招架之力。仅仅在三个月内,就让日军就以席卷之势,攻下整个南洋地区,日军的兵锋前缘,就直接指向缅甸,这时英国政府才感到不知所措。由于英国驻缅甸的兵力根本不足,假如英国要想在缅甸抵抗日军的攻势,只有求助于中国军队的协防。因此英国在日军开始进攻缅甸的前一天,一九四二年二月十日,才要求中国部队,分批南下,进入缅甸协防。
当时中国自身的军力,只能勉强维持在中国战区的战略均势,要想分兵参加缅甸的防卫战,实在已经超过中国能力负担之外。但是蒋介石知道,滇缅交通不能中断,同时中国也必须负起盟国相互协防的责任,这样才能争取到盟国平等的看待,以及美国的援助。所以,蒋介石决定派遣中国仅有的两个战略预备队,最为精锐的第五军(杜聿明)、第六军(甘丽初),由史迪威指挥,进入缅甸与英缅军共同防御日本的进攻。
当然这个作战的战略前提是,英国能够控制东印度洋的航运,中国战区所需的补给,能够继续流入缅甸的港口,以转运云南及大后方。这样中国防守缅甸,才有战略上的意义。问题是,当时中、英的联合兵力还是不足以防守缅甸全境,特别是英国的海、空军由于完全敌不过日军,在一九四二年年初就退出了东印度洋,因此日军已经可以切断盟国经由印度洋进入缅甸港口的海上补给线。在此情况下,还要求中国军队深入缅甸南部作战,事实上已经没有战略的意义,何况中国本身已长期面临兵力不足与补给困难的危险。
但是英国仍然希望华军进入缅甸南部作战,以为印度的防卫,提供一些时间。最让人纳闷的是史迪威的心态,他自己从来没有统兵作战的经验与能力,这时候却展现一种强烈的个人企图心,认为若是由他指挥盟军,就可以击败入侵缅甸的日军。
但是当时英国在整个南亚的战略,根本已有放弃缅甸,保全印度的构想,因为英国在缅甸只有三个师的英缅混合部队,也没有空军掩护,更缺乏当地人民的支持(这点非常的致命)。中国军队在这种天时、地利、人和都极端不利的情况下,进入复杂的热带雨林地区作战,早已有着未战先败的隐忧了。
但事实上,就全盘的战略格局而言,英国保卫东印度洋与缅甸,就算要多花一些代价,也是值得与必要的。因为如此可以让中国得到维持作战能力的援助,而得到装备支援的中国军队,不但可以成功地牵制、甚至可以主动打击日军,这在整个反轴心国的战争上,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布局。但是英国却始终认为,盟国绝对不能给中国多一点的援助,以防中国军队强大到可以打击日军;因为中国一旦得到复兴,欧洲的帝国殖民主义就不能在战后的亚洲东山再起了。
因此英国在缅甸的作战计划,根本就是准备敷衍一下,并且存心拖中国下水,以牵制日军进攻印度,但是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这是一个必须力拼保全的对外交通生命线,所以中、英双方在战略认知上,差异极大。同时究竟如何在缅甸建立整体作战的架构,以及后勤支援的分配,中英之间也有争议:中国方面认为,自己进入缅甸作战的部队是英军的四倍,因此不适合由英国将领指挥,英国则认为自己是地主国,盟军应该由英国统一指挥作战,但问题是英国在缅甸根本没有全盘作战的战略布局。因此这场作战指挥与部署,就显得既混乱,又权责不明。同时华军进入缅甸部署的时间太晚,当地人民不愿和盟军合作,因此不但当地的热带环境难以适应,所有的交通运输更是困难重重;英国甚至连清楚的地图都没有交给中国军队,造成华军在缅甸作战极端不利的因素。
日本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原是日军在中国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因此对于日军由南洋攻占缅甸,以切断支持中国抗日力量之生命线的大战略,有着极高的企图心。所以当日军在攻克南洋之后,立刻转向缅甸作战。寺内寿一把日军精锐的兵力,编成第十五军战斗序列,由饭田祥二郎中将统帅,下辖一八、三三、五五与五六等四个师团的兵力,及配属战车与机械化部队支援3,进攻缅甸、进窥印度,并且切断中国西南的对外通路。
30.3 中国军队力挡日军攻势
一九四二年二月二十日,日军在优势空军的支援下,大举进攻缅甸,同时日军设法与缅甸人民的反英地下游击团体联络,进行内外夹击。一九四二年三月六日,日军优势的兵力,非常顺利地攻占缅甸首府仰光,切断了缅甸进入印度洋的港口。当时缅甸的英军在事前根本就没有应战的准备计划与能力,到了英国在南洋惨败,缅甸局势陷入危机之后,才又催促中国派兵挽救危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