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华岛东的大龙宫寺外,大批的难民正在排队领着此物。大雪也不能浇灭他们对食物的渴望。
大龙宫寺是辽国的佛教中心,佛门圣地,历代大龙宫寺的住持皆被辽国奉为国师。在此间的佛教界,素有“南有普陀山,北有觉华岛”之誉。
于如今这个时代,大龙宫寺的存在是很能吸引难民涌入的。可事实上,那大龙宫寺的僧侣早就逃散了七七八八了。但好歹有一些家底,便皆被郭药师给笑纳了。
如今于此地当家做主的正是郭药师为首的怨军一伙。
早前难民潮起,锦西走廊处,其所过的沿路村镇少有不被哄抢的――那些吃完了抢得的粮食,或是被抢走了粮食的百姓就只能融入难民潮中。而这种环境下,人命就也变得如草芥一样的廉价。当内中有心怀怨恨的,或是手上沾染鲜血而破罐子破摔者,一声呐喊,难民潮就变成了乱民。那所过之处更是如蝗虫一般寸草不留,满目疮痍――其他还没遭到祸害的地方就也随之出现了难民潮,他们在躲避前者。
这等消息很容易引发百姓们的恐慌情绪。兼之城池已经关闭,百姓们就只能各自找地方躲避。无数人乘机兴风作浪,四处奸淫掳掠,地方上每每会有结寨自保的村落,可这种地方狭小又多欺负外人。更多的百姓涌入了觉华岛,因为这儿有兵,因为这儿有谣言传诵中的赈济,也因为这儿有大龙宫寺。大批拖儿带女合家避难的百姓,有钱的,没钱的,都往这里逃。不管怎么样,觉华岛上,还残存着一点可怜的秩序。
郭药师在大龙宫寺立起了营垒,毕竟这觉华岛就这么大点屁地方,除了一座城池外,少去那些山地丘陵,也就大龙宫寺可做落脚之地了。
大批的百姓蜂拥而来,被郭药师‘分门别类’的一一归纳在各营寨安顿。
比如那些受益人,那些读书人,那些有勇力者,这些都是人才。后者可归入己军所有,前者也多少能预留下一些来,补充军伍。
他手中有大把的铁锅和风车驱动的锻锤造出来的干粮块,最下等的干粮块。以粗粮为主材料,配合着虾酱与虾米鱼粉、骨粉,压制而成。
一块二两重,可是添水熬煮开,却是老大的一碗稠粥,可值一人一天之用。
大龙宫寺的周遭,那些大锅是日夜不熄火的煮熬干粮糊糊,难民们不论贫富,只要一进营垒,就可以领一个木盆和一把木勺,到锅边去领热糊糊吃。
这等办法自然救活了不少饥寒交迫的难民,可这些营垒中也必然有大批的百姓死亡。或是饿死或是冻死,还有病死的,等等。
没有药,便是姜汤都是少有的。更不要说是面饼之类的了。可这对于难民们在道路上顶风冒雪的苦难历程来说,却已经堪称天堂。
如果这些人能支撑到海冰融化,郭药师、张令徽、刘舜仁、甄五臣为首的怨军上层了,每一个都能赚的盘满钵满。
纵然这到海路通畅时候还至少有四个月,可与‘人力’贸易相比,也是一本万利。
如今时候,郭药师他们的目光虽然依旧盯在‘技能职业者’和青壮身上,可男女幼童小孩与妇女已经被行情证实,那也是抢手货。
他们现在都已知道梁山军的一些规定,那心中都有一种好笑感的。就因汉人不能做奴做仆了,这‘外国人’的行情就一路看涨了?
如此一幕若是让契丹人和东北的女真人看到了,不知道会作何感想呢!
第558章 契丹八旗
就在郭药师心生歹意的同时,梁山军境内同样迎来了一阵阵的难民潮。后者的来源主要是辽地与后世的豫西南。
那前者是沉疴宿疾,契丹人剥削太重,上层贵族不顾底层百姓死活,只一味的压榨钱粮,扩军整兵,那到了秋冬季节,不卷起大股的难民潮才有鬼!对此陆谦早就叫人‘严阵以待’!
那易州、涿州被梁山军收入囊中之后,本地的百姓经过半载的休养生息,富裕还远远谈不上,却至少有了过冬之粮。与辽地其他诸汉州的百姓对比来,形成了剧烈的反差。冀北的一干文武早就上折子禀奏此事,那事实也就是不出所料。
今年逃入冀北的辽地百姓,以及契丹、渤海等族之人,数量比之去年更胜许多。
而后是的豫西南放到眼下就是京西南路,也就是南阳、邓州、房州、南丰府等,昔日里是王庆军崛起之地。这里前有王庆,后又西军,现下梁山军又杀了来,民生凋零,百姓苦难,难民流民边地都是,处理好了这些流民难民无疑是梁山军于在此地站稳脚跟的一处关键点。
然多年来的经验和‘系统’培养出的各类官员,却无不叫陆谦信心十足。先以工代赈,后编户齐民,再清丈田亩,分配土地,辅之宣传新税制,等等手段施展下来,那局势就能安稳的住。待到来年,一年的光景叫百姓们休养生息,他们便也就知道是赵家好还是陆大王好了。
就像今岁那辽地的百姓,看看其他诸多汉州的百姓过的日子,再看看涿州、易州两地百姓下半年过的日子,那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就是那些涌向南面的契丹人、渤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都是一样的人,看到往日里与自己一般困苦的人,眨眼就过上了好日子,能心平气和的只有圣人了。
如是,陆谦就着人招来了一干文武重臣议事,那些个涌进来的契丹、渤海乃至鞑靼人,可不能把之与北地的汉民一视同仁。宣赞因统领的是契丹骑兵,亦有幸列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流