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丘吉爾發現,既然無法阻止蘇聯在東歐形成支配性的擴張,同時能夠早些擊敗德國,對於英國本土國力的恢復,更有實質的利益,英國必須依賴這個搶先的時機,力圖恢復在亞洲的殖民帝國,因而將盡全力的迫使羅斯福打消反攻緬甸的承諾。丘吉爾最高的戰略優先觀點是,要維持大英殖民帝國的利益,因此,反資本主義的蘇聯若是在戰後強大,必然會威脅美國,美國既然受到蘇聯全球的威脅,當然就要與英國保持良好關係,這樣美國就就不會在戰後,強迫英國放棄殖民地的統治,那麼西方國家在亞洲打敗日本之後,英國唯一要對付的,只有中國了,而延後反攻緬甸,是迫使中國崩潰與衰弱的最高戰略。
因此,丘吉爾全程的陪同羅斯福往返開羅與德黑蘭,用盡每一個機會,遊說羅斯福放棄支持蔣介石反攻緬甸的決定,在史達林的巧妙協助之下,羅斯福最後竟然被說服,美國不是要「放棄」反攻緬甸,而只是「延後」反攻緬甸或是「縮小」反攻緬甸的作戰而已,羅斯福經不起丘吉爾與史達林的聯合攻勢,最後竟然就傾向同意「延後」反攻緬甸的承諾。這樣就等於將極待援助的中國戰區,置於危機的刀鋒之前[6]。
在德黑蘭會議結束之後,羅斯福與丘吉爾又同時回到開羅,與英美雙方的高級軍事參謀,進行會後戰略行動計畫的具體會商,這時丘吉爾還是沒有放棄對羅斯福遊說,放棄全面反攻緬甸的作戰計畫,丘吉爾這種「精誠所至」、死纏爛打的功夫,終於扭轉了羅斯福的堅持。此時的羅斯福與美軍將領,幾乎已經完全的陶醉在諾曼地登陸戰的歷史偉大場景中,因此決定將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都投入這場登陸戰上[7],這樣登陸印度洋的安德曼島,以切斷日軍在東印度洋的作戰力量的方案就無法執行,反攻緬甸的計劃,就無限期的延後了。
事實上,羅斯福原先是非常堅持他對蔣介石的承諾,但是在考慮史達林答應,蘇聯將會對日本作戰,以及反攻歐洲的諾曼地登陸作戰準備,必須要萬無一失的狀況下,盟國很難再抽調海軍登陸艇到緬甸,所以羅斯福最後同意,盟國反攻緬甸計畫只有延期。羅斯福在做出延後反攻緬甸的決定時,曾經最後召見史迪威,詢問中國的抗日戰力究竟如何,史迪威竟然「保證」,中國事實上已經處在不堪一擊的狀況之下,只要日軍再發動一次類似鄂西的攻勢作戰,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必然崩潰,因此美國是否履行對中國的承諾,打通緬甸援助中國的通路,根本就沒有實際的意義。
這樣羅斯福認為,中國既然連自保都有困難,也就根本沒有力量協助美國提早打敗日本,同時蘇聯答應要幫忙進攻日本,那麼美國只有放棄對中國的承諾,延後反攻緬甸,羅斯福並且還憂慮假如蔣介石垮台之後,美國應該如何收拾中國的殘局[8]。
33.7 盟国对中国背信弃义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五日,蒋介石还在等待盟国反攻缅甸的佳音,但是罗斯福突然致电蒋介石,举出盟国因为要全力反攻欧洲,因此发生无法调拨兵力投入反攻缅甸的困难,所以要求蒋介石同意延后反攻缅甸的计划,事实上,蒋介石了解到,假如中国没有英美两国全力的协助,中国是不可能抽调足够的兵力,单独反攻缅甸的,因此只有被迫同意。这样重开缅甸的陆上通路,以使中国获得援助的计画,在可见的将来已经是不可能,中国的作战力量也到了接近枯竭的地步。
很令人感伤的是,蒋介石在开罗会议中,虽然为韩国、泰国争到独立,甚至为日本力争以保留日皇的制度,同时为越南的独立,也留下发展的伏笔,但是为中国仅仅确定到台湾、东北的领土回归,却无法要回香港,以及争取到中国在外蒙古与唐努乌梁海的应有权力,蒋介石也非常大度的放弃对琉球与越南的主权,以及没有积极响应派兵占领日本建议。中国是为东亚地区国家争取到的好处,甚至超过自己。
罗斯福个人的意志,却在完全负面的情报中动摇,无法坚持自己原先对中国的承诺;蒋介石又过于相信罗斯福的善意与保证从开罗会议的记录可以看到,在中国赢得战胜之后,蒋介石并非要完全的放弃对日本索取战争破坏的赔偿,当时会议具体的结论是,中国准备要日本以实物,来做为战争破坏中国损失的赔偿,同时蒋介石也企图运用一些政治手法,例如两次对罗斯福提到开放旅顺为自由港,希望能够引进美国力量,牵制苏联的可能勒索(旅顺问题,当时蒋介石是出于预感的防卫,没想到会恶梦成真),并且在香港问题上采取低姿态,以避免刺激丘吉尔阻拦反攻缅甸的作战计划。但丘吉尔根本不但不领情,反而是绝对不归还香港,反攻缅甸也决定杯葛到底。
检讨开罗会议,假如不是史迪威、马歇尔从中不断的进行负面破坏,假如不是斯大林在德黑兰背后的出手,假如不是丘吉尔锲而不舍的打击中国,假如宋子文能够出席开罗会议,那么对于中国与整个亚洲的利益而言,开罗会议应该是可以圆满成功的。但是罗斯福个人的意志,却在完全负面的情报中动摇,无法坚持自己原先对中国的承诺;蒋介石又过于相信罗斯福的善意与保证,而不能了解,国际会议之中的角力,实际上要比一场与野蛮敌人的肉搏战还要可怕。
蒋介石起先认为,盟国对中国至少要比敌国仁慈一些,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所有会议的公开结论,会被盟国私下改得面目全非,从此以后,中国的命运,就一再的遭到「盟国」的出卖与践踏,中国实实在在的成为盟国获取战争红利的牺牲品。最为可悲的是,中国当时还以开罗会议为中国带来了突破性的成就,谁知道开罗会议的结论,一再遭到任意的修改。盟国既不会优先打通缅甸的通路,美国也不会给中国十亿美元的贷款,中国却要从万分吃紧的战区中,抽调最精锐的部队,让史迪威在缅甸的原始森林中,作没有战略意义的消耗,同时更严重影响到中国本身的安危。这就是在一九四四年日军全力进攻下,中国战区出现全面崩溃的主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