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铸1两和7钱2分地本没有什么区别,无非一个量多,一个量少一点而已,要害在于银两本位还是银元本位。老七地话其实说道了点子上,财政部包括那些地方官员为什么大多数主张铸7钱2分的,不是为了别地,就是为了那个损耗和成色折算。财政部每年过手的银元那么多,只要在成色折算上稍微动点脑筋,哪怕一点点,架不住量多,这饭食银子当然可观的很,他们过手后也能肥一圈。”
这等于是间接在骂财政部过于贪财了,载泽禁不住浑身发抖,连连磕头:“请皇上恕罪!”
“这也不是你一个人的责任,自来积弊如此,以至于弄成惯例。”林广宇摇头叹息道,“每一样新政策推出,这些官员头一个不是想着朝廷和国家能不能受益,而是先为自己打算,看自己的小算盘能不能算得过来。算得过来,便说好,算不过来便说不好。这不好恐怕是对他们不好罢……”
“奴才……奴才……”载泽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只能磕头了事。
“当然,你主张铸7钱2分的银币,朕是赞同的,也认为妥当,毕竟中外银洋通用已久,骤然改之不但不能适应,各国亦有闲话。”
看来事情还没有糟到最厉害的程度,载泽不禁松了口气。
“不过老七说的也不错,是该弄个办法整改一番。”
“禀皇上,别人怎么想奴才心里没有把握,但就奴才而言,对这点折算银子是随便的,也真不会去贪图这点小钱,自然是国家怎么有利怎么来,朝廷怎么得益怎么来。”
“有这个态度就好。”林广宇微微一笑,“起来吧,朕已经想到法子了。”
载泽洗耳恭听。
“7钱2分的银元要铸,成色折算的损耗又不能让贪官得手,唯有想一条妙计。朕给你四个字,‘废两改元’”
“‘废两改元’?”载泽一边念叨着,一边在心里盘算。这四个字并不是今天第一次听到,一直都有人在提倡,但从皇帝口中说出倒是第一次。
林广宇显然胸有成竹:“废两改元后,银元成为国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统一分量,统一成色,各地只有用的权力,没有仿照、私铸的权力,这样就能避免因各地私铸而带来的分量差异与成色不足;第二,废两改元后,记账钱币便与实际流通钱币一致,用不着折算,也就捞不到那些额外好处。”
“皇上圣明!”载泽心想,这么一来之后不但财政部的堂官捞不到银子了,就连各地的大员也甭想从中捞钱。
“好归好,但事情一桩归一桩,肯定有人不满意。”林广宇显然没有忽视细节问题,“大政当前,朕顾不得这么多了,废两改元必须推行,谁反对朕拿谁的顶戴!”
“是!奴才遵旨。”载泽内心凛然,仿佛又看到了无数人的头颅怦然落地。
“这事你尽兴去做,早点把国币图样拿出来。”林广宇交代道,“可以铸三种模样,第一种是主币,即一元的银元;第二种是银辅币,即一角的小洋,一元等于十角;第三种是铜辅币,即一分、五钱、二钱的铜元,一角等于十分,一分等于十钱……”
“是。奴才回去后这就命人赶制图样,准备尽快铸造。”
“朕琢磨着,除了一元的银元外,朝廷还可以发行钞票。钞票面额可以从一元开始,包括五元、十元、五十元乃至一百元,只准帝国银行独家发行,并准纸币和银元间自由兑换,每次兑换收取逢百抽一的水费。这样一来,大额交易就不用不庄票和银票倒来倒去,帝国银行的信用总要比那些钱庄票号来得可靠,朕用朝廷和国家信誉担保,不怕商人不乐用。”
这倒真是个好主意……
正文 第三卷 第五十一章 积极稳妥(49-50已经修正,如有错误章节请举报)
正文 第三卷 第五十二章 维新重宝
纸币草样的发行稍微费了一点周折,造币局虽然几乎是随后就拿出了图样,但皇帝对国内采用石印的钞票并不满意,林广宇认为,钞票代表着国家的颜面,印刷一定要精良,纸质一定要优美,防伪能力一定要强。
银票、庄票虽然扮演着类似于纸币的功能,但他们的信用基础是以个别钱庄、票号的能力为依托的,根本不能会不需要考虑到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需要,因此印刷模糊一些,纸质随便一些,防伪标记差一些都无关紧要,但帝国新发行的钞票一定要树立超级形象,这样才能在商民中树立信誉可靠的潜意识,这样才能衬托出国家超然的地位。
到哪里去找这种符合要求与标准的新式钞票呢?载泽那几天可是急坏了,但随后好消息便从德国传来,工商大臣周学熙、国防大臣铁良结束了在德国的考察,购置了大批机器设备满载而归。这些机器设备大部分都将在今后几个月陆续到来,但也有小部分是随同考察团一起回国的。更巧的是,随同回国的机器清单中就有德国最新制造成功的高速印钞机和一批技师。
“真是天助我也。”载泽原本和周学熙的关系只是一般,认为他窜起未免过快了,在直隶推行盐政改良亦有对周家进行敲山震虎的用意。但周家在盐政改革上的配合,周学熙在印钞一事的帮助,使得他老早就对这层隐约地不快抛诸脑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