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他操守不行,妻妾成群,还总是寻花问柳,传言张居正特好房事,之所以五十多岁翘辫子,和纵欲过渡有关。
第三他生活腐化,一出行,就是个大轿子,哎哟这轿子了不得,三十二个轿夫,里面有走廊,有会客厅,有卧室,只要张大人一出行,这顶大轿就随着,两旁还有上千铁骑护卫,有一次戚继光还派了一支鸟铳队凑热闹,而出行所经过的郡县,无不准备最好的住宿以及奉献最精美的食品。
对人严,与己宽,有意见的自然不少。
比如“夺情事件”,就是官员们集体造反的例子,有一次,当然,也只能有这么一次,张大人的父亲死了,按规矩,要守孝三年,但皇帝是不允许的,因为他还小,张大人守孝去了谁治理国家?便吩咐“夺情”,也就是披麻戴孝去工作,不用守孝了。结果这一下大臣们纷纷上疏弹劾,说张居正不忠不孝,该死该死,说到底,是不服他管,你要求我们吃苦耐劳,你自己却大鱼大肉,老子们就是有意见。
好在那时候皇帝向着老张,把有意见的都打了板子,然后一脚踹出皇城。
可如今,张大人死了。
死人是不会替自己辩解的,所以当反对派们卷土重来的时候,面对如雪片般的奏折,年轻的万历皇帝也傻了。
原本他以为,张居正是他的楷模,而他,又是这个帝国的楷模,所以一切都要听张大人的,为此他压抑了自己十余年,强挺着听课、练书法、早朝、学礼仪、批奏章,他不敢大笑,不敢胡闹,不敢自由恋爱,一切那个年龄时期的爱好,他都不能做,他认为自己苦不要紧,因为张大人比他还苦,张大人能忍,我也能忍,但直到今日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假的,原来张大人过得比他好一百倍,原来张大人的小日子比他丰富了一百倍,原来张大人比他跋扈了一百倍。
这就好比做儿女的,一向被父母教导忠厚做人,有一日却发现父母都是奸商,那感觉,爽透了。
于是成年后的万历很生气,他吩咐,把张居正的家抄了。
结果一抄,财富不少。
于是他更生气,说把生前给他的各类诏书、诰命,全夺了,把他家人该流的流,该杀的杀。
有人说还要开棺戮尸!
但万历没有那么做,毕竟,张居正是有功的,且功不可没。
张居正倒了,往日和他关系密切的人员都跑不掉,比如戚继光,给踢到广东做总兵去了,没多久便离职退休,穷困而死。
终于,万历的目光终于落到了冯保身上。
冯太监并未料到皇帝会对自己下手,因为皇帝是他带大的,就好比自己的亲儿子,能成仇么?
冯保这么想,是有道理的。
他早已观察出来,张居正能专权,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皇帝、太后面前树立了凛然不可犯的形象,皇帝怕他,太后敬他,大家便信服他,所以冯保在日常生活中,视张大人为楷模,张大人怎么管皇帝,他也怎么管。
但万历毕竟是皇帝,张居正管他可以,太监管他未免就有些意见了,因此冯保便找了个办法:告状。
向太后告状,只要皇帝一不听话,他就告,这招的确很有效,万历怕他怕得要死,甚至比怕张居正还甚。
但怕与怕不同,对张居正,更多的是畏惧加敬佩,对冯保,则是讨厌居多。
冯保却自我感觉相当良好,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是张居正翻版。
可如今正版都倒了,翻版还能挺多久呢?
万历深知,活人比死人难侍弄。
为什么张居正怎么折磨都没反应?因为他死了,他不吭气了。
可冯保活着,这个外倚张居正内倚太后的老太监还活着,虽然自己已经亲政了,但此人余威犹在,太后也尚在,若搅闹起来,能否摆平?
万里有些担心,于是,他找来另两个太监询问,皇帝很清楚,有时候,能治太监的,只有太监。
就与当初正德的八虎一样,伴随着万历长大的太监,决不止冯保一个。
那为何正德年间就出了八虎,万历初年却无太监专权呢?
因为有张居正,他完全被慈圣太后所信任,哪个阉人若想在他身边弄权,绝对是没事干了。
说来有趣,张居正在的日子里,与内廷虽然关系很好,主要却体现在冯保身上,至于其余的太监,张大人并不感兴趣,因为张大人是个喜欢一步到位的人,就如他的一条鞭法一样,既然能收银子当税,何必还要服各类苦役、交各类粮食呢?
可这样就难免厚此薄彼,时间久了,冯保便一手遮天,其他的太监却只能忍着,特别是冯保受了张居正的好处,对张居正言听计从,张居正虽说不算个好人,但他对帝国及皇帝却非常有责任感,他规定,皇帝不准失态,不准玩物丧志。这种规定得到了慈圣太后的100%支持,于是万历不能饮酒,不能玩宫女,也不能嬉戏,这对一个年轻的皇帝来说,是很痛苦的,而对他身边太监来说,也是很无奈的。
太监,文不能治国,武不能安邦,更不会搞科技发明(蔡伦上千年也就那么一个),想有点出息靠什么?只能靠皇帝赏识。皇帝怎么才能赏识?把他哄乐了,就赏识了呗。所以万历身旁的太监们,无不希望,皇帝能从自己这里讨点儿乐,以便今后能一步登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