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_郑浪平【完结】(199)

  但是日军也因此犯下了全局战略的大错误。如此一来,日本将最后有限的兵力,孤注一掷地投入华南。结果日本并未能因此而击败中国,以挽回自己的败局,反而造成日军在中国东北的兵力严重空虚,给予苏联“参战”(其实是劫掠)而轻松获胜的可乘之机。实力被抽调一空的关东军,对于苏联红军的攻击,表现的是近乎毫无招架之力。日本终于在历史的决战上,给俄国捡到洗雪日俄战争耻辱的机会。同时苏联入侵中国的东北与朝鲜半岛,给东北亚带来半世纪的战火与威胁。这些都是日本一号作战计划得到“胜利”的历史后果。

  附注:

  [1] 使得日军甲种师团再加上所有补充、特种作战单位之后,作战的兵力达到三万两千人。

  [2] 以中国战区华军的需要来说,由驼峰空运输入的美援物资在数量上仅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3] 例如孙科与蒋介石就几乎翻脸,其他各个派系的军政领袖,甚至战区指挥官,都开始各有自己的打算。

  [4] 作者的先父回忆,由于当时部队的经费严重不足,全靠指挥官“吃空名”来维持实际运作。大部分军眷的生活,更是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军中的士气开始低落,多数部队还是使用抗战前所配备的武器作战。

  [5] 所谓监视共军的国军部队约有十二个军的兵力。当然不是完全监视延安,也是防守黄河沿线,阻止日军从山西渡河进攻陕北与关中,作者的先父当时正在此地任职。

  [6] 这种完全疯狂与违背常理的行为,也只有史迪威这种人才做得出来!

  [7] 如果没有史迪威的阻挠,美空军给与这种程度的支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8] 日军在华作战,一向是一个师团攻华军的四个军,从来没有像这次的兵力配置,用两个师团围攻中国一个军。因此横山勇认为,据守衡阳的华军,应该一触即溃。

  [9] 当时美军驻成都第二十航空队,有自己独立的油弹供应,负责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任务,但是对于华军在湖南的紧急作战需要,却奉史迪威的命令,袖手旁观。

  [10]当时华军野战部队几乎是没有医药补给的。第十军的伤兵与病患,不但完全没法得到照顾,还要在气温高达摄氏四十度的天气,与发炎的伤口下,继续作战。

  [11]不知所谓国民政府自武汉会战之后,就没有与日军决战的历史抹黑说法,看到长衡会战的这种打法,还有没有良心造谣下去。

  [12]方先觉与多位高级部属,先后从日军手中安全逃脱,他们全都否认,曾经正式向日军投降。日军也拿不出正式降书的证据,当时双方只是协议终战而已,因此他们受到礼遇,才能顺利的脱逃。这就是日本人的心理,把自己正式的投降,硬说成终战,而把方先觉将军第十军的终战,说成投降。

  [13]除了十四航空队的一五〇架战机外,美空军并没有面临其他紧急、特殊的状况,却奉命只可袖手旁观,不准支援危急的华军战线。没有任何道理可以为史迪威辩解的。

  [14]这对盟军来讲,一点都不困难。因为美军在欧洲拥有五千架第一线战机,在太平洋也有二千架一线战机,随时可以调动三、五百架,前往印度与中国的基地,对日军进攻湖南的补给线,进行毁灭性的轰炸,以全力支援华军在湖南衡阳的决战,而在此一举击败日军主力。

  第三十五章、从重创中复原与反攻的计划

  这场广西会战,可以说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华军方面最为慌乱与失控的作战。中国当时的情况可用“人心动摇”与“军心溃散”来形容,史迪威的效应,在此充分地发作,中国战区内外都陷入一团乱战之中。幸好蒋介石最后终于做出断然处置的决定,撤换史迪威,以终止中国战区整个指挥系统的根本乱源,然后又大胆地从西北抽调部队,到华南防止日军的进攻。同时蒋介石也与新任中国战区参谋长魏德迈,配合无间,最后在这个几乎亡国的边缘稳住了局势。日军在取得衡阳会战的胜利之后[1],其精锐的军力,却陷在离本土遥远的中国华南,这正是日军战略布局上致命的失误。不过这时候的日本朝野上下,都极为需要一些“胜利”的消息,来维持已经露出崩溃的作战意志。特别是刚刚组成的小矶国昭与米内光政联合内阁,已经奉命开始设法寻求结束战争的方式。从一九四四年的八月起,日本已经不再追求战争的胜利了,而是希望能够求得可以接受的停战协议。日本政府一直认为,设法结束对中国的战争,更是其第一优先之政略目标,所以希望能够软硬兼施的要求蒋介石,能够接受日本的和谈条件。因此小矶国昭政府对蒋介石,提出相当低姿态的和谈条件:只要国民政府肯接受和谈,日将放弃所有长城以南,满洲国之外的所有占领地区,并且将香港交给中国。这是中日全面战争以来,日本姿态最低的条件了。但是蒋介石仍然拒绝接受。蒋介石这种抗日到底的决定,迫使日军大本营在面临生死存亡选择的关键时刻,继续将其有限、也是最后的军力,进一步推进到远离日本国防核心的中国战区。因此日军就算成功地攻占华南,也不能弥补它在本土核心四周主要战略据点的损失。如果日本决策核心真有智能与勇气的话,既然它已决定寻求停战和谈,就应开始全面收缩兵力,在北太平洋以及中国的东北地区,全力加强防务,才能使得盟国无法顺利打击到日本的核心;日本又同时公开宣布接受停战,这样盟国才可能考虑,为避免付出太高的代价,而愿意与日本进行投降条件的商议。但是日军大本营这时却反其道而行,造成其核心防卫出现战力空虚的问题。盟国因而得以乘虚进击,将日军主力隔绝在中国战区,而能以较少的代价,就打击到日本的本土了。在这种情况下,盟国当然不会接受日本的停战要求。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