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_郑浪平【完结】(180)

  [2] 这真是怪事,史迪威根本没有离开野人山,如何能够知道常德会战的实情?

  [3] 日军常德会战的前线总指挥岩永汪中将,在攻克常德之后的战报是,“常德已经自地球上消失,”可见这场作战的激烈程度。

  第三十三章、历史分水岭的开罗会议

  時間: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到十二月

  中國在開羅的「盟國」高峰會議中,雖然得到形式的禮遇與盟國支持的承諾,但是卻引發後續的全面翻案,最終讓中國遭到幾乎全軍覆沒的伏擊,結果是確定了盟國利用與出賣中國的陰謀。若從歷史發展結果的角度來衡量開羅會議,它可以說是比中日之間的任何一場會戰,對於中國的影響還要深遠,中國唯一的成就就是確定收回被日本侵佔的失地,但是從此她也被盟國送上孤立與分裂的歷史悲劇之中。

  中國的對日抗戰,當然沒有打到非洲的開羅,但是開羅卻對中國的抗日戰爭,產生了歷史性的重大影響,這是一場有關中國命運的歷史性政略會議,也是劃分戰後亞洲歷史發展的重要決策樞紐:在這場會議中,中國為亞洲爭取到未來發展的機會,卻因此為自己帶來了危機。

  開羅會議是中國在盟國地位的歷史分水嶺,在會議前,中國的國際地位是步步高升,成為創立聯合國的四強,直到中國的領導人終於能夠與英美兩國領袖,在開羅平起平坐的討論戰爭與戰後的安排。但是,卻也因為中國展現出大國的風範與復興的鬥志,因而造成國際強權的領袖,擔憂中國在戰後的興起,將會影響到帝國與殖民主義的利益,所以丘吉爾與史達林決定,設法設計說服美國,好一起聯手打擊與出賣中國。

  若從歷史結果的角度來衡量開羅會議,它的後果可以說是極端的嚴重,因為中國在開羅會議所有得到盟國的允諾,立即在會後遭到近乎全面的翻案,在開羅會議之後,美、英、蘇強權修訂了的它們對亞洲政略的目標,就是在擊敗日本之後,絕對不能允許中國復興與強大。

  盟國於是以各種的政策花招,設法延遲打開援助中國的通路,這樣中國就得不到極其重要的作戰資源,她的國力自然無法成長與強大;同時還設法分散中國最後保存的一點戰力,這樣她必然遭到戰場上嚴重的挫敗。因而中國只有拖住日軍的能力,卻無反攻日本的力量,然後蘇聯的紅軍,就可以長驅直入的侵略中國,英國也可以穩住它在亞洲殖民地的利益。戰後的中國則因為實力耗盡,只能擁有戰勝國的虛名,不但無法為自己在國際間爭取到應有的權利,在國家重建上,更是百廢待舉而無法施展。

  33.1 廢除對中國的不平等條約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本偷襲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的珍珠港,造成美國正式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球的反法西斯戰爭開始正式凝成一個新的盟國結構,這對於中國而言,正式結束了長達四年對日本的孤軍奮戰。中國與盟國並肩作戰,正是中國整個抗日戰爭中,死裏求生的唯一出路,也是她以空間換取時間,用無數的犧牲所支撐到的決定性時刻之來臨。但是中國萬萬沒有想到,自己也正要開始面對另外一場更為艱苦的歷史命運考驗。

  自從九一八事變以來,英美等國眼睜睜地看著日本不斷的侵略中國。最後當在日本侵略的矛頭,指向他們之後,他們才想到,中國是對日戰爭中,作戰最久與犧牲最大的伙伴。整個二次世界大戰中,能夠真正能有實力與日本法西斯作戰的盟國,只有中美蘇英的四強而已,但是英、美、蘇三國都曾參與了一九○○年的八國聯軍陣營,對於中國進行了肆無忌憚的侵略,並取得剝削中國的各種特權。自從九一八事變以來,英美等國眼睜睜地看著日本不斷的侵略中國,這些國家都沒有依據國際社會的公理,主持應有的正義,也沒給與中國有效的援助。原因只是擔心自己會捲入與日本的軍事衝突之中。但是最後當在日本侵略的矛頭,指向他們之後,他們才想到,中國是對日戰爭中,作戰最久與犧牲最大的伙伴(沒有中國撐住半邊天,整個反法西斯戰局必然要重新排列過)。

  事實上,西方盟國在中國開始獨力進行抗日戰爭,展現不屈不撓的作戰意志之後,就對中國開始有些刮目相看,部分國家開始研議,將在中國抗日戰爭結束之後,考慮廢除與中國所訂下的各種不平等條約,以做為對中國努力自衛成果的尊重與回報。

  到了珍珠港事變爆發,西方國家在東亞才真正面對日本軍力的打擊,這些世界級的強國,在太平洋地區遭到日軍攻擊後,幾乎全面潰敗,這時他們才真正地親身體驗到日本皇軍的威力,因此對於中國的獨力抗戰,更是加增了尊敬。當然立刻把中國納入反法西斯的同盟國之中,在一九四二年元月所發表之二十六國的聯合國宣言中,中國名列發起國家之中的四強。

  當時美國與英國政府,更是願意優先考慮對中國的援助,因為他們在東亞與太平洋的作戰,可以說是一敗再敗,所以急切需要中國替他們先頂住日軍的攻勢,並吸收日軍的壓力,以分散日軍的兵力,他們不敢想像,假如中國放棄對日軍作戰,超過八十萬的日軍可以轉攻印度、中東,或是南太平洋,盟國就可能無法擋住法西斯的攻勢了。

  因此美國政府首先同意,在二月七日正式由國會批准,以五億美元的信用貸款給中國周轉(信用貸款不同於援助,將來要歸還的),以協助中國穩住戰時日益匱乏的經濟。另外英國也幾經談判,在一九四三年同意以五千萬英鎊的信用貸款,支持中國的戰時經濟。(不過事實上,由於英美兩國政府的官僚體系阻撓,這兩筆貸款一直沒有爽快與及時的撥給中國使用,而是催一下,給一點,弄得中國政府在調度上,非常的痛苦。事實上,在抗日戰爭之前,中國雖然窮,但是宋子文管理財政,從不要外國施捨,也極不肯發行外債,假如中國若不是因為對日本作戰,國民政府的財政健全,根本可以自力更生而不借外債,同時中國的外債償還信用極高,過去有關各種的桐油借款、棉麥借款,都是依照規定還款,絕無拖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