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_郑浪平【完结】(198)

  在史迪威在中国参加权力斗争的运作之后,蒋介石开始怀疑两广将领的忠诚,是有事实根据的。

  当时的广东将领李济琛的确在衡阳战事最为紧急的时刻,向美国提出推翻蒋介石的建议。他表示他正在与西南八个省的军政领导人联络,只要美国支持他的行动,他就会发动政变,推翻蒋介石的重庆政府,同时山西的阎锡山(第二战区的司令长官)也早在压力之下,与日本进行妥协的安排,所以中国仅有的一点战力,还受到政治倾轧的考量,不能全力发挥。

  而在战略的布局上,薛岳是低估了日军采取孤注一掷作战的实力与决心。这次日军动用的兵力,已是历次长沙会战的三倍以上,整个作战的战线,覆盖整个湖南北中部,但薛岳连原有的兵力都未得到适当补充,他在作战纵深的安排更是不够。如果他把决战的地点安排在衡阳以南,而非长沙附近,同时要把更多的部队部署在湘江以西,而非传统的湖南东部山区,这样日军在东边的主力攻击就会扑空。而在湘江以西,华军主力可以得到更多的空军掩护以及复杂地形的保护,有效牵制日军战线的侧翼。事实上,日军进攻衡阳主要的补给线,是由武汉经洞庭湖及湘江的水运。薛岳若是能够在衡阳以南布置决战大军,并且在湘西部署重兵,以进行截断日军湘江水运的作战,在美军战机的优势战场阻绝攻击下,应该可以严重摧毁日军的补给系统。这样一来,日军很可能会在衡阳会战中,遭到兵力更大的华军抵抗,补给线也更为脆弱,横山勇能否赢得衡阳会战,反而真的大有问题了。因为在衡阳作战的日军,几度因为补给不济,被迫吃树皮草根,战场运动又遭到美国空军的压制,造成重大伤亡,迫使横山勇曾经打算放弃对衡阳的进攻。蒋介石当时也在内外交迫,人人自危的状况下,失去指挥全局的权威与信心。在整个衡阳会战的过程中,蒋介石不敢完全相信部属(这时究竟谁是史迪威的内应,谁会参加推翻蒋介石重庆政府的政变,谁都没有把握),造成薛岳、白崇禧、何应钦以及蒋介石自己,都涉入衡阳作战的指挥,如此分散的指挥系统,如何能够集中有限兵力,作出有效的运用?当然,假如史迪威能够扮演一位称职的中国战区参谋长,能够了解中国战区决战的胜败,关系亚洲的战略全局的未来安排,而不是躲到缅甸丛林去打突击战,硬要投入所有的中国战略预备队,去为他自己进行缅甸原始山区的作战,而不能回是中国战区解危。这样中国战区的战局也会有决定性的不同。假如史迪威能认真执行其中国战区参谋长的职责,面对这场大决战,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全局作战部署的策略,其实他是可以在历史上留名的。他若事前提出中国战区面临决战的警告,要求美国迅速大量增加对中国作战物资的援助,增调美国空军支援中国战区,放手由陈纳德指挥空军,以及全力支持蒋介石将精锐的远征军回防湖南,参与衡阳决战,那么整个战局的结果必然完全不一样。日军若在衡阳遭到惨败的打击,整个中国战区的局势必成为日军的梦魇,日本很可能会提早考虑投降与和谈。不但不必苏联参战,美国也不必对日本投掷原子弹了。

  以整个战局分析,假如当时盟国的领袖,能够把长衡会战当成盟国在亚洲大陆的主力决战,看成是同盟国可以利用的历史机会,以击溃日军在亚洲大陆的主力,那么盟国可以提前展开亚洲大陆战的攻击矛头,直接击溃日军在中国战区的战略行动。这样不但可以减轻盟军在南洋以及太平洋地区所受到的军事压力,日后也无需接受苏联参战的勒索,甚至会提前迫使日本投降,而减少双方军民的伤亡。所以面对衡阳会战这样一个事关重大的会战,盟国应该在接到情报之后,就拟定一个跨战区的紧急军力动员计划,全力优先支持陈纳德指挥中国战区所有的美国空军作战;同时至少能够增派二百架最新的P-51野马式战机,与一百架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给陈纳德全权指挥。盟军飞机必然可以彻底的炸平日军在汉口、岳阳、到长沙的军需补给中心,以及完全封锁长江、洞庭湖与湘江的日军补给航道14。在此状况之下,不但日军从武汉到衡阳的补给线将会被盟国空军炸到柔肠寸断,造成前方部队根本动弹不得(当时进攻衡阳的日军,就在陈纳德有限的空军攻击下,部队的口粮、军火曾经几度遭切断的危机状况),而且盟国空军拥有的绝对空优,将使得日本集中在湖南四十万的部队完全暴露在战机的炸射之下,任何大部队的运动都必须要付上极大的伤亡代价。同时蒋介石若能够调回八个装备与战力齐全的驻印军与远征军,参加衡阳会战(试想假如全部美式装备的新一军与新六军参加衡阳解围,结果会有多大的不同!),那么横山勇不但无法得逞,日军反而会在衡阳遭到彻底的挫败。

  综观这场事关中日之间的大决战,假如八路军不坐视重庆军的受到猛攻,能够全面在华北发动攻势,以及中国的远征军能被调回参战,美国空军又能不受到人为的制肘并得到大量的支援,那麽日军的一号作战计划,必定会在衡阳以惨败收场。影响所及的是,美国将会大幅增加对中国军队的支持与信心,中国军队可以乘势打通华南的出海口,而直接得到大量的援助。同时罗斯福可以看出中国军队可以有力量痛击日军,那么他就没有必要签订雅尔达密约,将苏联的力量引进东北亚。而事实上是,日军能够取得一号作战的胜利,让中国陷入抗日信心危机的大混乱之中,主要的功劳应归给马歇尔与史迪威。因为他们长期从基本上破坏中国战区的战力,同时在战况最为危急时,没有大幅增加美国空军的攻击,也不准中国调回远征军驰援受困的部队,反而急着在中国战区进行夺取军权的逼宫斗争。在这种情形下,华军方先觉将军所率领的第十军,在绝对(14这对盟军来讲,一点都不困难。因为美军在欧洲拥有五千架第一线战机,在太平洋也有二千架一线战机,随时可以调动三、五百架,前往印度与中国的基地,对日军进攻湖南的补给线,进行毁灭性的轰炸,以全力支援华军在湖南衡阳的决战,而在此一举击败日军主力。)劣势当中还让日军几度受挫,中国军队所作的甚至是超过血肉之躯的绝对极限了。这种悲壮卓绝的战力,证明了华军是败在盟国里企图压制中国的一撮人手中,而横山勇与冈村宁次的勇敢善战,只是中国战败的次要因素而已。史迪威与马歇尔才是决定中国在这场会战失败的真正关键人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