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_郑浪平【完结】(181)

  單就美國能夠肯定中國在抗日戰爭中,所扮演極其重要的戰略角色,堅持要中國參與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四強地位,就已經可以看出,美國的確有其特別的歷史眼光與領袖胸襟同時英美為首的西方國家,也覺得中國已經成為反法西斯陣營的四強,若是仍然對中國保有帝國主義侵略時的不平等條約,實在是說不過去,何況日本政府也裝模作樣的宣佈,要放棄對汪精衛偽政府的所有不平等條約,所以他們也與中國政府進行談判,以廢除這些不平等條約。首先在一九四二年的十月十日,由英美等國家帶頭宣佈,廢止過去所有對中國各地的租界權(除了九龍租界之外)、領事裁判權、內河航行權、中國境內駐軍權,以及賠償的款項,接著又在一九四三年一月十日,與中國政府完成平等互惠的新約,從此中國才真正成為一個主權獨立與國格平等的國家。

  這是中國自從一八四二年的鴉片戰爭所簽下南京條約之後一百年,也是中華民國建立了三十二年之後,中國才真正的「暫時」得到國際地位的平等[1] ,這全靠中國全體軍民在抗日戰爭中的流血犧牲,才換得這樣的成就。

  事實上,由於美國本身是從殖民地獨立建國的歷史,使得美國有著反殖民主義的背景傳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曾經提倡民族自決,而引起與英法荷等歐洲殖民帝國的嚴重摩擦。但是在抗日戰爭之前,美國本身也沒有以身作則的完全放棄在中國所擁有的帝國主義特權利益,不過單就美國能夠肯定中國在抗日戰爭中,所扮演極其重要的戰略角色,堅持要中國參與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四強地位,就已經可以看出美國的確有其特別的歷史眼光與領袖胸襟,但是也就因為美國如此公開肯定中國的貢獻與影響,也就種下中國要在盟國的政略中,遭到出賣的命運。

  當時的大英帝國,在遭到德國凌厲攻勢之下,幾乎已經無法招架下去,幸好美國給予英國極大的軍經援助,英國才勉強的撐住局勢,而在美國正式的參戰之後,英國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要確定美國「先歐後亞」的戰略秩序,英國首相丘吉爾非常擔心,美國會急於先報日本偷襲珍珠港之仇,而進行「先亞後歐」的戰略安排。這樣若是亞洲殖民地會先光復,而宗主國卻還在苦戰之中,那麼殖民帝國將會無法維持下去。

  同樣的,「偉大」的無產階級帝國蘇聯,一樣的被德國法西斯打到幾乎亡國,也是靠著美國大量的軍援,才轉危為安,蘇聯最希望的是,美國全力援助蘇聯,但是絕對不能優先援助中國,因為假如中國獲得足夠的援助,而展現戰力,那麼蘇聯就失去侵略中國的機會了。

  在美國的許多軍政領導人中,也很清楚這個決策的歷史性影響,因為假設美國優先在太平洋反攻與優先援助中國,這樣亞洲會先得到和平與解救,而歐洲卻仍然在戰火中掙扎,那麼西方國家,將面臨從自新航路世紀之後,主導全球歷史主流的龍頭退位的挑戰,丘吉爾全心全意要挽救大英帝國最後的國勢,因此立刻趕到華盛頓,設法讓美國政府接受「先歐後亞」的戰略優先秩序。丘吉爾同時已經開始在盤算著,如何在戰勝後繼續維持英國在亞洲的殖民利益,他的亞洲策略是,擊敗日本,扶植法、荷,壓制蘇聯,與孤立中國。這樣英國才能在戰後繼續維持其日不落帝國的利益。史達林更是盤算著要擴大侵略中國的策略,哪裡肯讓中國獲得援助?因此蘇聯主動切斷了中國西北的國際援助通路。

  33.2 盟國爭取私利而出賣中國

  說起對日本作戰,英美兩國可以說是心情矛盾,在歷史上,美國開啟與協助日本的明治維新,在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中,美國的輿論與政策,都是傾向日本這邊的國家。而英國更是在一九○四年與日本結盟二十年,大幅拉高日本的國際戰略地位,因此在亞洲各國之中,日本是受到英美最多友誼與支持的國家。不料日本因為要想稱霸東亞,仍然與英美產生了利益競爭,最後惡化成為戰爭衝突。日本想要東南亞的戰略與經濟資源,就不得不與英美的利益發生衝突,日本在政略上,喊出亞洲人團結,推翻歐洲人殖民統治的口號,更是讓英國感到危機四伏。

  羅斯福卻錯估了丘吉爾挽救大英帝國的謀略,以及史達林赤化世界的陰謀,會對戰後世界的正義與和平,產生無法估計的負面影響。

  有了這個歷史的過節,更讓英國感到警惕,不能再支持與扶植亞洲國家興起,否則大英帝國就要退出亞洲與歷史的舞台了。特別是蔣介石強調中國民族主義的發展,同時為了鞏固亞洲地區抗日的合作,竟然企圖介入印度與英國的政治爭議,中國主張朝鮮與中南半島在戰後獨立,更是威脅到西方殖民主義的戰後復辟。因此丘吉爾的亞洲戰略,就有為了英國的利益,而要出賣中國前途的構想。

  而蘇聯完全繼承帝俄對於侵略中國的「歷史大業」,要在中國尋找可以進出太平洋的不凍港,同時要瓦解中國土廣民眾的大國架構與格局,而蘇聯同時面對與日本競爭與對立的挑戰與威脅,因此史達林棋高數招的將計就計,讓中日之間先爆發戰爭的衝突,然後有限度的支持中國對抗日本,這樣日本與中國互相消耗國力,蘇聯就可以更為容易的侵略中國,蘇聯也就不必擔心與日本的決戰軍力。

  史達林很快就看出,二次世界大戰對於蘇聯,雖然是一個歷史危機,但是更是一個歷史擴張的重要轉機,因為西方國家為了這場戰爭,付出傷痕累累的代價,為了戰勝軸心國,還要不顧意識形態的對立,拉攏與支援蘇聯參加反法西斯的戰爭,這樣蘇聯可以用美國提供的力量,擊敗德國,擴大共產主義在歐洲的地盤,再利用對日本作戰的機會,掠奪在中國的利益以及奠定在亞洲發展的基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