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石林牙心思缜密,才智出众,更精通骑射,文武双全,堪称我大辽后起之柱石。可遣派为都统军,整顿兵马,以备厮杀。”
出乎耶律洞仙的预料,这张觉所思所想,竟是与他的一样。
要说南京道内一干人物,何人最被他瞧看,那必是耶律大石无疑。这人出身宗室,能文能武,才堪大用。非是资历尚轻,又误了机缘,早就该独当一面也。
而他自己自也不觉得巡视各州有甚不对的,大战当前,契丹的主力固然是从中京道撤回的一干兵将,却也到了须重用各州汉军的时候了。
后者战力再是不强,依城而守,总是能当些用的。
再则,安敢说那南京道的汉人世家听闻了金兵杀来,就心中毫无触动?这怎可能。故而他巡视各州是很有必要的,叫耶律大石跟着整顿各州汉兵更是有必要的。
汉人不可靠。那当中虽是有郭药师这种赤胆忠臣,却更少不了韩庆和这般败类。
耶律洞仙期盼着耶律淳能干净利索的拍板决断,这南京道的一切还是要身为南京留守的耶律淳来做主。他能不能如意,也要耶律淳拍板点头。
耶律淳这会倒是没叫他失望,前有耶律洞仙的进言,后有张觉的应和,且耶律淳也觉得恰当,那自然是当下拍板定了下来。
但就如耶律洞仙之所见,这大会一开,人一多,就总要有那坏事的。
当下有左企弓便起身言道,“张公所言甚是,老臣深以为然。那女直蛮野,贪得无厌,此番马不停蹄地杀入南京道,其心昭然若揭。大王贵为南京留守,自当竭力以拒之,好保全疆土。然老臣担忧,那女直连连得胜,士气大炙,而我军却连战连败,士气低迷,一涨一落,战力悬殊更甚,故而老臣以为当紧急扩军。且叫各州官府张贴告示,招募丁壮健勇,先抵挡了女直为要。”
放手叫各州招募丁勇,那后续钱粮且就如左企弓之言,先是不提,当下以抵挡金军为重。那这些军力又能被人掌握着呢?
须知道各汉州的头首官员虽都是契丹族人,可其下的中下官员却多是汉人,更不要说时到今日辽国的官场早就腐败烂透,许多契丹官儿都做起了甩手掌柜,或者是在不知不觉中被当起了庙里的神像,被高高的供了起来。
若是各州自行招兵买马,怕真要给了“小人”以可乘之机。
那时,至少南京道的汉人世家官宦们就不再是待宰猪羊了,他们手中也握起了刀把子。
“此事事关重大。臣且以为此事不可不上禀陛下……”西南面招讨使萧乙薛忽的张口就道。
纵使到了眼下地步,他们对汉人也依旧有着强烈的警惕心。或者说正是因为现在的被动,他们才更加警惕南京道的汉人世家豪强,以免坏了大事。但萧乙薛在此时此刻此地提起天祚帝来,就不合时宜了。
萧乙薛话音刚落,早就心怀不满的南京道都统军坡里括就大声接着说道:“萧招讨所言甚是。非止是这教各州自行扩充兵马有失恰当,便是叫大石林牙整顿各州兵马,以备女真,也未必妥当。本将且认为此些事情事关重大,若不请旨,恐不得独断。权出于上,不出于下,陛下虽有抱恙而不得不西行,但为人臣者,岂可遂以此瞒君?”
他耶律坡里括可是南京道名正言顺的都统军,那校检各州汉兵的差事,竟然落到大石林牙这一翰林书生头上,真是欺人太甚。辽国人把翰林称作林牙,故而耶律大石又叫做大石林牙。
此人话音一落,殿内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站在“君”的立场上,他说这些话自是大义凛然。众人一时也反驳他不得,“架空君王”的罪名,岂是轻易担得起的?
即便许多汉臣都对天祚帝和辽国不抱希望了,却也不愿意担上如此名头。因为,那样会有碍他们在新朝的前途啊。
连耶律淳都不禁迟疑道,他想天祚帝到底是皇帝,即使大臣们对他都很是不满,然皇帝还是皇帝。并且谁也不愿意来替他收拾这副不可收拾的局面的不是吗?
让自己就曾跟萧普贤女说过,事不可为,就南下投奔中原。量那陆皇帝会给他们一个安生日子过活的。但若是坏了名声,可就不妙了。
“……从析津府到大同府,一路快马加鞭,或会迟上几日,然却能得了上谕,再来从容应对,亦不至于误事。”坡里括继续道。
耶律大石感觉耶律洞仙望了自己一眼,连忙向耶律洞仙递去了个眼色。他想看看耶律淳会如何应对,且从心底里他希望耶律淳能持一种强硬立场。
大辽都已经到了眼下地步了。就需要一强硬之人,不然,大局不可挽回。
耶律淳目光依次从满堂重臣武将脸上一眼,正待说话,一直坐在一旁默不做声的李处温忽然斥道:“大王即得命持理国政,恁地去瞻前顾后?如此陛下又何必赋予大王众人?大王今日之职责便是为代行君权!今国事危急如此,所谓兵机贵速,此时正当用权。耶律都统军身为朝廷重臣,反说什么待从应对,如此岂是忠君为国?以处温之见,乃庸臣误国罢也!”
李处温也是萧奉先一党。萧奉先已经跟着天祚帝离开了,但他岂能不在南京道留下棋子?只是这个棋子甚是灵活,很快就跳槽了。
耶律淳脸上一红,这可是他的新心腹。在被天祚帝留在南京道之前,人李处温就已经与耶律淳暗中有了首尾,天祚帝西去后,南京道上以耶律淳为尊,他就更是常常出入耶律淳府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